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最常見的肛門良性病變,自古就有“十孕九痔"的說法,事實上長期坐立、便祕、前列腺肥大、妊娠都可誘發並加重痔瘡。長期飲酒,食入刺激性食物亦會促使肛墊區域性充血肛周感染引起靜脈周圍炎症致使肛墊肥厚,營養不良,區域性組織萎縮乏力導致痔瘡的發病和加重。這裡說的“肛墊"屬正常解剖結構,是直腸下端的脣狀肉贅,為位於齒狀線至其上1.5cm處環狀海綿樣組織帶,亦稱為“直腸海綿體"。由於內括約肌的收縮,肛墊借Y型溝分為右前右後及左側三塊,這三處正是痔瘡的好發部位。正常情況下它扮演“肛門墊圈"的角色,協助括約肌達到完全封閉肛門的目的。而在異常情況下:①肛墊的支援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理性改變或移位就形成內痔;②齒狀線遠側皮下靜脈叢發生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就產生外痔;③內痔通過豐富的靜脈叢吻合支和相應部位外痔相互融合就形成了混合痔。
1、內痔:最為多見,位於齒狀線上方,表面為直腸粘膜覆蓋,常見於直腸下端右前右後左側也就是肛墊被分割形成的三塊處。內痔分為四度:I度:只有排便時出血,痔不脫出肛門外;ll度:排便時痔脫出肛門外,排便後自行還納;lll度:痔脫出肛門外需用手輔助才能回納;lV度:痔長期脫在肛門外,不能回納或還納後又立即脫出。
2、外痔:位於齒狀線下方,表面為肛管面板所覆蓋。分為:結締組織性外痔(皮贅)靜脈曲張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
3、混合痔:位於齒狀線上下,表面為直腸粘膜和肛管面板覆蓋,內痔發展到Ⅱ度以上多形成混合痔。
4、混合痔逐步發展,周圍組織萎縮,肥大的肛墊逐漸增大、下移、脫出至肛門外形成梅花狀時稱為“環形痔"。
5、脫出的痔塊如果被痙攣的括約肌嵌頓,發生水腫、瘀血、甚至壞死時稱為嵌頓性痔或絞窄性痔。
痔的臨床症狀表現為:
1、便血:無痛性間隙性便後出鮮血是內痔最常見早期症狀。表現為便時滴血或便紙帶血,少數可出現細線噴射狀出血,可自行停止,誘因多為便祕飲酒進食刺激食物。
2、痔塊脫出。
3、疼痛與不適: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可有墜脹感,只有合併血栓形成、嵌頓、感染才感疼痛,血檢性外痔形成的前3天病人可能疼痛劇烈坐立不安行動不便。
4、瘙癢:痔塊脫出常伴有粘液流出,加上內褲摩擦刺激到肛門周圍面板,引起瘙癢。
痔瘡的治療原則:①無症狀的痔無需治療;②有症狀的痔無需根治;③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1、一般治療:對於無症狀靜止期的痔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增加纖維素飲食〈青菜水果〉,改變不良的大便習慣〈一天內無規律地重複多次),保持大便通暢。熱水坐浴可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血恮性外痔有時經過區域性熱敷、外敷消炎止痛藥後症狀可緩解而避免手術,痔塊脫出或嵌頓初期可進行區域性清潔後,使用少量潤滑劑用手指輕輕將痔塊推送回納肛門內,自行主動收縮肛門阻止其再脫出,並可反覆進行。
2、注射療法:對ⅡⅢ度出血性內痔治療效果較好,原理是:通過注射硬化劑使痔和痔周圍產生無菌性炎症反應,粘膜下組織纖維化,使肛墊固定。
3、紅外線凝固療法:適用於ⅡIll度內痔,原理與注射硬化劑類似,但複發率高,目前臨床少用。
4、膠圈套扎療法:適用於llⅢ度內痔,原理是:將特製的膠圈套入到內痔的根部,利用膠圈的彈性阻斷痔的血運,使痔缺血壞死發生無菌性炎症從而固定肛墊。但痔塊脫落時有出血可能。
5、手術療法:當一般治療及上述其它治療效果不滿意,痔脫出嚴重並伴有出血時,可以採取手術治療。分為開放式痔核切除〈術後面板粘膜不縫合〉和閉合式痔核切除術〈術後面板粘膜縫合〉。
PPH術: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形切除術,適用於Ⅲ一lV度內痔、環形痔、Ⅱ度痔但伴大量出血者。
血栓性外痔剝離術:用於切除疼痛明顯的血栓性外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