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近幾年呈現迅速上升的趨勢,現有近5000萬冠心病患者。同時,死亡率明顯增高,死亡人數超過100萬/年,僅次於惡性腫瘤。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在外科手術治療中,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是目前國內外推崇的手術方式。為了給冠心病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就醫指導,我們就冠心病的診斷、治療方面的有關問題採訪了醫院心臟外科教授,和心臟內科教授。
主持人:首先感謝兩位主任在百忙中接受我們的採訪。冠心病因為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所以已經不只是侷限於醫護人員所掌握的病名,而成為大眾所熟知的名詞。由於多發,危害較大。不但給病人的身體帶來傷害,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那麼,請問主任,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患上冠心病呢?
主任:正如主持人所說,冠心病目前因為常見、多發,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性疾病。至於如何判斷,就要請自己注意一下,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患有冠心病。
1、勞累(如體力活動、爬山、等)或緊張時(如看驚險影片、生氣等),突然出現胸前壁正中的後方或左胸部疼痛,有時疼痛傳導到肩、手臂或頸部(稱為放射痛)。有的人可以伴有出汗、心慌、氣短、疲勞和呼吸困難感覺。
2、在公共場所或會場中,或飽餐、寒冷、上樓、爬山時,比自己以前,特別比別人容易感到胸悶、心悸、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
3、晚間睡眠枕頭低時,感到憋氣,需要高枕臥位;熟睡或惡夢過程中突然驚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甚至大汗淋漓,需要坐起後才好轉。
4、性生活時感到心跳、氣急、胸悶或胸痛不適等。
5、長期發作的左肩痛,經一般治療反覆不愈。
6、反覆出現脈搏不齊,過速或過緩。
主持人:請問主任,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如何確定患有冠心病?
主任:可以到醫院測量血壓、做心電圖檢查,如果心電圖有心臟缺血引起的異常改變,那麼診斷基本可以確定,同時應該進一步檢查血脂、血糖,必要時做心臟彩超,以及冠狀動脈造影。其中,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確診冠心病的可靠方法。
主持人:主任,在您前面談到的冠心病的主要表現是胸疼,同時伴有心慌氣短。那麼請問:什麼樣的胸疼才可以判斷是冠心病引起的疼痛呢?
主任:這個問題提的好,它也確實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因為大部分胸疼不是冠心病引起的疼痛。那麼,冠心病引起的疼痛,醫學上也稱為“心絞痛”,它具有以下特點。
1、疼痛的部位:大都在胸骨後或胸部的心前區(左前胸部)。少部分可出現於上腹部至咽部之間的任何部位。個別表現為足跟(腳後跟)疼。
2、疼痛的範圍:疼痛的範圍往往是一片,患者可以指出一個大概部位而不能指出確切部位,凡是能指出確切疼痛點的常不是心絞痛。
3、疼痛的性質:老年人的心絞痛常以鈍痛和熱灼痛為多見,疼痛程度不如年輕人劇烈。有時老年人的心絞痛不是一種疼痛感覺,而是一種難以描述的不舒適感覺。凡是疼痛為針刺樣、刀割樣者,往往不是真正的心絞痛,而可能來自其它臟器的疼痛。
4、疼痛放射:心絞痛時往往不僅僅是胸部疼痛,還常常放射到肩、上肢、頸或脊。以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內側直達小指與無名指這一範圍較多見。
5、疼痛起始:心絞痛是由心臟暫時的缺血與缺氧緩慢開始的,起初疼痛較輕,經數分鐘後達到高峰。如一開始就是劇痛,以後逐漸減輕,往往不是心絞痛。
6、疼痛持續的時間:典型心絞痛的時間常為3~5分鐘左右,很少超過10~15分鐘。只有少數變異型心絞痛及心肌梗、塞前心絞痛時間較長。疼痛有如閃電樣一瞬即逝者往往不是心絞痛。
7、疼痛發作的間歇時間:因不同患者而有很大區別,有數月甚至1年內僅發作1~2次者,也有1天甚至1小時內發作數次者。
8、疼痛的誘發因素:心絞痛患者多為40歲以上的男性。傳統觀點認為,勞累、情緒激動、飲食、受涼、陰雨天氣為其誘因。但老年人發作心絞痛的誘因常不明確。
9、疼痛緩解:由體力活動引起心絞痛者,在停止活動後,數秒鐘內疼痛消失,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表現。心絞痛較重的發作,可使用硝酸甘油,觀察疼痛緩解的特點,可幫助診斷心絞痛。
10、體位對疼痛的影響:心絞痛患者發作時往往不願平躺,而寧願站著或坐著。因為平躺後,下肢血液迴心量增多,心臟負擔增加,而使心絞痛變得更加嚴重。
熟悉以上10條情況,對於判定心絞痛很有幫助。
主持人:請問主任,另外還有哪些胸疼容易和心絞痛混淆,如何區別?
