科室: 關節骨病科 主治醫師 樊飛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假體的10~15年生存率約為80%~90%,從而成為目前最為成功的外科治療方式之一。不同型別的膝關節假體生存率不同,非組裝式膝關節假體15年生存率達到98.9%,活動平臺膝關節的20年生存率約為99.4%;後交叉韌帶替代型假體的11 年生存率超過96.4%;後交叉韌帶保留型膝關節假體的10年生存率超過91%。

  我國大約在60年代以後逐漸開展人工關節的工作,比國外晚二十年左右。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在近20年內全面開展了人工關節的研製及臨床應用,而且隨著病人知識水平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病人數量的大幅增加,我國人工關節已逐步跟上世界人工關節的發展,水平也因國際交流的通暢而邁入國際水平的行列。

  近十餘年來,不同廠家的國外人工關節產品逐漸進入我國,促進了我國人工關節臨床及研究的發展。

  目前,我國市場上有多種國產和進口公司生產的人工關節可供選用,一般進口的人工關節在假體材料、假體形狀設計、手術定位器械的精確度、關節表面的光潔度、骨水泥的效能以及與骨的接觸表面的處理等方面均優於國內產品,但價格昂貴,材料費約2萬-4萬元間。國產的人工關節價格相對便宜,經20餘年的臨床使用表明,效能是可靠的。器械及材料固然重要,但成熟的經驗及精巧的操作技術仍是手術成功的決定因素。

  人工關節所用材料已從早期易磨損的不鏽鋼發展到生物用陶瓷材料、鋁-鋯合金材料等。採用這些高效能材料製作的人工關節產品,其硬度、耐磨性、耐衝擊性、高溫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大大提高,其重量與骨關節更接近,與人體的相容性更好。

  我國全膝關節置換術在手術病例的難度、患者經濟承受能力上都比發達國家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為了獲得更好的臨床效果,術者應該使操作程式儘早達到規範和熟練;應建立專職康復隊伍,以改善臨床效果;要重視圍手術期的各項處理以減少手術併發症和死亡率。高質量的國產假體和配套器械的開發和推廣使用,是我國全膝關節置換術普及和發展的關鍵。

  據國家衛生部統計,隨著社會老齡化,骨關節炎呈不斷上升趨勢。75歲以上人口中,80%患有骨關節炎。

  大同地區骨關節炎發病率逐年增高,尤其在農村務農人員,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更是骨關節炎發病重災區。在農村相對醫療知識貧乏,對骨關節炎的防範和治療知識認識不足,往往來院就診時已經是骨關節炎晚期,需要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但由於對膝關節置換術認識不足,懼怕手術或由於不能接受手術費用而放棄治療,從而喪失勞動力,甚至癱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