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副主任醫師 王睿

  【原理】

  冠狀動脈造影導管選擇性插入冠狀動脈開口,注射造影劑顯示冠狀動脈解剖走行及病變。

  【適應證】

  1、臨床懷疑冠心病者,為明確診斷。

  2、臨床診斷冠心病者,根據造影結果選擇治療方式 (如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或藥物治療)。

  3、急性心肌梗死,須急診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者。

  4、血管重建術後療效隨訪。

  5、心臟外科手術前,瞭解冠狀動脈情況。

  6、特殊職業者。

  【手術方法】

  (1)血管入路:可採用股動脈、橈動脈或肱動脈等入路。

  (2)Seldinger法經皮穿刺動脈並置入動脈鞘管,酌情給予肝素2000~3000U,高凝狀態或操作時闖延長 (超過lh),可追加肝素。經常抽吸動脈鞘側管,觀察有無血栓阻塞。

  (3)在X線透視下和導引鋼絲引導下將導管送至升主動脈中部,不要過深,以免在不知情的狀態下進入冠狀動脈。導管到位後取出導絲,排除空氣,連線三聯三通,觀察壓力曲線,確認壓力曲線顯示良好。

  (4)通常先行左冠狀動脈造影,一般取正位或左前斜位,將左冠造影導管沿主動脈壁向下滑行至左冠竇內,多數情況下導管前端會自動跳進左主幹內。這時應先確認壓力曲線無異常變化,再注射少量造影劑確認導管的位置是否合適 (避免過深或導管尖端過度頂壁)。

  若未進入左冠脈,可輕微旋轉配合提送導管使之進入。確認導管位置合適後,轉動C形臂,以多種體位造影觀察左冠狀動脈。常用體位包括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後前位及頭位、足位成角投照。

  (5)右冠狀動脈造影通常取左前斜位。將右冠狀動脈造影導管沿主動脈壁向下送至右冠狀竇內,順鐘向旋轉導管,觀察壓力及導管跳動,結合注射造影劑以判斷導管是否進入右冠狀動脈匿。確認導管位置合適後,轉動C形臂,以多種體位造影觀察右冠脈。常用體位包括左前斜位及右前斜位。

  (6)檢查結束後,拔出動脈鞘管,區域性壓迫止血,通常需要壓迫15~25min,加壓包紮。可酌情使用血管閉合裝置。

  (7)經橈動脈行左冠狀動脈造影可以選擇Juakins左(JL)或Amplatz左型導管 (AL)。AL比較容易操縱,可以在導絲的引導下進入左冠竇內,邊逆鐘向轉動導管,邊推送導管,使之接近左冠狀動脈口,然後順時針扭動導管,一般情況下導管會自動跳入左冠狀動脈口。如果過深,可以再逆時針轉動使導管頭從左主幹內後退。

  右冠狀動脈造影可以選用多用途導管,Judkins右(AR)或AL導管。AL導管也可以在做完左冠狀動脈後轉過來做右冠狀動脈,一根導管做兩個冠狀動脈,不用交換導管。近年來專門設計的左右冠狀動脈共用型導管,也廣泛應用,用一根導管完成左、右冠狀動脈造影。

  【術後處理】

  (1)對區域性壓迫止血的患者,穿刺側肢體制動10--―24h,沙袋壓迫6h,目前採用橈動脈入路可以減少患者臥床及住院時間。24h 內嚴密觀察患者的症狀、生命體徵、心電圖、穿刺部位及末梢迴圈狀況。

  (2)鼓勵患者飲水或予以靜脈補液,促進造影劑排洩。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

  【結果判斷與臨床意義】

  1.、結果判斷

  (1)通常認為主要冠狀動脈及其大分支管腔直徑狹窄≥50%將影響血流儲備,

  為有臨床意義的病變。LAD、LCX和RCA病變狹窄≥70%、左主幹病變狹窄≥

  50%被歸為嚴重病變。

  (2)根據病變的狹窄程度、部位、長度、成角、偏心、鈣化、潰瘍、血栓、擴張性病

  變或動脈瘤、分支受累以及病變近段血管彎曲度確定病變型別。

  (3)根據病變的數量和分佈確定CAD嚴重的程度。

  2、臨床意義

  ①確定診斷;

  ②指導治療;

  ③評價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