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科 主任醫師 王永龍

  癔症(hysteria)又稱歇斯底里,系由於顯示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強烈的情緒體驗、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於易感個體引起的一組病症。臨床主要表現為癔症性精神障礙(又稱分離症狀)和癔症性軀體障礙(又稱轉換症狀)兩大類症狀,而這些症狀沒有可以證實的器質性病變為基礎。症狀具有做作、誇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點,有時可由暗示誘發,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覆發作的傾向。

  癔症女性常見,男性少見。多數學者認為文化落後地區發病率較高。

  一般認為癔症的預後較好。

  一、病因

  遺傳 提示癔症患者有遺傳傾向;

  心理社會因素 一般認為,心理社會因素是癔症的主要病因。急性的、能導致強烈的精神緊張、恐懼和尷尬難堪的應激事件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而成年期的創傷性經歷,如遭受精神虐待、軀體或性的摧殘等則是成年後發生分離或轉換性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閉塞、迷信觀念重的地區發病率高,甚至可能出現癔症流行;而具有情感反應強烈、易於接受暗示、表情誇張做作、喜歡尋求別人注意和自我中心,操心多、管事多、喜歡在人們面前表現自己、喜歡追求完美、怕丟面子的人格特徵,看待家庭及外界易戴著有色眼鏡看,處處認為不隨心願,在受到挫折、出現心理衝突或接受暗示後容易發生癔症。

  二、臨床表現

  多在精神因素的促發下急性起病,並迅速發展到嚴重階段。臨床表現複雜多樣,最常見的症狀是胸憋、氣緊、咽喉梗阻感、無食慾不想吃飯等,歸納起來可分為下述三類。

  (一)癔症性精神障礙

  又稱分離性障礙,是指對過去經歷與當今環境和自我身份的認知部分或完全不相符合,是癔症較常見的表現形式。主要表現以下幾種:

  1、意識障礙 癔症患者的意識障礙包括周圍環境意識和自我意識障礙。對周圍環境的意識障礙又稱意識改變狀態,主要指意識範圍的狹窄,以朦朧狀態或昏睡較多見,嚴重者可出現癔症性木僵,也有的患者表現為癔症性神遊;自我意識障礙又稱癔症性身份障礙,包括交替人格、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等,也較常見。用老百姓的話說,生氣後就氣死過去了,但是病人心理是清楚的,誰在他旁邊,誰在救他都明白,只是說不出話來或者胳膊和腿不聽使喚不能動而已。

  2、情感爆發 是癔症發作的常見表現,患者表現為在精神刺激之後突然發作,時哭時笑、捶胸頓足、呼天撞地、吵鬧不安,有的自傷、傷人、毀物,有明顯的發洩情緒的特徵。發作時間長的話,可表現得更明顯,內容更豐富。歷時數十分鐘,可自行緩解,多伴有選擇性遺忘。

  3、癔症性痴呆 為假性痴呆的一種。表現為對簡單的問題給予近似回答或表現為明顯的幼稚行為時稱童樣痴呆。

  4、癔症性遺忘 又稱階段性遺忘或選擇性遺忘,其遺忘往往能達到迴避的目的。表現為遺忘了某階段的經歷或某一性質的事件,而那一段事情往往與精神創傷有關。

  5、癔症性精神病 為癔症性精神障礙最嚴重的表現形式。通常在有意識朦朧或漫遊症的背景下出現行為紊亂、思維聯想障礙或片斷的幻覺妄想以及人格解體症狀,發作時間較上述各種型別長,緩解後無遺留症狀。

  (二)癔症性軀體障礙

  又稱轉換性障礙,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緒反應以軀體症狀的形式表現出來。其特點是多種檢查均不能發現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

  1、運動障礙 較常見為痙攣發作、區域性肌肉抽動或陣攣、肢體癱瘓、行走不能等。其中痙攣發作與癲癇大發作十分相似,但無口舌咬傷、跌傷及大、小便失禁,持續時間也較長,抽動幅度大,多發生於有人在場時。區域性肌肉抽動和肌陣攣與癲癇局部發作或舞蹈症十分相似,兩者區別主要靠腦電與臨床觀察。癔症性肢體癱瘓可表現為單癱、截癱或偏癱,伴有肌張力增強或弛緩,無神經系統損害的體徵,但病程持久者可有廢用性肌萎縮。部分患者可出現言語運動障礙,表現為失音、緘症性失聰等。

  2、感覺障礙 包括感覺過敏、感覺缺失(區域性或全身的感覺缺失,缺失範圍與神經分佈不一致)、感覺異常(如咽部梗阻感、異物感,又稱癔症球;頭部緊箍感,心因性疼痛等)、癔症性失明與管視、癔症性失聰等。

  (三)癔症的特殊表現形式

  流行性癔性或稱癔症的集體發作是癔症的特殊形式。多發生在共同生活、經歷或觀念基本相似的人群中。起初為一人發病,周圍目睹者受到感應,在暗示和自我暗示下相繼出現類似症狀,短時內爆發流行。這種發作一般歷時短暫,女性較多見。

  三、治療

  早期充分治療對防止症狀反覆發作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重要。對初次發病者合理解釋疾病的性質,說明症狀與心因和個性特徵的關係,配合適當的心理與藥物治療,常可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在治療過程中要避免醫源性暗示,如避免過多的反覆檢查、不恰當的提問。在檢查過程中,避免多人圍觀和對病人的症狀過分關注。

  癔症的症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有重要地位。藥物治療主要是適當服用抗焦慮、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鬱藥物,一方面可以強化心理治療效果;另外,通過藥物消除伴發的焦慮、抑鬱和軀體不適症狀,從而減少癔症患者自我暗示的基礎。

  催眠療法 在催眠狀態下,可使被遺忘的創傷性體驗重現,受壓抑的情緒獲得釋放,從而達到消除症狀的目的。

  行為治療 多采用系統脫敏法循序漸進、逐步強化地對患者進行訓練,適用於對暗示治療無效、有肢體或言語功能障礙的慢性病例。

  其他心理治療 可採用解釋心理治療, 主要目的在於引導患者或家屬正確評價精神刺激因素,充分了解疾病的性質,幫助其克服個性缺陷,加強自我鍛鍊,促進心身健康。

  物理治療 鍼灸或電興奮治療對癔症性癱瘓、耳聾、失明、失聲或肢體抽動等功能障礙,都有良好效果,可以選用。

  癔症患者主要在於調整自我心態,不要看什麼都不順,不要處處覺得家人在於自己作對,都不依自己,不要管事太多,不要過分的操心,不要過分的爭強好勝,不要過分的追求完美,心態平衡了就不會自己找不愉快,就不會自己壓抑自己,就不會產生要爆發的情感,就不會發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