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可觸及一跳動性的腫塊,節率與心率相同,並伴有腹部隱痛。檢查:在腹中線部可觸及一搏動性的腫塊,梭形狀,不能移動,有深壓痛;聽診可聞及吹風樣雜音。如腹痛突發或加劇,常提示瘤體破裂可能。如破口較小且在後壁常可形成腹膜後血腫,一般出血經壓迫後可自動停止;如果破裂入腹腔可出現失血性休克,如得不到及時手術,病人常可死亡。有時瘤體破裂入腹膜後間隙則致腰脅部腫脹和皮下瘀斑徵。有時瘤體破入腸道,則可形成腹主動脈―腸瘻,可出現消化道出血和休克;個別瘤體破入下腔靜脈則形成腹主動脈―下腔靜脈瘻,病人可出現右心高壓,嚴重者可繼發右心衰。
根據腹主動脈瘤的臨床表現,結合輔助檢查如B超,CT,核磁共振以及腹主動脈造影可明確診斷。輔助檢查不僅可明確腹主動脈瘤是腎上型或腎下型;而且尚可明確腹主動脈瘤大小、範圍,是否伴髂動脈病變等,為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一個可靠的依據。
病因和病理
腹主動脈瘤是動脈瘤中最常見的型別。發病率越來越高,病情凶險,若不及時治療常可導致病人死亡。
一般病人無明顯的臨床症狀,常在體格檢查或腹部手術,尤其是在B超檢查中被發現。有些消瘦病人有時自己可摸到一個腹部搏動性腫塊。個別病人有時可有腹痛,多位於臍周或中上腹部。
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過已知多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西方發達國家在95%以上,而我國70%左右。此外,也可由感染,梅素,創傷,結核,白塞綜合徵或先天性發育不良等引起。Marfan綜合徵,多發性大動脈炎和Ehlers-Danlos綜合徵也可併發此病。
腹主動脈瘤可發生下列病理變化和後果:
1、動脈瘤破裂
動脈瘤的壁常不規則,厚薄不一,常有鈣化或粥樣斑塊存在,血液經過相對狹窄之血管腔至擴大的瘤體時,噴射狀血流變為漩渦。按Laplace定律,動脈愈擴張,其壁所受壓力也愈大。如此,長期反覆作用,瘤體呈進行性增大,除加重疼痛及產生壓迫等症狀外,由於血流不斷衝擊,最終必然在瘤體薄弱處穿破,引起嚴重的出血;
2、動脈瘤內附壁血栓形成
瘤腔內由於管壁粗糙及血流緩慢,經常有附壁血栓。附壁血栓有時可脫落而產生瘤體遠端的動脈栓塞。偶爾,附壁血栓也可使動脈瘤腔完全阻塞,一般僅見於周圍動脈。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時,粥樣斑塊的脫落及瘤腔內半液狀膽固醇樣物質流出也可使遠端動脈栓塞;
3、繼發感染
動脈瘤也可繼發感染,表現為症狀突然加劇,並伴有炎症的特徵。動脈瘤在感染及遠端動脈栓塞的基礎往往容易加速破裂;
4、瘤壁內夾層血腫形成
瘤壁由於渦流的作用,承受血流衝擊的力量明顯增加,常使內膜或中層破裂、分離形成夾層動脈瘤樣的血腫。此時瘤體可迅速增大,症狀加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