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分型中的一種特有型別,指在妊娠期間被首次診斷的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另一種是糖尿病合併妊娠,指妊娠前已經確診糖尿病而後妊娠的情況。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孕婦和胎兒的安全,血糖控制不佳時母親容易發生早產、流產、羊水過多、子癇前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及妊娠期高血壓等嚴重併發症,胎兒可出現巨大兒、先天畸形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非常重要,一定要均衡營養,既要保證胎兒生長髮育所需要的能量供給以及孕婦體重合理增加,又要保證母體血糖控制良好,降低妊娠的不良結局。妊娠期應根據孕婦的飲食習慣以及血糖控制情況確定各種食物的攝入量,由於妊娠期間胎兒要持續從母體攝取葡萄糖以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孕婦則易出現低血糖,因此,保證進餐時間、進食量以及進食種類對於避免妊娠期低血糖的發生尤其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各種食物的攝入方法:
一、主食: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主食攝入過少、總能量過低,可引發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對孕婦、胎兒危害較大,需合理選擇主食,保證正常體重增長。推薦主食如下:
白米、白麵、燕麥米、高粱米、紫米、小米、糙米等主食,可製做雜糧飯;蕎麥麵條、全麥麵包饅頭可保證營養攝入,對血糖影響小;薯類食物膳食纖維豐富,如紅薯含胡蘿蔔素,紫薯含花青素,可作為主食食用;含澱粉多的食物,如根類蔬菜,山藥、芋頭、土豆等,也可作為主食。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選擇主食應粗細搭配、飲食多樣化,遵循粗雜糧粗加工的原則,保證主食攝入量、體重正常增長。
二、蛋白質食物:
提倡孕婦高蛋白類食物攝入,比如魚肉、蝦肉、蝦仁兒、雞蛋等。美國國家科學院推薦,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膳食中蛋白質佔總熱能的12%~20%,飲食中蛋白質的需求量為80g克/天或每千克體重1.0~1.2克/天。蛋白質攝入量必須滿足母體孕期生理調節需要量和胎盤及胎兒生長髮育之所需。由於孕期蛋白質儲存和利用效率難以確定,且攝入量不足會導致潛在的營養不良,因此充足的蛋白質以及優質蛋白質攝入對孕婦來講是非常必要的,魚肉、水產品、禽類的比例要達蛋白質總量50%以上。
三、蔬菜水果類食物:
妊娠期糖尿病不存在哪些蔬菜水果可以吃,哪些蔬菜水果不能吃。各種蔬菜水果的攝入可以保證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營養物質的攝入。妊娠期母體對鐵、葉酸、維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了1倍,鈣、磷、硫胺素、維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了33%~50%,蛋白質、鋅、核黃素的需要量增加了20%~25%,維生素A、B12、C和硒、鉀、生物素、煙酸的需要量增加了18%左右。因此,建議在妊娠期科學地增加富含以上營養素的食物,如瘦肉、家禽、魚、蝦和奶製品、新鮮水果和蔬菜等。葉酸對孕婦尤其重要,妊娠前3個月內缺乏葉酸可導致胎兒神經管發育缺陷。孕婦經常補充葉酸,可防止新生兒體重過輕、早產以及嬰兒顎裂等先天性畸形。在孕前和妊娠早期應補充含0.4~1.0mg葉酸的多種維生素補充劑。
水果含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果膠等,其中果糖代謝不需要胰島素參與;果膠含有可溶性纖維,具有延緩葡萄糖吸收的作用,水果含有大量維生素、礦物質及水分,對糖尿病患者健康很有益處。其中也含葡萄糖,對糖尿病患者是不利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含糖量低(10%以下)的水果,如火龍果、草莓、桃子、柚子、檸檬、櫻桃、杏、橄欖、楊桃、木瓜等水果少量進食,這樣既能保證營養,又控制總熱量的攝入,保證血糖的平穩。強調進食水果需定時定量,必要時尚需根據交換的方法適當減少主食。進食水果的時間最好在餐前1小時或兩餐中間血糖水平低時吃,也要注意監測血糖。
合理分配進餐次數: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營養需求和每餐的能量攝入與糖尿病患者相似,但在餐次安排方面卻存在一定差別,建議少量多餐。對於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要求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與胰島素(內源性或外源性)劑量相協調。還應根據患者的生活方式、活動習慣來調整餐次安排。有學者建議對於肥胖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餐都少量進食,但在每餐之間加餐,總的原則以分餐為主。早餐可佔總熱能的10%~15%,午餐和晚餐各佔20%~30%,三次加餐各佔5%~10%。早餐限制在總熱能的10%~15%有助於維持滿意的血糖水平和減少早餐前胰島素的劑量;上午加餐有助於預防午餐前的過度飢餓感,尤其適用於早餐能量僅為總能量10%的人群。此外,每餐的能量構成對於保持患者餐後血糖水平也是至關重要的。有研究證明對於維持血糖水平來說,早、中、晚三餐的碳水化物的含量應控制在33%、45%、40%。包括加餐,全天碳水化物所提供的能量可佔總熱量的45%~60%。
少食多餐的飲食結構在降低低血糖症和酮血癥風險的同時,還可能有助於改善妊娠反應,減少血糖波動,避免胰島素用量的調整。總之,膳食計劃必須實現個體化,要根據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經濟條件和教育程度進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和相應營養教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