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副主任醫師 樑志剛

  全腦血管造影術
  【適應症】
  1.顱內外血管性病變。如出血性或閉塞性腦血管病變。
  2.自發性腦內血腫或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檢查。
  3.頭面部富血性腫瘤,術前瞭解血供狀況。
  4.觀察顱內佔位性病變的血供與鄰近血管的關係及某些腫瘤的定性。
  5.頭面部及顱內血管性疾病治療後複查。
  【禁忌症】
  1.對碘過敏者(需經過脫敏治療後進行,或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劑)。
  2.有嚴重出血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有嚴重心、肝或腎功能不全者。
  4.腦疝晚期,腦幹功能衰竭者。
  【術前準備】
  1.常規術前檢查:包括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心電圖及胸部X線片。
  2.術前8h禁飲食,特殊情況,如急診可經麻醉師酌情適當縮短。
  3.碘過敏試驗:造影擬使用的造影劑1ml,靜脈推注。無心慌|、氣短、蕁麻疹及球結膜充血等過敏體徵,注射前後測量血壓搏動低於10~20mmHg者為陰性。碘過敏試驗陽性而必須行造影者,應術前3d進行激素治療,並儘量使用非離子碘水溶液造影製劑。
  4.雙側腹股溝及會陰區備皮:操作時間長的患者要留置導尿管。
  5.術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
  6.酌情術前24h靜脈持續給予鈣離子拮抗劑。
  7.器械準備

  血管造影手術包1個,壓力袋2個,軟包裝等滲鹽水500ml×4袋,Y形閥1個三通接頭2個,腦血管造影導管1根,導管鞘1個(5F、6F),30cm短導絲和160cm長導絲各1根。高壓注射器及連線管,100~200ml造影劑。穿刺針(成人選16G或18G,兒童選18G或20G)。
  【操作方法及程式】
  1、經股動脈穿刺操作步驟
  (1)常規雙側腹股溝及會陰區消毒鋪單,暴露兩側腹股溝部。
  (2)至少連線2套動脈內持續滴注器(其中1個與導管靶連線,另1個備用或接Y形閥導絲)。接高壓注射器並抽吸造影劑。所有連線裝置要求無氣泡。肝素鹽水沖洗造影管。
  (3)穿刺點選腹股溝韌帶下1.5~2cm股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區域性浸潤麻醉,進針角度與面板呈30度~45度。
  (4)穿刺成功後,在短導絲的輔助下置血管鞘。持續滴注調節,滴數為15~30滴/min。
  (5)全身肝素化,控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120s或活化凝血時間(ACT)>250s。肝素化的方法可參照以下方法:首次劑量每公斤體重2/3mg靜脈注射,1h後再給半量,2h後再加1/4量,以後每隔1h追加前次劑量的半量,若減到10mg時,每隔1h給予10mg
  。
  (6)在透視下依次行全腦血管造影,包括雙側頸內、頸外動脈,雙側椎動脈。必要時可行雙側甲狀頸幹及肋頸乾造影。對血管迂曲者,導管不能到位時,可使用導絲輔助。

  (8)造影結束後用魚精蛋白中和肝素鈉(1~1.5mg可對抗1mg肝素鈉)。
  2、術後處理
  (1)壓迫並加壓包紮穿刺點,臥床24h,保持穿刺側下肢伸直。
  (2)監測穿刺肢體足背動脈搏動,1次/0.5h。
  【併發症】
  併發症原因預防處理
  穿刺部位出血患者凝血機制障礙;可能存在患者躁動,過早過多運動下肢等術後肝素中和後10-20分鐘拔鞘,三指壓迫穿刺部位15-20分鐘,鬆開後觀察五分鐘,無出血後加壓包紮。
  小血腫(直徑<10cm=24小時後區域性熱敷或理療。造成區域性壓迫者可切開清除。
  血管痙攣可能由於導管或造成導絲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刺激血管痙攣後可給與動脈內緩慢推助罌粟鹼(15mg加10ml等滲鹽水)動脈內膜下通道(血管夾層)可能是導管或導絲進入內膜下或注射造影劑壓力過大在透視下,監護導管、導絲的方向和位置,遇到阻力時不應強行插入股動脈處多為順行夾層,可自愈。弓上血管多為逆行夾層,嚴重者須放置支架或抗凝治療,須控制性降壓及請胸心血管外科處理
  血栓形成或栓塞可能與血液高凝狀態,板塊脫落有關血栓形成後要保持鎮靜,全面造影,找出栓子的位置。
  行溶栓治療血管穿孔或血管壁撕裂可能與血管結構異常有關操作輕柔。結構複雜的血管,須用路徑圖。主動脈造影時使用多側孔導管。造影時導管末端不能頂住血管及時中和肝素,止血降壓。可閉塞的血管行血管內封堵;不能閉塞的血管行壓迫或手術修補。
  穿刺部位假性動脈瘤或動靜脈瘻可能是患者凝血機制障礙,或使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患者煩躁,過早過多運動下肢區域性壓迫、球囊栓塞、帶膜支架植入或手術修復。
  血栓性靜脈炎可能與造影劑致使內皮細胞損傷,靜脈血淤滯有關嚴格抗凝抬高患肢,減少疼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