主任:概括來講有以下幾種情況可以幫助區別。⑴患者能以一個手指指出或圈出胸痛範圍,呈一點、一條線、一小片或前胸後背對稱性疼痛;⑵疼痛呈針刺樣、刀割樣;⑶持續幾秒鐘或長達幾小時;⑷胸悶持續幾小時或一整天;⑸疼痛不是在活動過程中出現,而是發生在休息時或在活動後休息時;⑹含服硝酸甘油10多分鐘疼痛才緩解。這些都不是心絞痛。
容易被誤診為心絞痛的疾病主要有:
1、心臟神經官能症:該病以女性多見,特別是更年期婦女。表現為胸悶或胸痛,疼痛多呈一點、一條線、一小片或前胸後背對稱性疼痛;持續幾小時或一整天,長出一口氣才感舒服,多伴有心煩、心悸、出汗、睡眠差,甚至感到房間空氣不夠用,在人多的場合感到心煩胸悶,到室外或開啟窗戶才感舒服。發作與情緒緊張、精神壓力大、勞累過度有關。含服硝酸甘油無效或需要10分鐘以上才可緩解。此病口服谷維素50毫克/次,3次/天,可以見效。
2、食管裂孔疝:該病疼痛位於胸骨後,於飽餐後坐位或臥位時易發作,疼痛酷似心絞痛,但少餐或餐後立位或行走半小時可免除發作。纖維內窺鏡或食道鋇餐檢查可幫助確診。需要外科手術修補來治療。
3、胃腸疾病:如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疼痛位於胸骨後,可向下顎、肩部反射,多在夜間或凌晨發作,常伴有燒心、反酸,食道鋇餐、纖維內窺鏡、食道pH值測定可幫助確診。用制酸劑、H2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和胃動力藥有效。此外,食管痙攣、膽囊炎、膽石症、賁門痙攣、消化性潰瘍等也需要鑑別,食道鋇餐、肝膽B超可以幫助診斷。可以由消化內科藥物治療,必要時由普外科進行手術治療。
4、頸椎骨質增生:頸椎病可以引起“頸心綜合徵”,多見於中老年人,部分病人可出現心悸、胸悶、發作性心前區疼痛、心律不齊,合併頭暈。患者常先到心內科就診,且常被誤診為心絞痛。其區別要點為:①頸椎病引起的發作性心前區疼痛持續時間較長,一般持續1~2小時。②抗心絞痛藥物無明顯效果。③人為地壓迫頸椎旁壓痛區可誘發心絞痛樣發作。這種心前區疼痛往往先從肩部、肩胛間再轉至心前區,頸臂活動、咳嗽時疼痛加重,患者同時可伴有頸椎病的其他症狀,如頸部痠痛、肢體發麻等。④按頸椎病治療能減少心前區疼痛發作。頸椎X光片可以幫助診斷。抗骨質增生的藥物、康復科理療可以奏效。
5、非缺血性心臟病:如心包炎、二尖瓣脫垂等也可引起胸痛。做心臟彩超可以區別。需要心臟外科進行手術治療。
主持人:主任,關於如何確定冠心病,您前面提到“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確診冠心病的可靠方法,請您談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主任:好的。1958年,加拿大Cleveland醫學中心的Sones教授發明了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讓醫學界對於冠心病的認識更加清楚,也為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就是我們常說的放支架)、和外科手術治療(冠狀動脈搭橋術)奠定了基礎。冠狀動脈造影的方法就是:在病人的大腿跟部位的股動脈處用注射針穿刺,在針孔裡面插入一根非常細的彈簧狀的鋼絲,推出針頭,利用細軟導管沿著彈簧狀的鋼絲送入動脈,直到心臟,先做左心室造影,觀察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同時觀察心率、有無心房顫動、有無心肌梗塞留下的室壁瘤。然後再做左右冠狀動脈造影,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冠狀動脈有無狹窄、以及狹窄的具體位置和程度。同時,可以看到冠狀動脈有無先天性畸形,比如冠狀動脈瘻、左冠狀動脈異常起源於肺動脈(正常起源於主動脈)、單根冠狀動脈、冠狀動脈肌橋壓迫等等。從而決定治療方案:是藥物治療?是介入治療?還是外科手術治療。同時事先知道介入治療要放幾個支架,外科手術治療要搭幾根橋。介入治療可以在冠狀動脈造影時同時完成,但是,新的冠心病治療指南對於介入治療要求非常嚴格。目前在我國有濫放支架的現象,這對病人是不負責的。
主持人:前面已經談到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請肖主任談一下內科藥物治療的情況。
