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和腦梗塞
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供血。頸動脈狹窄除了可造成腦供血減少外,常因狹窄部動脈硬化斑塊破碎、區域性血栓形成栓子脫落而發生腦梗死。60%的腦梗死是由顱外血管疾病引起的,。治療頸動脈狹窄是預防腦中風的重要手段。
頸動脈狹窄治療的發展
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即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在過去的50年中,這種手術為腦梗死的預防作出了很大貢獻。近十年來隨著血管內介入技術的發展,頸動脈腔內成形、頸動脈支架置入技術日臻成熟,特別是腦保護技術的發展,為頸動脈支架技術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條件。頸動脈支架技術是一種利用特殊器材經過血管腔內在頸動脈狹窄處放置金屬支架,從而將狹窄部血管擴張保證正常血流和預防栓子脫落的微創治療技術。它損傷小、操作方便、併發症少、效果與傳統手術相當,是一種很有優勢的治療頸動脈狹窄預防腦中風的新技術。
頸動脈支架置入術
有症狀的頸動脈狹窄是指小中風(TIA)發作如一過性黑蒙或肢體麻木、無力等,或是既往得過中風,經過治療現已基本恢復正常者。對這些人治療標準要稍微放寬,如相應一側頸動脈狹窄>50%即可考慮治療。對沒有症狀的患者則應狹窄在70%以上才予考慮。嚴重狹窄達70%~99%的病人更適宜做這一治療,因為此時患者更易發生腦中風。一些年老體弱的病人、手術技術難度較大的病人、再狹窄需要再次治療的病人,也更適宜進行支架治療。
支架治療操作簡單、創傷小,一般在局麻下進行。只要在大腿根部穿刺股動脈作血管造影,用專用推送器將支架送至狹窄部位並釋放,必要時再進行擴張,手術就完成了。支架治療消除了外科麻醉、頸部手術損傷併發症。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多種術中腦保護裝置應運而生,在治療狹窄前,先將這一裝置輸送到狹窄部遠端,在那裡釋放形成一隻像“雨傘”一樣的濾器裝置,在“傘布”上有很多小孔允許血液通過,但稍大的斑塊、血栓則被“雨傘”濾器擋住,操作完成後濾器可以像雨傘一樣收攏,將收於其中的斑塊、血栓帶出血管外。這樣就減少了頸動脈支架術中腦中風的發生率(1%~5%)
腦中風重在預防
歐美國家的缺血性腦梗死發病率曾較高,通過幾十年的積極預防,目前發病率已明顯降低。在我國,大部分人還只是用一般藥物預防,積極的預防觀念不夠,這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要樹立腦中風是可以積極預防的觀念。積極治療頸動脈狹窄,預防腦中風,血管內支架是目前的主要手段。
怎樣知道自己是否有頸動脈狹窄?我們將病人分為兩類,一類是無症狀的,一類是有症狀的。無症狀者不易發現,但佔多數。怎樣發現他們呢?我們說,您若是一個重視自己生活質量的人,就應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特別是年齡50歲以上,有高血壓、冠狀動脈或周圍動脈硬化者,應考慮作頸動脈彩超除外頸動脈狹窄。有一部分頸動脈狹窄病人表現出一些症狀,常見的症狀是腦缺血(TIA)發作,表現為突然發生頭昏目眩,一側眼暫時性發黑,胳膊、腿發麻無力,說話不清等。這種症狀出現可僅數分鐘,也可數小時,但在24小時內完全消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小中風”。有這種情況可不要耽誤了,應趕快去看醫生。已經得了腦梗的病人,只要恢復得好也應檢查有無頸動脈狹窄,因為這些病人還會再患腦梗死,而且往往是更嚴重的腦梗死,若能及時治療可能存在的頸動脈狹窄,就會大大減少腦中風的機會。怎樣檢查有無頸動脈狹窄呢?很簡單,有條件時作一個頸動脈彩超,就可以作出診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