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乙肝,對乙肝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談“乙肝”色變,視乙肝為猛虎野獸,唯恐避之不及。有的人本身攜帶乙肝,但卻不屑一顧,照樣喝酒、熬夜。我認為,這兩種認識均不可取。
目前我國是個乙肝大國,雖然經過20餘年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種,全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從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但我國人口基數大,仍然有1、2億人口攜帶乙肝病毒,其中3000萬為慢性乙肝病人,部分感染者可以演變成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乙肝的危害性。在此,我們呼籲全社會“正確認識乙肝科學控制乙肝”。
既然乙肝是傳染病,我們想知道乙肝是如何傳播的?(主持人)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乙肝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是什麼?
它的傳染源是乙肝病人或乙肝攜帶者,傳播途徑為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接觸傳播。易感人群為沒有乙肝表面抗體的人,均可以感染。
血液是乙肝傳播的重要途徑。輸血過程中被感染乙肝比較常見,注射器的針頭、手術器械也是重要的源頭。只能儘量不接觸血液,才能降低傳染乙肝機率。
母嬰傳播乙肝佔相當大的比例。乙肝母親可將乙肝病毒傳給新生兒,尤其攜帶乙肝表面抗原的母親為主要的感染型別。新生兒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阻止乙肝母嬰傳播,有效率達90%以上。
性生活不當易惹乙肝。精液、陰道分泌物能傳播乙肝病毒,在歐美,性接觸是成人乙肝病毒傳播的最重要途徑。在我國,乙型肝炎還不能算作一種經典性病。預防的保險方法是打乙肝疫苗或使用安全套。
所以,這裡,我要說,乙肝傳播有“專道”,普通接觸不傳染。
那麼,哪些生活方式不會傳染乙肝?
接吻一般不會發生傳播。科學實驗證明:含有乙肝病毒的唾液不能使猩猩感染,故接吻一般不會發生傳播。除非對方口腔出血,此時接吻有可能傳染乙肝。
蚊子叮咬不會傳播乙肝。乙肝病毒在蚊子體內只能存活48小時,而蚊子吸血的間隔時間在72小時以上,所以蚊子叮咬不會傳播乙肝。
一起就餐不會傳染乙肝。乙肝病毒不經胃腸道傳播,乙型肝炎不是胃腸道傳染病。共餐、共用食具不會傳染,一家人不需要分餐。
哺乳一般不會傳染乙肝。乳汁中檢出乙肝病毒的概率很低,新生兒經過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種以後,體內有了保護性抗體。迄今為止,並未證明母親哺乳可以發生傳播。
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乙肝呢?
眾所周知,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但是要分人群進行接種。
1、新生兒,如果父母乙肝檢測均為陰性的新生兒,按照我國2010年慢乙肝指南要求,該新生兒在出生後應立即接種首針乙肝疫苗,劑量10ug1支,第1個月打第二針,10ug,6個月後再打第三針10ug,一共3針。注射部位為臀前部外側肌肉內,(比如說1月1日打第一針,應在2月1日打第二針,7月1日打第三針)。
2、嬰幼兒,15歲以下未免疫人群。0、1、6方案接種乙肝疫苗。
3、HBsAg陽性者家庭成員,尤其是配偶進行表面抗原篩查,陰性者全程接種乙肝疫苗,可按照0、1、6個月程式,接種三針,每次20ug(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內,兒童、成人都一樣),因為屬於高危人群。
4、醫護人員(含護工)及其他高危人群,應全程接種乙肝疫苗。發現表面抗體陰轉後應進行加強免疫(1針20微克)。
5、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器官移植患者、血液透析病人,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製品者、易發生外傷者、多性伴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對成人建議接種20μg 乙型肝炎疫苗。
6、對免疫功能低下或無應答者,應增加疫苗的接種劑量(如60μg)和針次。
打完疫苗1個月以後,需要到醫院檢查乙肝表面抗體,如果乙肝抗體達到一定的數量,就不會感染乙肝了。
那麼對於有乙肝攜帶的母親如何進行下一代的預防呢?
臨床上,經常能夠看到家庭內傳染的現象,姥姥傳染給母親,母親又傳染給孩子。往往看到這種情況,很為惋惜,因為,如果當時在孩子出生時,進行乙肝疫苗接種的話,就不會傳染乙肝了。對於母親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新生兒,需要乙肝疫苗聯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進行免疫接種。出生後建議首針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HBIG的接種時間越早越好,出生後24小時內儘早(最好在出生後12小時,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劑量要≥100U,乙肝疫苗10ug。1月齡時再接種第二針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6月齡時接種第三針乙肝疫苗。新生兒在出生12 h內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後,可接受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經過這樣的預防接種,有90%的孩子能夠避免感染乙肝。
但仍有10%的孩子有可能被感染,因為他們是在母親宮內就感染的,這部分孕婦體內病毒含量往往很高的,HBVDNA超過106copies/ml。對於這部分人,應該在懷孕後期28周開始進行抗病毒治療,進行母嬰阻斷。因此就要求乙肝攜帶的孕婦進行肝功、HBVDNA和HBVM兩對半的檢測。
以前接種過乙肝疫苗,還需要再次接種嗎?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後有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進行抗-HBs監測或加強免疫。但對高危人群可進行抗-HBs監測,如抗-HBs38℃者佔1、8%,罕見引起格林-巴利綜合徵(0、5/10萬)。
乙肝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任何一種計劃免疫製品聯合免疫,未見明顯互相干擾作用。
如果萬一接觸了帶有乙肝的血液,應該如何處理?
在我出門診的時候,經常能夠碰到有病人過來諮詢這種情況。在意外接觸乙肝病人的血液和體液後,如被HBsAg陽性血液汙染的針頭刺傷或被HBsAg陽性血液濺入眼結膜或輸入HBsAg陽性血液、手術刀損傷面板等,可按照以下方法處理:
1、血清學檢測 應立即檢測HBV DNA、兩對半和肝功,並在3和6個月內複查。
2、主動和被動免疫 如已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數量≥10 mIU/mL者,可不進行特殊處理。如未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或雖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