主任:治療冠心病首先要明確冠心病發生的高危因素,也就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公認冠心病危險因素除性別、年齡、不良生活習慣和家族史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吸菸,被認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4個危險因素。所以,治療的第一步首先是戒菸。
第二、控制血壓。
1、高血壓的確定:我國高血壓診斷標準是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協會標準制訂的。具體的說收縮壓(高壓)大於等於140mmHg和/或舒張壓(低壓)大於等於90mmHg時,就算高血壓。同時,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服用高血壓藥,血壓雖均低於140/90mmHg,也應該診為高血壓。
2、冠心病病人的理想血壓是多少:原則上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或者慢性腎臟疾病合併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目標值130/80毫米汞柱,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降壓目標是高壓140~150毫米汞柱,低壓小於90毫米汞柱,但不低於65~70毫米汞柱。
3、瞭解降壓藥物分為哪幾類?冠心病病人該怎麼吃降壓藥?這些都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降壓藥物主要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等幾種,而究竟應該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選用哪一種藥物,卻沒有一定之規。需要注意的是,多數降壓藥的臨床起效時間為4―6周,而醫師也需要足夠的時間去逐步調整用藥。其次,幾種降壓藥各有利弊,作用機制不同,適應症和副作用也不同,所以通常需聯合用藥,以揚長避短。再次,降壓藥物需要長期服用。可以說,目前所有的降壓治療都不能根治高血壓,所以必須長期治療,就算血壓已經降到正常值,也不能擅自停藥。最後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沒有症狀的病人在開始服用降壓藥時,反而會出現頭暈、乏力等不適症狀,這都是正常現象,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消失,不能因此就拒絕藥物,耽誤了治療。
第三、控制血脂。因為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1、明確什麼是高血脂?人血液裡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類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類),這些總稱為血脂。高脂血症的診斷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測定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若血膽固醇超過5.72毫摩爾/升(220毫克%)和(或)甘油三酯超過1.76毫摩爾/升(160毫克%)診斷一般即可確立。
2、飲食控制:高血脂患者的飲食原則應是:低熱量、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纖維。研究中發現幾種食品不僅營養豐富,還可以降低膽固醇。主要有:豆製品、香菇、黑木耳、洋蔥、大蒜、海魚類、脫脂牛奶、酸奶、茶葉,其它還有粗雜糧、幹豆類、海帶、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3、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它汀類藥物、舒降之等。
