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段鵬

  1、臨床資料

  2005年9月-2007年12月,筆者單位收治嚴重燒傷併發腸繫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症(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SMAS)3例,男2例、女1例,年齡14~25歲。均為熱力燒傷。 燒傷總面積65%~90%,其中Ⅲ度50%~60%TBSA。

  傷前消瘦、體質差。2例傷後7~10d併發膿毒症。13~14d併發SMAS。臨床表現:上腹飽脹、呃逆,進食不久發生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或混有膽汁的胃液,量達1500~2770ml/24h。腹部B超提示胃擴張,在X線下用泛影葡胺顯影:胃巨大型,十二指腸擴張,胃及十二指腸未見蠕動波,顯影劑可進入十二指腸水平段,未進入小腸。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X線所見,確診為SMAS。

  2、腸繫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症治療方法

  (1)立即禁食水。

  (2) 留置鼻胃管,持續胃腸減壓。引流液<30~50ml/24h時,停止胃腸減壓,經口進少量流食,觀察1~2天無不適時拔除鼻胃管。此時經口飲食及十二指腸管泵入營養液並存,病人進食無不適。

  (3)用Olympus160電子胃鏡重新置入復爾凱螺旋型鼻腸管(CH10 145cm、外徑3.33mm)。本組3例均於傷後6小時內留置鼻腸管,在併發SMAS時,經X線顯影證實其遠端在十二指腸球部,因此重置,使遠端跨過Treitz韌帶,至十二指腸受壓部位以遠,經X線證實後,用餵養泵泵入營養液。結合腸外營養,每日總熱卡按Curreri公式計算:104.6kJ×體重(kg)+167.4kJ×燒傷面積,本組3例為15065KJ~20819kJ,腸外營養用8~12d後,熱卡可完全由腸內營養提供,此時可拔除鼻腸管。

  (4) 在翻身床取俯臥位,2~3h/次,3次/24h,

  (5)控制感染及膿毒症,加強臟器功能維護及全身支援治療。

  3、結果

  3例SMAS經保守治療均治癒,無1例併發應激性潰瘍。鼻胃管留置7~13d,鼻腸管留置25~32d。經治42~65d痊癒出院。

  4、討論

  嚴重燒傷併發SMAS的病因明確,由於燒傷後的高代謝,營養消耗加大,脂肪分解增多,腸繫膜及腹膜後脂肪減少,使腹主動脈與腸繫膜上動脈之間的脂肪墊變薄,二者夾角變小,而十二指腸橫段正位於其夾角內,另外長期平臥,由於腸繫膜上動脈牽拉,夾角進一步變小,這樣腸繫膜上動脈壓迫其後的十二指腸,引起SMAS。

  該綜合症治療,以往,留置鼻胃管行持續胃腸減壓的報導較多,而同時留置鼻胃管和鼻腸管“雙管齊下”的方法未見報導。本組3例均 “雙管齊下”,在胃腸減壓同時實施腸內餵養,保護了腸道粘膜,防止腸源性感染髮生,提供一定熱量,且縮短了腸外營養時間。用餵養泵泵入營養液,量由少到多,可減少相關併發症,本組無1例因併發症而中斷腸內營養。因此,“雙管齊下”治療SMAS是安全有效的。

  俯臥位時通過腸繫膜上動脈的牽拉,使其與腹主動脈間的夾角增大,減輕對十二指腸橫段的壓迫,可緩解臨床症狀。大面積燒傷的翻身床治療,有利於俯臥位。因此,只要病人情況允許就儘可能延長俯臥位時間,3例經俯臥位治療,臨床症狀緩解,無1例發生意外,安全有效。

  嚴重燒傷處於高代謝狀態,併發膿毒症後在此基礎上,靜息能量消耗(REE)進一步升高,且持續時間更長,這種強烈的促體內蛋白分解,抑制糖和脂肪利用的高代謝反應,可使機體迅速陷入負氮平衡和營養不良,導致併發症的發生[2]。這可能是併發膿毒症後易發SMAS的原因。

  嚴重燒傷後高代謝導致營養消耗併發SMAS,因此對傷前消瘦、體質差者,視為併發症易發的高危人群,注意熱卡的攝入,防治膿毒症,預防SMAS發生。對疑似SMAS者,儘早X線顯影確診,一旦確診儘早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