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結果顯示:在我國,聽力語言殘疾居五類殘疾之首。每1000名新生兒中,約有1-3名有聽力障礙。我國0-7歲的聾兒有80萬人,每年還以3萬名聾兒遞增著。
出生後的前三年被認為是一個人語言-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美國有一項調查表明具有聽力損失的兒童平均確診年齡為三歲。並且聽力損失的程度越輕微,發現的時間越晚。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是聾兒可以被早期發現、早期干預的有效方法。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三個“不一定”
當別人的寶寶已經伶牙俐齒,講的話能讓大人肚子笑疼時,你的寶寶卻仍不會開口說話,或是說的話讓人聽不懂時,你會想到可能是寶寶的聽力存在問題麼?
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4-9個月,最遲不超過11個月開始咿呀學語。如果寶寶聽力有障礙,在咿呀學語的階段缺乏語言和聲音的 刺激,那麼,在語言發育的最關鍵時期(1-4歲內),寶寶不能進行正常的語言學習,就會說話不清,甚至會聾啞。
過去沒有開展聽力篩查專案,往往是孩子2歲以後,家長或老師懷疑孩子聽力異常,才檢查出來,錯過了語言學習的良好時機。
如今,寶寶一出生,即可以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程式來了解他的聽力是否正常,我國各地廣泛開展此項技術,3個月內診斷,6個月內對聾兒進行干預。
初篩十分鐘就搞定
“孩子這麼小,耳朵這麼嫩,進行聽力篩查,會不會有傷害呢?”這是有些家長的第一反應。目前,在我國新生兒聽力篩查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耳聲發射(OAE)法或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法。這兩種方法都很簡便,且無創。OAE,只需要向寶寶耳朵裡塞上一個特製的軟耳塞,它就可以收集耳蝸對聲音刺激產生的聲波。ABR則通過在額頭、耳後等部位貼上電極,記錄大腦對聲音刺激產生的腦電波,以確定寶寶聽力是否正常。
檢查需要安靜的環境,哭吵聲、吸允聲、或者過快的呼吸聲都是干擾因素。要讓寶寶安靜,自然是寶寶睡著的時候。
因此,寶寶只會感覺耳朵被小軟塞輕輕塞住了,而這種感覺,處於美夢中的他並不一定會感覺到。
但是,寶寶還不會“讀心術”,有時他並不配合,一直哭吵,就是不肯睡,怎麼辦呢?
此時,需要醫生給點兒藥,這種藥是水合氯醛(口服或是直腸給藥都可以)或者苯巴比妥鈉肌肉注射,它可以讓寶寶儘快入睡,而且安全,不會對寶寶有不良影響。家長們不必因此擔心而拒絕,不論國內還是國外,那些需要讓孩子安靜配合的檢查,如心電圖、腦電圖檢查等,如果孩子不配合,都可以通過用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鈉使孩子入睡後進行。
初篩沒通過,聽力不一定異常
最令家長們糾結的是“寶寶初篩沒有通過,是不是意味著聽力不行呢”。
初篩一般都是在出生後3-5天,寶寶出院前進行。在我國,初篩多采用OAE,它檢測起來快速,靈敏性也高,但它容易受干擾而“冤枉寶寶”。如果寶寶外耳道的胎脂沒有完全排除,中耳羊水積液沒有完全吸收,或是寶寶配合不當,都不易通過檢查。頗有“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的架勢。
所以,初篩陽性,不意味著寶寶聽力就有問題。初篩陽性的寶寶42天覆篩時,十個有九個會通過,沒有通過的寶寶,就要在3個月內進行聽力診斷性測試了。
這時,有媽媽提出質疑了:“既然初篩時容易‘冤枉’寶寶,為什麼要讓我們熬到42天才進行復篩呢?與其忐忑不安等待復篩,不如直接在42天篩查,或者不作篩查,在寶寶3個月左右直接做診斷性測試?”
確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初篩結果是陽性的孩子家長中,七成表示會擔心和害怕,四成表示甚至會焦慮。如果是新媽媽,心情不好甚至會影響哺乳。
那麼,爸爸媽媽聽到孩子初篩時沒通過,也不用著急做第二次檢查,這些干擾因素沒有去除,相隔時間太近的第二次、第三次檢查都可能結果是一樣的。在等待復篩的這段時間裡,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聽聽輕柔的音樂,刺激寶寶聽覺系統的發育。
直接在42天篩查,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並非所有的媽媽都會自覺的這樣做,所有我國規定,在生後3天,寶寶出院前進行初篩,避免了“漏網之魚”,保證了新生兒的普查。
那麼可以“舍篩查取診斷”麼?篩查和診斷的方法不一樣。篩查的成本低,只需40元左右,而診斷性測試需要二、三百元。沒有必要所有的孩子都進行診斷,“殺雞用牛刀”,只有復篩時仍未通過的孩子才需要進行診斷性測試,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社會成本。
初篩通過,聽力不一定就正常
新生兒篩查結果是“通過”時,也不能麻痺大意。因為有一種病,即聽神經病,耳蝸對聲音的刺激也能產生反應,OAE檢查不出有問題。大前庭水管綜合徵剛出生時聽力篩查也可以通過。不過,聽神經病的發病率較低(約0.01-0.03%)。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出生時聽力正常,檢查自然也正常,到了一定年齡才會發現,聽力慢慢地越來越差。這是遲發性耳聾的特點。
遲發性耳聾的發病年齡最早可出現在8-12個月,最晚為4-5歲及以後,只有對其進行定期聽力監測和隨訪,才有可能早期發現這類患兒。
此外,家族性、遺傳性聽力損失可發生於學齡期或更晚,呈漸進性加重。更需要家長密切觀察。因此,如果家長對寶寶的聽力,言語-語言發育水平感到懷疑,任何時候都可以找有關醫生(耳鼻喉或兒科)進行聽力學檢測。
篩查沒通過,不一定對聲音沒反應
“寶寶初篩沒通過,但平時我關門或有東西砸碎時,寶寶都能嚇一跳啊。拍拍手他會轉頭,對聲音有反應啊!”一位媽媽在網上求助。
馬上又媽媽出來頂帖了,:“和我家寶寶一樣,放心,會好的。我們沒去復篩,現在寶寶發育的很好。”
篩查沒通過,為何寶寶對聲音有反應?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
一種情況是,孩子確實聽力沒有問題,只是篩查時,前面所說的干擾因素會“混淆視聽”,“冤枉”了寶寶。
但還有另一種情況,孩子可能是輕中度聽力損失。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聲音的確有反應,但是,輕度的聽力損失障礙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如果因為覺得孩子對聲音有反應,而不再去複查,容易漏診輕中度聽力障礙的孩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