第四、治療糖尿病。多數冠心病病人合併糖尿病,糖尿病也是引起和加重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1、只有及早發現糖尿病才能有效的治療。所以說,有高危人群特徵者,應提高對糖尿病的警惕性。尿糖陽性可為糖尿病的診斷提供線索,診斷的依據只能是血糖,所以懷疑是糖尿病者,必須儘快去醫院查血糖。當發現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者餐後兩小時血糖≥11.1
mmol/l(200mg/dl)時,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2、飲食控制:基本上可以參照高血脂患者的飲食原則。
3、藥物控制:血糖控制是一個科學的、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醫生要根據病人的血糖值隨時調整用藥量,要請內分泌科的專業醫師指導用藥。
主持人:謝謝主任長段而細緻的講解。請您再介紹一下什麼病人適合介入治療(支架)或冠狀動脈搭橋術,以及它們的效果比較。
主任:1977年,Gruentzing實行了國際上首例經皮冠狀動脈成型術(PTCA
)獲得成功。1987年Sigwart首先將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應用於臨床。從此,介入治療技術的發展結束了只有心臟外科醫生才能進行血管重建的歷史,對冠狀動脈搭橋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經過20年的發展和完善,通過對以往的大量手術的對比研究,心臟內、外科的醫師基本達成公識:對單支病變病人:介入治療與冠狀動脈搭橋術遠期生存率與心肌梗死發生率相似,但接受介入治療(放支架)的病人,需要抗心絞痛藥物治療者明顯多於冠狀動脈搭橋術,主要由於介入治療以後冠狀動脈再度狹窄所致。
對多支病變病人:介入治療與冠狀動脈搭橋術總死亡率、心臟性死亡和心肌梗死發生率無明顯差別。但由於介入治療後再狹窄發生率明顯高於冠狀動脈搭橋術,而且功能改善不如冠狀動脈搭橋術。根據分析表明,糖尿病、多支瀰漫病變、左心室功能減退、冠狀動脈左主幹遠端及伴有前降支開口病變的多支病變和通過介入治療不能達到完全血管重建的病人,冠狀動脈搭橋術則更為有效。只是介入治療創傷小、痛苦小,冠狀動脈搭橋術創傷大。
主持人:主任,請您介紹一下冠狀動脈搭橋術的有關情況。
主任:好的。1964年,美國的Garrett醫生在手術中發現一例患者左冠狀動脈病變位於血管分叉處,無法施行預定的血管內膜剝脫術,無奈之中他切取了一段大隱靜脈做了升主動脈與左冠狀動脈的吻合,手術獲得成功,7年以後冠狀動脈造影發現移植的血管橋還保持通暢,從而Garrett醫生成為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實施冠狀動脈搭橋術的人。只是沒有繼續研究下去,直到1973年他才報道了自己的發現。1974年10月,郭加強教授使用大隱靜脈做橋血管成功完成了我國第一例冠狀動脈搭橋術,此後,冠狀動脈搭橋術在我國緩慢展開,直到1992年全國總的手術例數還不到500例,主要是受到冠狀動脈造影的限制。近幾年隨著國際交流的增多,一些國外受訓的年輕醫師回國工作,使我國的冠狀動脈搭橋術取得迅猛發展,手術技術和治療效果與國際保持同步。
主持人:呂主任,您已經在泰醫附院開展了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並講到在心臟跳動下冠脈搭橋是目前國內外推崇的手術方式。請您介紹一下有關這方面的情況好嗎?
主任:好的。前面已經講到顧承雄教授是我國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的領軍人物,被醫學界譽為冠狀動脈搭橋術“亞洲第一人”,目前,他個人的手術量已經突破1000例/年,死亡率0.2~0.8%,實際已經達到世界第一。鑑於這種情況,泰山醫學院特聘顧承雄教授為我院“客座教授”,顧教授根據病人要求隨時到我院進行手術表演和指導。我們心臟外科正是在顧教授的指導下成功開展了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
主持人: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前要做哪些準備?
