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瀉定義: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多是由於肛腸疾病所致。
腹瀉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大便次數明顯增多。
2、糞便變稀,形態、顏色、氣味改變,含有膿血、粘液、不消化食物、脂肪,或變為黃色稀水,綠色稀糊,氣味酸臭。
3、大便時有腹痛、下墜、裡急後重、肛門灼痛等症狀。
二、腹瀉原因:
1、感染性腹瀉: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氏菌等細菌;病毒如: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等病毒等汙染的食品或飲料後就可能發生腹瀉,伴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嘔吐、裡急後重、發熱等症狀。
2、食物中毒:發芽、黴變食物、汙染水源、毒蘑菇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患者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發熱等急性胃腸道症狀。
3、消化不良:季節變換、飲食無規律、暴飲暴食、飲食過於生冷、腹部著涼等原因引起胃腸功能異常而導致腹瀉。常不伴有發熱等感染徵象。
4、腸道疾病:腸道腫瘤、炎性腸病、尿毒性腸病、膠原性腸炎等病症。
5、脂肪吸收不良:本類腹瀉糞便呈淡黃色或灰色,油膩糊狀,氣味惡臭。
6、旅遊者腹瀉:因為出行者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而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全身及敏感的消化系統都會發生相應的反應和變化。
如需明確腹瀉型別需到醫院就診並進行相關檢查如:結腸鏡、X線、超聲、膽道、胰腺及小腸功能檢測等。
三、腹瀉的調養
不論何種原因導致的腹瀉均應儘早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並接受恰當治療。而在飲食上更需注意調養,以利疾病康復。
1、成人輕度腹瀉,可控制飲食,禁食牛奶、肥膩或渣多的食物,給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如:米粥、碎麵湯、菜粥等。
2、對於腸蠕動過快引發的腹瀉如:腸易激綜合徵、過敏性腸炎、著涼等引起的腹瀉,飲食上應注意避免敏感食物及產氣食品,如奶製品、捲心菜、豆類、含氣飲料、洋蔥等攝入。
3、嚴重腹瀉患者因體內水份丟失較多,宜增加流質飲食的攝入,如藕粉、菜汁、果汁、雞蛋湯、軟面和稀粥等。這些流質飲食易於消化吸收,並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電解質。
慢性腹瀉建議食療調養,為大家提供幾個小驗方或食譜供大家參考
1、豬肚山藥粥:豬肚、大米、山藥各適量。豬肚洗淨切片,與大米、山藥共同煮粥,加鹽、姜調味服食即可。
2、黃牛肉湯:黃牛肉,由姜、鹽調味,煮湯適量常服。
3、赤小豆:赤小豆適量,煮至將熟,加入鵪鶉蛋2枚,再煮熟,吃蛋喝湯。早晚各服1次。
4、鵪鶉:鵪鶉1只,去毛及內臟洗淨,赤小豆50g,生薑數片,煮熟食用。
5、豆腐:豆腐適量,醋煎透食用。
6、糯米山藥蓮肉粥:糯米100克、蓮肉30克、淮山藥粉30克、大棗10枚洗淨後放於鍋內,加水適量煮沸,然後用文火燜至成粥,再入山藥粉並攪拌,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7、蓮子粳米粥:去心蓮子50克,先煮成半熟,再與粳米同煮成粥,加白糖調味食用。
8、山藥飯:山藥250克、蓮子120克、芡實 120克研磨為細粉。每次取3匙,加在大米中做成米飯分次食用。
9、八寶糯米飯:將糯米500克、薏米30克、白扁豆50克、蓮子50克洗淨後分別入籠中蒸熟,取大碗1個,用豬油10克抹於碗內,再排放青梅20克、大棗20枚、桂圓肉30克、核桃仁30克、蓮子,加入糯米飯,入籠中蒸30分鐘,取出翻扣於大盤中,再用豬油和白砂糖溶化後澆淋飯上即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