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壓力和生活節奏的不斷提高,乳腺疾病逐漸成為我國女性的一種常見疾病,其發病率近年來呈迅速上升趨勢,在女性腫瘤的發病率中居首位。已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乳腺普查工作的廣泛開展及影像診斷技術的不斷更新,乳腺疾病診斷的發現率和準確性得到不斷提高。
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6年惡性腫瘤報告,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在過去的30年中上升了138%。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統計了1990年至2005年的6167例乳腺癌病例,顯示56%為絕經前婦女。因此早發、高發成了上海市乳腺癌發病的特點。受乳腺癌發病率增加的影響,乳腺癌病死率將同步增加,醫療負擔加重。美國的乳腺癌篩查資料顯示,美國的乳腺癌病死率在1975年至1990年以每年0.4%的速度遞增。但由於篩查的廣泛開展,從1990年至2000年乳腺癌病死率卻以每年2.3%的速度下降。乳腺癌的治療效果與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等密切相關。早期乳腺癌篩查已被國際上列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防控措施。
超聲應用於乳腺疾病的檢查,已有超過五十年的發展史。Wild(1951年)等國外學者用脈衝法A型超聲對乳腺組織及乳腺腫物進行探測並獲得個別B型的聲像圖。Kossoff G(1972年)報道用灰階超聲能清楚顯示乳腺及其病理特徵。我國於70年代後期開始在臨床上應用實時超聲開展乳腺疾病的超聲檢查,最早有許廣波(1979年)的報告。80年代中後期又應用高頻探頭診斷乳腺疾病,取得較好效果。進入90年代後,國內外超聲界大量報道彩色血流顯像應用於乳腺疾病(尤其乳腺腫瘤)診斷,使乳腺疾病的超聲檢查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乳腺超聲最初一般用於粗略顯示乳腺結構及一定程度上幫助鑑別囊性和實性腫塊。但隨著影象解析度和計算機處理技術的不斷髮展,和超聲造影、彈性、三維等超聲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超聲檢查可以越來越多的反映乳腺內的精細結構和微小病灶,超聲診斷乳腺疾患已成為一項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的常規檢查手段。
超聲檢查對受檢者無痛苦,無放射性損害,可以短期多次重複進行,適用於任何年齡和女性任何生理時期,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檢查前,受檢者無需特殊準備,操作簡單,無檢查盲區。而且,由於乳腺位置表淺,超聲對軟組織有良好的分辨力,能夠清晰的顯示乳房及胸壁的各層結構,可以確定病變的解剖部位和層次,鑑別乳腺腫塊和胸壁腫塊,發現乳腺內數毫米的小腫塊。超聲可測量乳腺腫塊的大小,顯示腫塊的內部結構,判斷腫塊的物理性質(囊性、實性或囊實性混合性),瞭解乳腺腫瘤對周圍組織浸潤情況。根據聲像圖表現,結合血流訊號特徵,有助於進一步鑑別乳腺腫瘤的良、惡性。對不能確定的乳腺腫瘤有選擇地進行超聲引導下細胞學檢查或粗針穿刺活檢以及治療。
綜上所述,與其他一些輔助檢查方法相比,超聲檢查具有無創性、簡便、易行等優點,還可進行動態觀察,臨床診斷符合率也較高,因此,乳腺超聲目前已作為臨床上重要常規影像學檢查方法之一。但是,乳腺超聲檢查具有操作者依賴、主觀因素以及隱匿性病灶等侷限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