主任:手術前必須做冠狀動脈、左心室和乳內動脈造影檢查,以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和程度,據此決定搭橋的數目和準確的位置。同時還需要做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血生化;肺、肝、腎功能及大小便常規等檢查,瞭解全身各臟器的功能狀況。手術前要嚴格控制感染。病人要練習腹式呼吸,停止使用阿斯匹林等藥物。控制高血壓,控制血糖,炎症的治療和預防,降低血清膽固醇,手術前戒菸,適當增加體力活動。樂觀開朗,心情舒暢,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因精神太過緊張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產生心肌梗死而增加手術危險性。
主持人:在心臟跳動的狀態下進行冠脈搭橋難度一定很大,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手術情況。
主任:確實,在心臟跳動的狀態下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一種非常複雜,技術要求高,病人損傷大的高難度手術。我們採用顧承雄教授的手術方式:應用左乳內動脈(也稱胸廓內動脈)搭前降支,一根大隱靜脈依次搭對角支、鈍緣支、後降支。我們稱為“序貫搭橋”。不停跳左乳內動脈、大隱靜脈序貫搭橋術是將患者自身左乳內動脈全程遊離,然後再同給心臟供應血液的主要血管――左冠狀動脈的前降支吻合,然後用一根大隱靜脈依次吻合對角支、鈍緣支、後降支。給缺血心肌供血。這種方法手術難度非常高,術者操作要極其精細、到位。因此,要求手術醫生要有極其豐富的冠心外科實踐經驗。
依據大宗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病例分析證實,乳內動脈是人體內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搭橋材料,但是隻有左、右各一根。一般的搭橋手術只取左側的乳內動脈作搭橋材料,其餘的材料常用的是大隱靜脈,防止雙側乳內動脈取出後胸骨不癒合或者壞死。而橈動脈、胃網膜動脈是二級血管,搭橋後容易發生痙攣(變細或閉塞),我們目前已經不再使用。
為什麼說乳內動脈是人體內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搭橋材料,是因為它的遠期通暢率高。經專家研究表明,用乳內動脈橋搭橋10年後,的通暢率達到90%以上。這是由於乳內動脈作為搭橋材料其口徑與冠狀動脈口徑更匹配,不易痙攣,且乳內動脈是帶蒂的活血管,它的流量大,管徑能夠隨著流量負荷的增加而加大。而且雙側乳內動脈的長度足夠覆蓋所有的重要冠脈血管。安貞醫院、泰醫附院採用此方法施行的心臟搭橋手術,患者均恢復良好,康復出院。
主持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需要繼續服用那些藥物?如何隨訪?
主任:首先,不論是介入手術或者是搭橋手術與其他手術都不同,即便是手術成功病人平安出院,還面臨著冠狀動脈以及橋血管的再狹窄問題,因此為了保護好我們的心臟,以下幾種藥物一定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劑(阿斯匹林等)硝酸酯類藥物 (消心痛等) 降脂藥(舒降之等)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等)。同時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病人還需按時服用降壓降糖藥。不要擅自減少藥量或停藥。
其次,注意術後複查時間表及相關注意事項。
術後3個月複查心臟彩超、胸片、心電圖、血生化。 術後1年再次複查,往後每年複查1次,以便醫生掌握病情,合理用藥。
冠心病患者行冠脈搭橋術後複查心電圖常會有心肌缺血表現,並不提示橋血管的梗阻或閉塞。如果術前心絞痛等症狀消失,說明搭橋血管仍通暢有效。但人體內造成冠心病的粥樣硬化改變的進展仍可能形成新的冠狀動脈梗阻,或者橋血管因各種原因再次狹窄或閉塞從而影響搭橋手術效果。因此,阻止或緩解粥樣硬化的發展程序、防止橋血管的狹窄或閉塞就成為搭橋患者術後長期持續治療的目的,需要長期檢測血脂,血糖,血壓。
主持人:再一次對兩位專家接受我們的採訪表示感謝!真誠地希望這次專訪能給廣大的患有冠心病的朋友帶來幫助。因為時間關係,採訪到此結束。如果朋友們還有需要諮詢的地方,請撥打專家電話詢問,也可以與本報社聯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