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因其位於兩椎骨之間,缺乏豐富的血迴圈,修復能力差,尤其下腰椎受力大,活動範圍大,容易受到損傷和退變。導致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分為:
1、發病情況:多見青壯年,20-40歲病人,約佔80%,男女比例約8:1,約有三分之一患者有外傷史,約有半數以上患者為體力勞動者。
2、腰臀部疼痛:大多數患者有外傷、受涼或過度勞累後誘發腰、臀部痠痛鈍痛,經休息後疼痛緩解,反覆發作,數週或數月後漸感一側下肢痠痛。還有一部分患者突然發病,腰臀腿劇烈疼痛,難以忍受,這一部分患者大多有明確的外傷史。
3、放射性神經痛:患者多有一側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即常說的坐骨神經痛。其發病在腰臀疼痛之後,也有少部分與腰腿同時發生,或下肢放射性疼痛在先而腰痛在後。下肢痛,多為單側,由下腰、臀部開始,逐漸向下放射至大腿小腿及足部,其疼痛部位及性質因受壓神經、受壓部位、受壓程度不同而各異。咳嗽、打噴嚏等引起椎管內壓突然增高,可誘發疼痛加劇,屈髖、屈膝或側臥位時可減輕疼痛。常見患側肢體發涼、發麻、怕冷現象,須與下肢血管性疾病鑑別。
4、下肢感覺障礙:一側下肢發麻似蟻行,受壓神經支配區淺感覺、痛覺、溫度覺遲鈍。
5、下肢肌肉萎縮:
患病時間較長者,常可發現疼痛的肢體變細無力,即肌肉萎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