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該技術目前在中國神經疾病診治領域裡尚屬較新技術,許多同行可能還不甚瞭解,今天我就DSA基礎簡要的介紹一下:DSA因其能準確的顯示血管影像,已成為掌握腦血管畸形、動脈狹窄、動脈瘤等情況的金標準。作為一種有創檢查,科學和規範的術前準備與術後處理可最大程度減少併發症,提高手術成功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體內容有以下四點:
一、適應症與相對禁忌症:
(一)適應症
1、顱內血管性病變。
(1)出血性病變:顱內動脈瘤、頸動脈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椎動脈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瘻、頸動脈海綿竇瘻、Galen靜脈瘤、海綿狀血管瘤、顱內靜脈血管畸形。
(2)缺血性病變:顱內、頸內系統動脈狹窄(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頸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狹窄),顱內靜脈或靜脈竇血栓形成,煙霧病。
2、顱內腫瘤 腦膜瘤、血管網織細胞瘤、頸靜脈球瘤、腦膠質瘤。
3、頭頸部血管性腫瘤鼻咽纖維血管瘤、頸動脈體瘤。
(二)禁忌症
1、病人情況極為虛弱,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
2、碘過敏或過敏體質。
3、妊娠3個月以內(相對禁忌證)。
4、穿刺部位感染,血管狹窄、閉塞或有粥樣斑塊(相對禁忌證)。
二、操作步驟:
(一)術期準備
1、住院:建立完整的病歷檔案,進行全面體檢與系統的神經系統檢查。
2、術前準備:包括備皮。術前談話,交代危險性與可能發生的術後併發症,常規化驗,凝血Rt及肝腎功能等。
3、器材準備:
(1)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要求有適時顯影、減影、放大、測量與錄影功能,最好有三維成像功能。
(2)穿刺針。
(3)引導導絲。
(4)導管鞘。
(5)造影導管:多采用不透X線的聚乙烯製成,末端為錐形,有端孔,呈直形或“J”形、獵人頭形,二通開關。
(6)高壓注射器及連線管:腦血管造影一般壓力為150psi(磅/平方英寸)。
(7)加壓輸液袋。
(8)造影劑:目前主張用非離子碘溶液,如碘海醇(omnipaque)等。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的計量:
頸總動脈——8ml/s 總量 12ml
頸內動脈——6ml/s 總量 9ml
頸外動脈——3ml/s 總量 5ml
椎 動 脈——5ml/s 總量 7ml
(二)術中注意事項
1、區域性麻醉,1%利多卡因5~10ml穿刺部位區域性浸潤麻醉,不合作者或危重病人神經安定麻醉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2、是否肝素化應酌情而定,肝素1mg/kg,稀釋後靜脈注射。
3、是否行控制性低血壓,酌情而定。
4、加壓輸液袋連線於導管鞘側壁的三通連線管。
5、監護脈搏、呼吸、血壓,必要時直接監測動脈壓(橈動脈、足背動脈)。
(三)術後注意事項
1、監護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觀察神志、瞳孔、神經系統體徵。
2、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腳背、脛後動脈搏動,肢體顏色,有無疼痛。
3、預防感染,應用抗生素。
4、抗腦血管痙攣、溶栓、抗癲癇。
5、酌情行控制性低血壓。
6、6h後進食,臥床24h,穿刺側下肢制動。
三、操作方法及程式:
1、病人仰臥在造影床上,固定頭部並放置測量標記(直徑10mm鋼球),固定四肢。
2、會陰部消毒。上至肚臍、下至雙股中部。
3、鋪無菌單。
4、右(左)股動脈為穿刺點,在腹股溝韌帶下2cm,股動脈搏動最明顯處,用1%利多卡因5~10ml做區域性浸潤麻醉,用三角刀片將穿刺點面板切開2mm。
5、術者左手中、示指摸準股動脈穿刺點,右手持穿刺針逆血流方向與面板成45°,採用Seldinger改良技術穿刺插入導管鞘,從導管鞘側壁三通開關連線管回抽見動脈血,確定無誤後,將動脈加壓輸液管連線在導管鞘側壁三通連線管,慢慢滴入生理鹽水,並用無菌膠布固定導管鞘。
6、在電腦屏監視下(或導管內插入導絲),將造影導管送入股動脈→髂外動脈→髂總動脈→腹主動脈→胸主動脈→主動脈弓,首先造影主動脈弓(圖1),然後採用“定向旋轉”手法,分別將導管插入左右頸內動脈、頸外動脈,最後由鎖骨下動脈插入分別對雙側椎動脈進行選擇性全腦血管造影,在特殊情況下還需要做兩側甲狀頸乾和肋頸幹選擇性血管造影。
7、完成造影后,左手示、中、環三指摸準穿刺點上下,在右手拔出導管鞘的同時,左手緊緊壓迫股動脈穿刺點,持續15~20min,鬆開壓迫見穿刺點無出血後,用無菌紗布覆蓋並加壓包紮。外加沙袋壓迫區域性。持續6~8h。
四、手術後併發症:
1、穿刺部位。血腫、血管損傷後閉塞、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瘻(AVF)。
2、導管或導絲。導致血管內膜損傷、內膜下夾層,甚至導致血管閉塞。導管或導絲在血管內折斷,導管打結、折曲。
3、顱內併發症。腦血栓,腦血管痙攣,空氣栓塞(加壓輸液進入),顱內出血。
4、造影劑過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