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是原發於腦組織的腫瘤,一般也不向身體其他部位轉移。
病因:
至今不清楚。與遺傳、外傷、放射性輻射等有一定關係,但不確定。因此也無特殊預防方法。
危害:
由於腫瘤生長或侵犯正常神經血管組織導致 頭痛,癲癇,肢體癱瘓麻木,視力下降,精神異常,記憶力下降,噁心嘔吐,顱內出血,昏迷死亡等。
分級:
臨床病理分級共分四級(WHO分級,即世界衛生組織分級),與預後密切相關。
1級(I級):為少見型別,常見的有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胚胎髮育不良性神經上皮瘤,室管膜下鉅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瘤等。
預後良好,如果能夠全切,可以治癒不復發。
2級(Ⅱ級):主要包括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膠質瘤),少突細胞膠質瘤,少突-星形細胞膠質瘤,室管膜瘤,粘液型毛細胞星形細胞瘤。
平均存活期約5年,術後5年左右時候好復發。
3級(Ⅲ級):間變型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膠質瘤),間變型少突細胞膠質瘤,間變型少突-星形細胞膠質瘤,間變型室管膜瘤。
平均存活期約3年,術後3年左右時候好復發。
4級(Ⅳ級):膠質母細胞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膠母,GBM),膠質肉瘤
平均存活期14個月,此時好復發。
低級別膠質瘤:包括1級與2級膠質瘤
高級別膠質瘤:包括3級與4級膠質瘤
診斷:
頭顱CT 以及頭顱磁共振平掃+增強是正確診斷膠質瘤的必要檢查與最基本檢查!
為鑑別診斷必要時加做磁共振波譜成像(MRS),彌散成像,水抑制成像(Flair)等檢查
腦電圖,經顱多普勒超聲不能正確診斷膠質瘤!
治療:
主要是手術直接切除腫瘤,術後放化療輔助。
(打個比方:手術相當於直接鋤草,放化療相當於鋤草後打除草劑。)
手術是最基本的治療,目的是
1、最大程度切除腫瘤。在保護神經功能的情況下,儘可能切除腫瘤,延緩腫瘤復發。
2、明確病理。獲得腫瘤分類及分級,指導後續放化療治療。
對於無法直接切除的腦深部腫瘤可以定向活檢,明確腫瘤性質後放化療治療。
放療一般在術後3-4周進行。膠質瘤術後必須接受普通放療,不是單純的伽馬刀放療(如果區域性殘留可以全腦普通放療+殘留腫瘤區域性伽馬刀)。
1級膠質瘤完全切除後有徹底治癒的希望。完全切除後不需要放化療,但需要定期複查磁共振等監測是否復發。不完全切除的需要放療輔助。
2-4級膠質瘤經過手術全切除(影像顯示),並放化療等治療後,幾乎無一例外遲早都要復發。
2級膠質瘤全切後是否需要放化療,目前有爭議。2級膠質瘤未能全切的術後應該放療,是否化療有爭議,但目前傾向於化療。
3級與4級膠質瘤無論是否全切,術後都需要放化療治療,放化療雖有一定副作用,但利大於弊。
其他治療如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目前效果不確定。
中醫治療:目前無確切肯定的效果。
決定預後的關鍵因素是
1、腫瘤病理分類與分級: 少突細胞膠質瘤與星形細胞膠質瘤都是2級膠質瘤,但少突細胞膠質瘤一般預後好於星形細胞膠質瘤。級別越高,預後越差;
2、腫瘤生長部位與切除的徹底程度:切除越徹底,復發越晚。但由於要保護正常的神經功能,經常難以完全切除。如腫瘤位於管理肢體活動的腦中央運動區,基底節區、腦幹部位、丘腦等預後差
3、術後是否接受了正確的放化療:術後正確的放化療可以延緩復發。
術後複查
無論哪一個級別的膠質瘤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術後定期複查(一般開始為每3-6月複查一次,以後每年1次)。
所有膠質瘤複查的基本檢查是頭顱磁共振平掃+增強。不是單純的CT檢查!
2級的膠質瘤複查時應該還需做磁共振的水抑制成像(Flair)檢查。
少突膠質瘤需加做頭顱CT檢查。
術後復發還是放化療壞死不能確定時需加做 磁共振波譜成像(MRS),磁共振灌注成像(PWI),PET-CT等鑑別。
術後復發的處理
原則依然是能夠手術的話,儘可能切除,術後根據病理分類與分級決定是否行放化療治療。化療一般無禁忌。如果是2年內曾經接受過正規放療,不能再次接受放療,因為可導致嚴重的放療副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