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直腸前突係指直腸前下段向陰道方向突出,形成一個囊腔,尤在努掙排便時為甚,致糞便滯留,出現排便困難。為出口阻塞綜合徵之一。可歸到中醫“便祕”範疇。
二、診斷標準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中醫病名:中醫學未提出直腸前突的明確稱謂,將其歸為“便祕”病中。
(1)症狀:
①排便困難
排便困難是直腸前突的主要症狀。用力排便時腹壓增高,糞塊在壓力的作用下衝向前突內,停止用力後糞塊又被擠回直腸,造成排便困難。排便不盡而用力努掙,結果腹壓進一步增加,使已鬆弛的直腸陰道膈承受更大的壓力,從而加深前突,如此形成惡性迴圈,排便困難越來越重,少數患者需在肛周、陰道內加壓協助排便,甚至將手指伸入直腸內挖出糞塊。
②便不盡
因糞便不能排除,患者由蹲位改為立位後,直腸內糞便會再次刺激直腸後壁的排便感受器,引起便意而再次排便,造成便不盡。
③排便間隔時間長
因排便感受器位於直腸後壁,直腸前突後,病人立位或坐位時,直腸前突部位是直腸的最低點,糞便進入直腸後首先要進入直腸前突內,無法對排便感受器進行有效的刺激,無法產生便意。只有在有足夠多的糞便產生時,才能產生有效刺激,才有便感,這是排便時間長的主要原因。
④單次排便時間長
因直腸內有效排便壓力的降低,造成糞便不能直接排出,必須等到直腸內糞便多出很多時才能排出來。
⑤有勁使不上
因直腸前突時,患者排便不暢,糞便進入直腸前突內,儘管努力使勁增加腹壓,因為直腸前突的作用,並不能使直腸內形成足夠排便的壓力,仍然不能排出糞便。
⑥下墜感
由於糞塊積存在直腸內,患者有肛門下墜感。
⑦腹脹
因為直腸前突排便困難的同時,有時排氣也會受到影響,腸道里氣體排出不暢,就會引起腹脹。
(2)體徵:直腸指診在肛管上方的直腸前壁觸及凹陷的薄弱區,囑病人作排便動作,可見薄弱區向前方突出明顯。
2、西醫診斷標準
(1)臨床表現
排便困難、費力、肛門阻塞感、便不盡、下墜、腹脹,部分患者需在肛門周圍加壓才能排出大便,或將手指伸入陰道以阻擋直腸前壁凸出,甚至用手指伸入直腸內摳出糞塊。
(2)檢查方法
排糞造影能顯示直腸前突的深度及寬度,為診斷提供影像學依據。
結腸傳輸試驗檢查可瞭解結腸傳輸功能是否正常,有無結腸慢傳輸型便祕的存在,直腸前突的結腸傳輸試驗可表現為鋇劑顆粒集中在直腸末端,72小時仍不能排出。
(3)分期
輕度直腸前突深度 0.6――1.5cm
中度直腸前突深度 1.6――3.0cm
重度直腸前突深度 3.0cm以上
(二)症候診斷
1、脾氣虧虛:神疲乏力,納食欠佳,排便困難,伴肛門墜脹及便意不盡感,大便日行數次,質稀軟,但解時困難。舌淡,苔薄,脈弱。
2、氣陰兩虛:頭昏乏力,口乾欲飲,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便意未盡感,大便數日一行,質較硬。舌淡紅,苔薄,脈弱。
3、氣機阻滯:大便祕結,欲便不能,甚則便條不粗仍排出困難,兼有噯氣頻作,胸脅痞滿,甚則腹中脹痛,納食減少,舌苔薄膩,脈弦。
(三)鑑別診斷
1、巨結腸綜合症:臨床上有頑固的便祕,腹脹等不全梗阻的症狀,通過X線鋇造影、病理和結腸鏡檢查可確診。
2、肛門、直腸狹窄:有排便困難及梗阻症狀,通過指診或乙狀結腸鏡檢查、X線鋇造影就可明確診斷。
3、陰道後疝:陰道後疝是指陰道和直腸間的腹膜疝疝入陰道,其內容物包括小腸、腸繫膜、網膜等。陰道後疝多有盆腔的沉重感和下墜感,特別是站立時,這是由於囊內容物中腸管的重力牽引所致。其診斷方法是做直腸和陰道檢查,若覺拇指和食指間有飽滿感,表明為陰道後疝。
三、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脾氣虧虛
治法:益氣升提,健脾利溼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味。黃芪15克,黨蔘10克,白朮10克,當歸9克,陳皮3克,升麻3克,柴胡3克,茯苓10克,苡仁20克,炙甘草6克。
2、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玉液湯加減。黃芪15克,山藥10克,知母6克,五味子10克,花粉6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元參10克。
3、氣機阻滯
治法:順氣行滯通便
方藥:六磨湯加減。沉香6克(後下),木香12克,檳榔15 克,烏藥10克,枳實15 克,柴胡12克,青皮10克,白芍30克。
四、治療常規
患者未出現明顯臨床症狀,首先考慮保守治療,指導患者多食高纖維食物,多飲水,配合適當體育活動,養成良好的定時排便習慣,從飲食上控制病情的發展。通過以上治療,一般患者的症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經過3個月到半年正規非手術療效治療症狀無好轉、療效不明顯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五、手術治療
直腸前突的根治方法是手術治療,但一般先採用非手術療法,半年至一年以上治療效果欠佳或無效果,甚至症狀逐漸加重者;無全身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控制良好,無手術禁忌症,考慮手術治療。
(一)經肛門直腸前突修補術(Sehapayak手術)
Sehapayak於1985年縫合肛提肌修補直腸陰道隔。
1、在直腸前壁中線由齒線上方向上開一長5~6cm的縱切口,切開黏膜下層暴露直腸陰道隔。
2、助手將左食指伸入陰道引導,避免手術時損傷陰道黏膜並幫助壓迫止血。沿黏膜下層向兩側分離1―2cm,暴露兩側肛提肌。以鉻腸線將肛提肌邊緣間斷縫合3―5針,修補和加固直腸陰道隔。
3、切除多餘的黏膜,間斷縫合黏膜切口。最後助手抽出食指。
(二)直腸內消除縫合修補術
閉式修補術(Block術):按前突大小,用血管鉗鉗夾直腸粘膜,用2-0鉻制腸線從齒線處自下而上連續縫合直腸粘膜及其肌層,修補缺損。縫合時應注意連續縫合須呈下寬上窄,以免在上端形成粘膜瓣影像排便。
術後當日少量輸液,次日逆流汁飲食,爾後逐漸恢復普食。術後還應繼續給高纖維食物,多飲水,定時排便等,以免便祕復發。
值得注意的是單純直腸前突者較少,多數病人合併有會陰下降、直腸內套疊、直腸前壁粘膜脫垂、腸疝等,治療時應同時處理,否則影響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