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衛生科 主任醫師 李愛萍

  一、老年精神障礙的概念

  老年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二、老年精神障礙的常見型別

  阿爾茨海默氏病、血管性痴呆、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老年抑鬱症等。

  三、老年期精神衛生的特點

  1、智力改變:在老齡化的過程中,智力減退普遍存在,而記憶力減退常是最先出現的。遠記憶力保持較好而近事記憶不良。

  2、情緒改變:各種因素易使老年人產生孤獨、淒涼之感,失落感、空虛感、無用感,有的甚至出現焦慮不安、悲觀失望、心情抑鬱等不良情緒。

  3、性格改變:性格改變同老年腦功能退化有密切關係,可以逐漸變得易衝動、自私、不關心別人、多疑等,興趣變得狹窄、生活單調刻板,漸漸與外界不協調,格格不入,而更增添孤立、不安全感。

  4、行為改變:由於老年人大腦皮層機能衰退,其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也發生變化,致使行為出現異常。

  四、正常衰老與老年性痴呆的區別:

  正常衰老:30歲以上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的重量會有所減輕,到70歲左右可減輕約5%。進入老年以後,正常人的軀體和心理功能都可出現一系列相應的改變,如須發斑白、面板皺縮、老視、近記憶減退、行動遲緩等。這些老年性變化與老年性痴呆不同,屬生理性衰老而非病理過程。

  老年性痴呆:是指由於神經退行性變、感染、外傷、腫瘤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認知功能缺損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徵,通常多見於老年人群。該病除有嚴重的、持續的認知障礙,其特徵為除記憶、理解、判斷、推理、計算和抽象思維多種認知功能減退外,多數病人還可伴有幻覺、妄想、行為紊亂和人格改變,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意識一般無異常。起病於老年期(通常60歲以上)的慢性進行性智力減退,病理改變主要為大腦萎縮和神經細胞退變;病因未明,故又稱為原發退變性痴呆。

  五、老年精神障礙的患病率

  老年性精神障礙的患病率與居民中老年人口的增加密切相關。英美等國在20世紀初65歲以上老年人僅佔居民的4~5%,到1980年這一比例已上升到10~15%。患老年性精神障礙者顯著增多。英國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嚴重痴呆者佔5.6%,而美國則將近6%。痴呆的老年人中,半數以上為阿爾茨海默氏病,近1/4為腦血管病性痴呆,餘下的1/4病例中,有一半為阿爾茨海默氏病與腦血管病變的混合型,其餘部分可能是多種原因的腦部病變所致的痴呆。中國1982年全國12個地區抽樣調查,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調查人口的5.6%,而老年性精神障礙的患病率為3.75‰。本病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六、常見的臨床綜合徵

  (一)譫妄

  1、譫妄的概念:是表現為急性、一過性、廣泛性的認知障礙,尤以意識障礙為主要特徵。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暫、病變發展迅速,又稱為急性腦病綜合徵。

  2、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意識清晰度下降、睡眠節律紊亂、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礙、自知力受損害,患者對聲光特別的敏感,常因錯覺、幻覺而表現出驚慌、害怕或興奮躁動,大多呈急性起病,病情呈晨輕夜重波動,持續數小時至數天不等,少數可持續一個月以上。

  3、治療:對於譫妄的治療主要包括病因治療、支援治療和對症治療。

  (二)痴 呆

  1、常見型別:根據病因和病理可概括為三大類:阿爾茨海默病型痴呆(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見的型別;血管性痴呆(VD),也是較常見的;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如藥物或酒精中毒、顱內腫瘤、顱腦外傷、顱內感染(神經梅毒)、營養障礙(葉酸、VitB12缺乏)和代謝障礙(如甲狀腺機能減退)等。

  2、痴呆綜合徵的臨床表現:

