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燒傷科 副主任醫師 李清華

  皮片移植失敗的最常見原因為血腫或血清腫,此外依次為固定不良,感染,適應症和移植方法選擇不當、健康營養情況過於低下等。另外供區的併發症也應予以避免。

  1、 血腫或血清腫

  皮片下血腫是新鮮創面植皮失敗最常見的原因。主要由於止血不完善,或包紮不穩妥,或壓力不均勻所致。植皮時如創面滲血難止,可暫時將皮片覆蓋創面,壓迫5~10分鐘,滲血可停止。然後掀起皮片,清除創面及皮片上的小血塊。縫合皮片過程中,注意將皮片壓於創面,
避免皮片下積血。包紮前可考慮在低位(皮片下)放引流條,24小時拔除。包紮植皮區時,仍需要維持麻醉,減少病人躁動,直至包紮固定完畢,則可減少血腫的產生。如果考慮凝血障礙因素,術前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如給鈣劑、維生素K、止血藥物及機體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輸新鮮血等。

  血腫或血清腫的形成使皮片與受區創面隔離,妨礙皮片成活過程的正常進展。如面積不超過1cm×1cm,尚可由於“跨越現象”而成活,否則區域性皮片終將壞死。血腫或血清腫,如果能及時發現、及時排除,尚可免於失敗。如血清腫持續時日較久,但皮片還未壞死,其底面可能發生源於面板附件上皮組織的上皮化,經小切口排除積液,並輕輕搔刮皮片的底層,除去新生上皮,然後加壓包紮,仍渴望成活。為此,要求手術者耐心地做好創面止血,只有排除血腫或血塊的情況下移植皮片才可望存活。

  2、包紮固定不當

  皮片移植後,須靠與受區創面保持穩定而密切的接觸方能存活,如固定不良,往來錯位,則迴圈無法建立,或剛建立即遭破壞。故植皮後的妥善包紮和確實制動至為重要。

  中厚、全厚、帶真皮下血管網皮片移植後要縫合固定。並用“包堆”固定。尤其對於手、足背、前臂下端掌側,其植皮床高低不平,為使皮片緊密地貼附於創面上,使用柔軟地碎紗布或紗頭作為“包堆”是解決皮片與受床貼附地理想材料。當術後由於創面地滲血,使“包堆”與皮片接觸部因滲血地乾涸而變硬時,它對皮片地壓迫已失去柔軟、均勻地作用,反而對皮片地硬性壓迫,此時應及時移去“包堆”,改用抖散地紗布置於皮片地表面,再用敷料、繃帶包紮。這種包紮稱為軟包紮,繼續起到“包堆”地作用。

  妥善的包紮固定,並有適當的張力,有利於創面和皮片間毛細血管地聯結。植皮區包紮一般約20~25mmHg壓力。但過度壓迫不利於毛細血管生長,如枕部、額部及脛骨前面等處,可使已經開始建立血運的皮片,受壓迫而壞死。
骨突周圍要用鬆紗布墊平,包紮壓力均勻分佈而不過緊。頸、臀、會陰、四肢植皮應用夾板作關節固定。以免皮片錯位。
用彈性繃帶包紮植皮區可達到壓迫和限制活動的效果。另外, 面頸部植皮後給全流食或鼻飼3~5天,少說話,也是為了減少移動,有助於皮片地血管重建。

  3、感染

  創面化膿感染也是造成植皮失敗的常見原因。因而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急診創面地清創又成為預防感染的頭等大事,包括各種汙物、異物的清除,失活組織的清除等。新鮮創面植皮感染機會較少。肉芽創面植皮,每個環節都要注意,如創面溼敷、清洗、引流,適當應用抗菌藥物,
術中徹底止血以及移植較薄的皮片等,還要注意皮片不能有過多的張力。
術後亦應注意防止感染措施,如有任何感染跡象,及時注意揭示傷口。提前更換敷料,一旦發現感染化膿,應及時引流,以免感染擴充套件造成全面失敗。

  大多數皮片感染不會發生在術後24小時內。低熱、區域性有異味和疼痛加重、創周紅暈等是感染的徵象。如創面鏈球菌特別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產生纖維蛋白溶解酶,使皮片與受皮創面間的纖維粘連溶解而相互分離。葡萄球菌感染,可使皮片溶解,或創面化膿,形成膿腫,致使皮片漂浮。這些都嚴重妨礙皮片存活,綠膿桿菌對皮片存活的影響則要小一點。感染髮生後不能單純寄希望於全身使用抗生素,而要重視區域性處理,如清除壞死組織、用有抗生素溼敷換藥以加強引流等都十分重要。補充植皮應待感染控制後應早進行,封閉創面。

