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目的是解除病痛,提高人的生存質量。外科是相對內科而言的,主要藉助手術刀來處理病灶,達到治病的目的。外科疾病,不論是外傷、感染、炎症,還是腫瘤,其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區域性與全身的表現、治療的方式以及治療的預後是大相徑庭的。比如,幾乎所有腫瘤在早期都是可以徹底治癒的,但是過了早期則隨著分期的提高徹底治癒的可能性成幾何級數的下降,乃至不可能。急性化朧性膽管炎只要果斷手術切排引流,就能花險為夷,相反如果錯過了時機,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階段,手術就沒有任何意義。
膽囊結石是個非常多見的疾病,就結石本身而言,沒什麼了不起,在擁有腹腔鏡技術的今天,處理並不困難。但是,恰恰是手術干預的時機問題,對治療的預後造成了極大的差異。以往,由於認識上的不足,病人和醫師都是等到出現了膽囊結石的併發症,如急性膽囊炎、膽囊壞死甚至穿孔、膽總管結石、膽源性胰腺炎,才予以膽囊切除。然而,這種情況下,要麼因為膽囊切除難度增大從而增加手術併發症,如膽管損傷;要麼因為手術前準備不足導致手術死亡增加或者因為術前沒有發現導致術後膽總管殘留結石;要麼因為反覆膽囊炎症發作造成腹腔內廣泛粘連,使得腹腔鏡膽囊切除無法進行,或即便勉強完成了手術,但手術後的炎症過程比較複雜,造成術後腸粘連和腸功能紊亂;要麼因為已經引起慢性胰腺炎,術後必然發生腹瀉。我們大量臨床觀察發現,凡是膽囊結石,只要手術前沒有明顯症狀,特別是不伴發熱的病人,手術後均無後遺症。而術前已有膽囊結石常見的自身症狀以外表現的,則手術後這些症狀也並不消失,似乎“動著恆動,靜著恆靜”。
因此,從某中意義上講,外科治療的寶典:第一是時機,第二是時機,第三也是時機。
既然手術時機對於外科治療來說具有決定成敗的意義,那麼作為外科醫師應當賦有主要的責任。這種責任具體表現在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和技術修養,使自己具有認識和作出手術時機判斷的能力,同時要具備說服病人和家屬配合醫師共同用外科手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大眾的健康普及和醫患關係重構都將對手術時機的選擇產生一定的影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