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副主任醫師 李紅梅

  宮頸癌是迄今人類所有癌症中唯一明確病因的癌症。引起宮頸癌變的“元凶”是一種叫人乳頭瘤的病毒。研究發現,在幾乎所有宮頸癌病人的宮頸組織中,均可以找到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存在。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研究資料均顯示,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流行因素。可以肯定地說,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發生宮頸癌的必要前提條件,只有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才會有發生宮頸癌的風險。

  人體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後,病毒基因可整合到宮頸的上皮細胞內,可能發生兩種轉歸:對於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來講,感染的期限比較短暫,通常在8~10 個月左右會通過自身免疫系統將病毒清除掉,也就是“一過性感染”。另一種結局是,機體免疫系統雖可識別感染的人乳頭瘤病毒,但無力將其清除,致使感染持續存在,進而引起宮頸細胞的增生、異型性變,最終發生癌變。然而,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不一定就會得宮頸癌。這是因為: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非常常見,特別是在性活躍年齡段的女性。

  多數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以被機體免疫功能清除,所以這些感染是“一過性”的,並不引起宮頸病變。

  只有少數持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才會引起宮頸癌變。

  從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到宮頸細胞的異型增生,再到侵潤性宮頸癌,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一般要 5到 10 年左右時間。

  只有高危型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才會引致宮頸癌,低危型感染極少引發宮頸癌。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只是“帶毒”狀態,不能說必定發生宮頸癌。

  在臨床檢測中發現了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並不等於可以診斷為宮頸癌。因為人乳頭瘤病毒使正常宮頸細胞發展到宮頸癌,需要經歷一系列轉變過程。臨床上通常以宮頸上皮內瘤變(CIN)來反映宮頸癌的演變與進展,宮頸上皮內瘤變包括了宮頸非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而宮頸非典型增生就是通常所說的宮頸“癌前期病變”。

  由宮頸上皮內瘤變發展為侵潤性宮頸癌,總的風險機率是 15%。一般來說,發現宮頸上皮內瘤變時的程度越高,罹患宮頸癌的風險就越大。因此,要想提高宮頸癌的治療效果,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有性生活史的婦女,均不可避免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風險。因此,初次發現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不必過分緊張。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以掉以輕心,因為持續的感染或反覆的感染,甚至同時感染不同型別的病毒,發生宮頸癌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造成人乳頭瘤病毒的持續感染和宮頸癌前期病變的危險因素包括:

  (1)開始性行為的年齡早、生育早、多產。

  (2)初次性行為年齡在 18 歲以前,其宮頸癌的患病率比 20 歲以後者高 13.3~25 倍;初產年齡在 18 歲前比 18 歲後者高 3.2 倍。(3)性伴侶多。

  (4)男性伴侶性亂史或患有生殖器病毒感染等。

  (5)吸菸、不注意個人衛生、慢性炎症刺激、病毒感染等。

  預防宮頸癌,正確的做法是堅持進行規律的篩查。在美國,宮頸癌篩查時間是從女性開始性生活後 3 年左右,不晚於 21 歲,終止時間是 70 歲以後;要在 10 年內有 3 次以上滿意而正常的細胞學檢查。篩查間隔是,傳統細胞學塗片檢查每年一次;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法(TCT)每兩年一次。30 歲後,連續 3 次正常者,可 2~3 年一次。結合人乳頭瘤病毒檢查可減少宮頸癌漏檢風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