  認知功能減退:

  a、記憶障礙:常為痴呆早期的突出症狀。最初主要累及近期記憶,記憶儲存困難和學習新知識困難。表現為好忘事,剛用過的東西隨手即忘,丟三落四。剛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轉眼即忘。隨著病程的進展,遠期記憶也受損,不能回憶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經歷。嚴重時連家裡有幾口人,自己姓名、年齡和職業都不能準確回憶。為彌補記憶方面的缺損,有的病人以虛構或錯購來填充記憶的空白。

  b、視空間障礙:表現為在熟悉的環境中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門,甚至在自己家中走錯房門或找不到廁所。在簡單繪圖試驗時,病人不能準確臨摹立方體圖,也常不能臨摹簡單的圖形。

  c、抽象思維障礙:痴呆病人的理解、推理、判斷、概括和計算等認知功能受損。首先是計算困難,不能進行復雜運算,甚至兩位數以內的加減運算也不能完成。病人逐漸出現思維遲鈍緩慢,抽象思維能力下降,不能區分事物的異同。不能進行分析歸納。看不懂小說和電影等,聽不懂他人談話。不能完成和勝任已熟悉的工作和技術,最後完全喪失生活能力。

  d、語言障礙:語言改變是大腦皮層功能障礙較敏感的指標,語言障礙的特殊模式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在痴呆患者,最早的語言異常是自發言語空洞,找詞困難,用詞不當,贅述,不得要領,不能列出同類物品的名稱。也可出現閱讀困難,繼之命名不能。之後出現感覺性失語,不能進行交談,可有重複言語、模仿言語、刻板言語。最後病人僅能發出不可理解的聲音,或者緘默不語。

  e、失認症:以面容認識不能最常見,患者不能根據面容辨別人物,不認識自己的親屬和朋友,甚至喪失對自己的辨認能力。

  f、失用症:表現為不能正確地作出連續的複雜動作,如做刷牙動作。穿衣時將裡外、前後、左右順序穿錯。進食不會用筷勺,常用手抓食或用嘴舔食。

  g、人格改變:最初的人格改變表現為主動性不足,活動減少,孤獨,對新環境難以適應,自私,對周圍環境興趣減少,對人缺乏熱情。以後興趣越來越窄,對人冷淡,甚至對親人漠不關心,不負責任,情緒不穩,易激惹,因小事而暴怒,訓斥或罵人,言語粗俗。毆打家人等。進而缺乏羞恥和倫理感,行為不顧社會規範,不修邊幅,不講衛生,拾撿破爛,亂取他人之物據為己有,爭吃搶喝。可表現本能活動亢進,當眾裸體,甚至出現性行為異常。

  生活能力下降:痴呆由於記憶、判斷、思維等能力的衰退而造成日常生活能力明顯下降,逐漸需要他人照顧,對他人的依賴性不斷增強。最初患者可能表現為不能獨立理財、購物;逐漸地,可能無法完成既往熟悉的活動,如洗衣、下廚、穿衣等;嚴重者個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精神行為症狀:包括幻覺、妄想、錯認、抑鬱、類躁狂、激越、無目的漫遊、徘徊、軀體和言語性攻擊、喊叫、隨地大小便和睡眠障礙等。許多症狀是以認知症狀為基礎的,如被竊妄想多見於記憶力障礙時。同樣,因人物定向障礙,不認識家人或配偶,而認為他們是騙子,是冒名頂替者。有些症狀繼發於人格改變,如退縮、古怪、糾纏他人、藏匿及破壞行為等。睡眠障礙頗為常見,病人表現睡眠倒錯,夜間不睡,到處亂走,或做些無目的動作,白天則精神萎靡、瞌睡。

  (三)遺忘綜合徵

  1、概念:遺忘綜合徵又稱柯薩可夫綜合徵,是由腦器質性病理改變所致的一種選擇性或局灶性認知功能障礙,以近事記憶障礙為主要特徵,無意識障礙,智慧相對完好。

  2、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嚴重的記憶障礙,特別是近記憶障礙,注意力和即刻記憶正常。患者學習新事物很困難,記不住新近發生的事情。智慧檢查時,當要求患者立刻回憶地址或三件物品時問題不大,但10分鐘後卻難以回憶。另外有虛構,患者因近記憶缺損,常捏造生動和詳細的情節來彌補。其他認知功能和技術則保持相對完好。因此患者可進行正常對話,顯得較理智。

  七、常見老年精神障礙的臨床型別

  (一)阿爾茨海默氏病(AD):

