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是常見的出生缺陷。國外報道先天性聽力損失的發病率為1~3/1000,根據“2006 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全國聽力殘疾者多達2780 萬例。較1987 年“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有聽力和言語殘疾約1770 萬例有所增加。我省現有聽力語言殘疾人68.8萬,居六類殘疾人之首,佔全省221萬殘疾人總數的31.1%。我國每年出生約2000 萬新生兒,若按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病率0.1%計算,則每年至少新增2萬例聽力損失新生兒。新生兒及嬰幼兒聽力問題不但影響個人(言語和認知發育、教育、就業、婚育)和家庭(溝通障礙、心理、經濟負擔),而且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家庭和社會沉重的負擔。
我國的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國家政府對新生兒篩查和早期干預極為重視。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出生缺陷高發的狀況,我國政府於2002年2月制定了《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2004 年12 月,國家衛生部首次正式將“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範”納入[2004]第439 號檔案《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範》,2009 年2 月,衛生部重新頒佈《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衛生部64 號令)。新管理辦法不僅對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做了進一步規範,且規定從2009 - 06 - 01 起,在全國全面啟動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不具備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醫療機構,應當告知新生兒監護人到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聽力篩查。2009年11月衛生部制定頒佈《全國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規劃》,提出的工作目標是到2012年,東部地區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率達到80%,到2015年達到90%。2010年12月衛生部修訂頒佈了《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範(2010年版)》,規範了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基本要求、機構職責、技術流程及質量控制。
2004年福建省衛生廳和福建省殘聯聯合制定頒佈了《福建省新生兒聽力篩查實施方案》,從2005年4月1日起,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和縣級以上開展助產技術的綜合性醫院啟動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2005年由省衛生廳公佈確認7家診斷機構和1家篩查診斷中心,篩查診斷中心掛靠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篩查診斷中心現有醫生19人,護理及醫技人員25人。其中高階職稱15人,博士5人,留學歸國人員7人。中心承擔了大量新生兒聽力篩查、複查及診斷和干預工作,近3年來診斷聽力障礙兒童1153例,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手術200多例,培訓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斷醫務人員800多人。
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在全省開展5年來,篩查率已經高於60%,有的醫院已經超過90%,篩查數量在逐年增加,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接受治療干預的兒童不斷增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新生兒聽力篩查受經濟發展程度、醫療保健網路健全與否、地區差距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早期發現聽力損失,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對兒童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我國人口素質,提高綜合國力,我們的任務仍然艱鉅而任重道遠,新生兒聽力篩查和早期干預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一定要有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才能取得成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