  4、適應症和移植方法選擇不當

  皮片移植後的存活完全依靠受皮創面的良好血管床,如受皮創面血運及其貧乏,或存在大於1cm×1cm無血區,且無法利用鄰近軟組織的有蒂轉移覆蓋時,均非皮片移植的適應證。如強行縫合,必致失敗。肉芽創面植皮,理應在感染得到控制,培育出符合受植條件的肉芽組織後施行,才可保證皮片的存活。如肉芽條件尚差,感染亦較嚴重,分泌物較多,但由於病情需要緊急植皮時,一般應選用較薄的郵票狀或網狀植皮。如行大張較厚皮片移植,則易因皮片下積膿引流不良,導致部分或全部失活。在裸露的骨皮質或肌腱上植皮,面積超過1cm直徑時,可影響皮片存活,手術時可轉移區域性皮瓣或組織瓣將裸露肌腱與骨質覆蓋後再植皮。即使骨膜完整、腱系膜存在地深部組織外露,雖然可以成活,創面癒合後因易產生疼痛、肌腱粘連,仍需作二期皮瓣修復。對於掌腱膜、跖筋膜裸露地創面,最好將掌腱膜、跖筋膜切除後再作遊離皮片移植。下肢靜脈曲張小腿潰瘍,廣泛瘢痕中間的慢性潰瘍,較長時間的褥瘡,或神經癱瘓後潰瘍、褥瘡等,區域性瘢痕多,血供差,存在感染或失去神經營養的部位,遊離皮片難以生長,應予充分重視。

  5、全身方面的原因

  貧血、低蛋白血癥、慢性衰竭、營養不良等均不利於皮片存活。燒傷敗血症時,可致植皮失敗。糖尿病患者應首先控制血糖植皮才可能成功。因此,植皮手術前的整體全面檢查不可忽視。

  6、供區處理

  主要原則是預防感染、免受機械性損傷。

  供皮區在取出刃厚、中厚或全厚皮片後,供皮區的術後護理非常重要,如處理不當,會造成供皮區的感染、延遲癒合和瘢痕增生,給病人帶來新的疼痛和增加病人的住院費用。供皮區切取皮片後,首先避免對供皮區作不必要的擦拭、止血等,其次常常要蓋以細緻的凡士林紗布或潰瘍油稠及12~14層植皮紗布,超過創緣3~5釐米,然後用繃帶加壓包紮,防止其移動。供皮區在大腿或下腹部者,臥床休息10~14天,將膝關節墊高,使略呈屈位。還要要隨時檢查敷料有無鬆脫、移位、滲液或感染。供皮區首次更換敷料時間一般在5~7天。供皮區更換敷料時,內層凡士林或潰瘍油稠保留,如過早揭除內層敷料,會撕破新生的上皮,造成疼痛和出血。操作時,揭除外層溼敷料,更換新的無菌的敷料,繼續加壓包紮。如有感染,可剪除內層潮溼敷料,清洗,溼敷或半暴露。供皮區癒合後可塗油脂,以防止新生上皮乾燥,以致裂開。切片厚的供皮區還要用彈性繃帶包紮3~6月以上,以防止瘢痕增生或其他改變。

  全厚皮和含真皮下血管網皮片切取後的供區通常採取縫合法閉合。斷層皮片切取後的供區,由殘存的上皮細胞及附屬器在創面上增生移行、相互融合。一般刃厚皮片供區在10天內癒合,中厚皮片在14~21天內癒合。

  取皮後的供區是無菌創面,大多用無菌紗布加壓包紮。研究發現,行暴露療法的供區癒合速度較慢,如何用燈泡或熱吹風烤乾供區的方法,將減慢上皮生長,且乾燥,使患者感到不適和疼痛,保持供區創面溼潤可使供區癒合速度加快。

  供皮區延遲癒合多數是因感染或皮片切取過厚所致,經處理後自行癒合無望時,可用刃厚皮片植皮。癒合後的受區和供區需行彈性包紮,這樣可避免機械性損傷,又可減輕區域性瘢痕增生反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