  1、概 念:是一組病因未明的原發性退行性腦變性疾病,大量發生於老年期和老年前期(40~65歲)的原發性痴呆,潛隱起病,病程緩慢且不可逆,臨床表現以智慧損害為主,起病在65歲以前者舊稱老年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變發展較快,顳葉及頂葉病變較顯著,常有失語和失用。而老年期者特稱阿爾茨海默氏病老年型。

  2、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病理變化主要為:腦萎縮,以頂葉和顳葉最顯著,特別是海馬損害最重;有腦溝增寬和腦室擴大。顯微鏡下可見腦皮質神經細胞減少,星狀細胞增生,嗜銀染色可見老年斑和神經元纖維纏結,這是本病的特徵性改變。

  3、臨床表現:本病一般起病緩慢,為持續性、進行性病程,無緩解,由發病至死亡平均約8-10年,但也有些患者病程可持續15年或以上。按AD的臨床過程大致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1-3年):為輕度痴呆期。最初表現健忘,尤其是近事遺忘;症狀輕微,往往不引起他人注意。但可合併其他軀體疾病而突然加劇,出現急性意識障礙(稱老年性譫妄)。本病早期人格改變頗突出,患者變得固執、自私、多疑、言語隆⒉話啵蚶遼⑼慫醯蚍諾床活俊?沙魷忠鍾簟⑿攬臁⒌蚯樾韃晃取?捎釁系幕鎂躉蟯搿嫉妒妄想可為其早期表現之一;亦可有疑病、貧窮、誇大或被迫害等妄想。患者睡眠不好,常夜間起床活動。

  第二階段(2-10年):為中度痴呆期。表現遠近記憶嚴重受損,且其記憶障礙和智慧障礙進行性加劇,可有記憶錯構或虛構。簡單結構視空間能力差,時間、地點定向障礙;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穿衣、個人衛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患者理解、判斷、計算等智慧活動顯著減退,發音含糊,言語雜亂,情感幼稚,行為荒誕,進食無度,常收集廢品當作珍寶,出門即迷失方向繼之,出現言語功能障礙,命名不能,失認、失用。

  第三階段(8-12年):為重度痴呆期。為全面痴呆狀態和運動系統障礙。晚期多臥床不起,喃喃自語,最終失語,雙手無目的地摸索,個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肢體強直和屈曲體位,出現原始反射如強握、吸允反射等,最終死於感染或衰竭。病程呈進行性發展,起病後平均4~5年死亡;亦有發展更快或長達10年者。出現頂葉症狀的病例,則預後較差。

  4、治 療:

  改善認知功能障礙:常用膽鹼酯酶抑制劑如安理申、石杉鹼一甲可改善患者記憶。

  非藥物治療及精神行為症狀的藥物治療:治療原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給家庭帶來的負擔。抗精神病藥物可用於對抗精神病性症狀、激越行為或攻擊行為。抗抑鬱藥可用於痴呆伴發抑鬱的患者,可明顯改善痴呆綜合徵。

  (二)血管性痴呆(VD):

  1、概念:是指由腦血管病變導致的痴呆。

  2、血管性痴呆分型:包括多發梗塞性痴呆和繼發於急性腦血管意外的痴呆。其起病過程、臨床特徵及病程與阿爾茨海默氏病不同,主要由動脈硬化或高血壓性腦血管病導致多次腦梗塞及其他腦血管病變導致,可與阿爾茨海默氏病並存。

  3、臨床表現:

  a、早期症狀:潛伏期較長,一般不易發現。症狀以情緒不穩定及各種軀體不適症狀為主,即腦衰弱綜合徵。

  b、侷限性神經系統症狀及體徵:突出的有:假性球麻痺、構音障礙、吞嚥困難、中樞性面肌麻痺、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失用或失認,癲癇大發作及尿失禁等。

  c、痴呆:VD主要表現為以記憶下降為主的侷限性痴呆。主要特徵為雖出現記憶力障礙,但在相當長時間內自知力存在,知道自己記憶力下降,易忘事,有的病人會為此產生焦慮、抑鬱情緒,有的表現病理性贅述(表現講話隆⑽拗鞔巍⑽藪渦潁K淙患且淞ο陸擔粘I鈄嶽砟芰Α⒗斫飭Α⑴卸力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均能較長期保持良好狀態,人格也保持較好。在痴呆的程序中,部分病人在記憶障礙的基礎上產生各種妄想,如被害妄想、被竊妄想、貧窮妄想等。隨著痴呆的加重有些病人的行為和人格也會發生改變,如變得吝嗇、自私、收集廢物等。晚期出現類似全面性痴呆的臨床表現。

