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年春節後,我都發現會有3-5個久治不孕(比如做試管嬰兒一到數次不成功,或四處求醫多年未孕,或”卵巢早衰”等疑難病例)者發生自然懷孕的案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與精神焦慮緊張抑鬱等有關,因為很多不孕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症狀,而春節了,大家開始開心過節,旅遊休假,心神放鬆,不再總是想著懷孕的事情……心理包袱放下了,春節後發現自己也已經不知不覺懷上了!平時,我在門診中也經常發現一個現象:開朗樂觀愛笑抱著“試一試”心態的患者容易懷孕,而抑鬱悲觀滿臉焦慮抱著“本次我一定要懷孕”心態的患者懷孕率低於前者……
比如,這對夫妻,兩人的心態還是比較放鬆樂觀的,尤其該女士愛笑開朗,雖然取卵4次都無可用胚胎。但每次失敗後,她仍然能心平氣和,沒有焦慮悲觀情緒,總是抱著再試試,隨緣的心態,所以她的良好心態有利於懷孕。給大家再介紹一個相反的病例:女25歲,男26歲,在我院已經取卵2次,移植4次(因為是單角子宮,每次只能移植1枚胚胎),至今未孕。但該患者心態不好,及其焦慮緊張抑鬱,每次看門診時總是唉聲嘆氣,面容焦慮,胚胎移植後經常緊張的夜不能眠。其實,她的年齡不大,每次獲卵數和胚胎數也還可以,只要堅持治療應該是能夠懷孕的……但因為她心理素質太差,每次都給自己壓力“希望本次是最後一次移植”,她的緊張焦慮反而影響了她的成功率!
我國古醫書《沈氏女科輯要》中早就提到“子不可強求也,求子之心愈切,而得之愈難”,其含義就是說求子路上欲速則不達,越想懷孕越懷不上,越沒去想,卻反而懷上了,正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現代醫學也有很多研究指出,長期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可通過影響下丘腦功能、交感神經等環節,導致排卵障礙、輸卵管痙攣、宮頸黏液改變、盆腔淤血以及性功能障礙等,造成不孕或影響不孕的治療。也有研究報道在試管嬰兒(IVF-ET)治療過程中,女性在焦慮抑鬱等心理應激狀態下可利用胚胎數、可利用胚胎率、妊娠例數和妊娠率均會降低。
WHO(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在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中,不孕不育已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和腫瘤的第三大疾病。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不孕不育對大多數患者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創傷。女性心理創傷比男性常見和明顯,患有不孕不育的女性最常出現的心理反應為悲傷擔憂不會有孩子、怕失去家庭失去丈夫,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次會表現出自我概念的喪失,逃避現實,常表現出憤怒、緊張、疲勞、焦慮、恐懼、失望等情緒;最後表現為內心過度敏感和孤獨。有研究報道在義大利,不孕症女性中,焦慮、抑鬱的檢出率分別是14.7%和17.9%,男性中焦慮、抑鬱的檢出率分別是4.5%和6.9%。也有研究報道初次與重複接受IVF-ET治療夫婦均有明顯的焦慮狀態,而重複治療女性的抑鬱狀態更明顯。有調查顯示我國女性不孕患者焦慮抑鬱發生率要高於國外,焦慮發生率31.92%~66.18%,抑鬱發生率23.94%~47.06%。
2015年,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EuropeanSocietyofHumanReproductionandEmbryology,ESHRE)出版了《不孕不育與輔助生殖技術社會心理治療指南》(Routinepsychosocialcareininfertilityandmedicallyassistedreproduction—Aguideforfertilitystaff)。
《指南》裡分述了不孕不育患者與擬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患者在整個醫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緒、困惑,對醫療行為的認知與理解需求等方面所希望得到的來自配偶的、家庭的、醫護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甚至是社會的認同、解釋與幫助等,並指出這些幫助(關心、理解、鼓勵、不孕諮詢、線上指導、電話溝通、心理治療等)都是對患者的身心以及妊娠率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我在診療過程中一直很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發現心理問題及時疏導,有患者曾經這樣評價我“洪醫生不但是一位生殖科醫生,還是一位心理醫生,不但能治我們的不孕症,還能治療我們的心病……”。但因為門診患者多,就診時間短,有時門診上醫生無法做到充分的心理溝通和疏導。因此,解鈴還需繫鈴人,通過以上知識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心理狀態對不孕不育的影響,不孕夫婦及家屬也要學會自我釋壓,自我疏導,家庭和睦,以樂觀輕鬆的心態去迎接好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