  d、神經系統體徵:VD的原發疾病是腦血管疾病,故可出現腦血管病變的不同神經系統定位體徵。

  4、治療和預防:對VD的危險因素的預防和治療可減少VD的發病率。治療能防止VD患者病情繼續惡化,有時可改善患者的病情。

  (三)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1、概念:是指由於腦部感染、變性、血管病、外傷、腫瘤等病變引起的精神障礙,又稱腦器質性精神病(brain organic psychosis)。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齡人口逐漸增加,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的發病率也明顯地增高。

  2、臨床表現:

  (1)急性腦器質性綜合徵起病多急驟,病情發展較快,病程較短,損害範圍較侷限,預後多良好,其病變往往是可逆性的。

  (2)慢性腦器質性綜合徵則起病多緩慢。病情發展較慢,有逐漸加重趨勢,病程多持久,預後較差。病變常不可逆。不少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既有器質性的臨床特徵,又伴有某些顯而易見器質性障礙的表現,兩者之間有相互交織、相互重疊現象。

  (四)老年性抑鬱症:

  1、概述:為較常見的精神障礙,老年抑鬱症的患病率為1%-5%。女性明顯高於男性,在自殺的老年人中50%-80%患有重症抑鬱。

  2、病因:為“多因素”,但目前腦影像學研究,提示在老年抑鬱患者中存在額顳葉的萎縮及額葉白質的病變。“紋狀體-蒼白球-丘腦-皮層”通路受損導致與情緒控制有關的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功能失調,導致抑鬱。

  3、老年抑鬱症臨床相的特點:神經科病變及軀體疾病所佔比重大,認知損害多,主訴軀體不適多,疑病觀念強烈;體重變化、早醒、性慾減退、精力缺乏等因年齡因素變得不突出了;部分老年抑鬱患者會以易激惹、攻擊、敵意為主要表現;失眠、食慾減退明顯;情感脆弱、情緒波動性大,憂傷的情緒往往不能被很好地表達;自殺觀念常常不會清楚地表露。繼發性抑鬱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4、老年抑鬱症的轉歸:Post曾提出1/3原則:1/3會改善,1/3不變,1/3越來越差;

  老年抑鬱症轉歸:97%康復;32%康復後復發;14%處於持續病態中;31%在隨訪中死亡或出現痴呆。

  5、老年抑鬱症的治療:

  急性期治療:在治療老年抑鬱症患者時,要考慮到以下因素:老年人藥代學特點;藥物的相互作用;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使其對藥物的認知功能損害更為敏感;老年人心理社會因素複雜。

  維持治療:發病年齡越大,復發次數越多,再次復發的危險性也就越高。大部分研究者主張,60歲以上第一次發病的抑鬱症患者,達到臨床痊癒後至少應維持治療12個月。若出現復發,則需服藥2年以上,再次復發應終身服藥。

  八、老年性精神障礙的處理

  宜採取以下綜合措施:

  ①良好的家庭照顧;

  ②舒適的休養環境;

  ③支援性心理治療;

  ④鼓勵參加文娛治療活動;

  ⑤保證足夠的營養;

  ⑥預防感染等軀體合併症和走失等意外;

  ⑦合理的藥物治療。

  九、痴呆的預防:

  1、通過各種途徑提高人們對痴呆的認識,減少危險因素,保護易感人群,防止痴呆的發生;

  2、指導、幫助患有或可能患有痴呆的老年患者積極就醫,及時得到醫療幫助;

  3、建立切實可行的社會支援系統。幫助並指導患者的生活照料者對痴呆患者進行科學的料理和看護,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延長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十、關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針對老年性精神障礙,專家指出,老年性精神病的治療除合理的服用藥物與生活調理外,更重要的是子女親屬的交流與關懷,需要身邊的親人給予心理上的耐心呵護。所以,為人子女的我們,無論是在如何忙碌的情況下,都需要、更應該抽出適當時間關懷一下我們年老的父母或長輩,讓他們在溫馨關愛的氛圍中度過晚年,享受天倫之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