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副主任醫師 劉偉

  真菌性角膜潰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頑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膿性角膜炎。近20年來,由於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的廣泛應用,真菌性角膜潰瘍發病率相對增高,已不再是一種少見病。目前國內資料報告最多的為麴黴菌,其次鐮刀菌、念珠菌、酵母菌、頭孢黴菌等,患者絕大多數為農民,雖然整年均可發生,但主要集中在農業夏收和秋收季節。最常見的角膜損傷是農作物損傷,也有指甲挖傷,亦可見於其他性質的角膜炎繼發真菌感染。有人認為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或抗生素眼藥水等容易導致真菌感染,近年來因戴角膜接觸鏡汙染髮病者亦越來越多,同時全身或區域性免疫力低下也是發病的因素之一。

  臨床上不同的致病菌種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但共同症狀為起病徐緩,刺激症狀輕微,早期潰瘍為淺在性,表面為灰白或乳白色“苔垢”狀物所覆蓋,外觀乾燥而少光澤,稍隆起,“苔垢”狀物易剔去,基質層有菌絲繁殖,浸潤較為緻密,邊界因菌絲伸向四周,形成偽足,在其外圍分佈有點狀混濁,形成所謂衛星病灶。有時浸潤邊緣因膠原溶解而出現淺溝。在浸潤向深部發展時,組織壞死脫落,形成明顯潰瘍。隨著真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虹膜炎及前房積膿,晚期積膿質地粘稠,其內常含真菌。潰瘍最後可以穿破引起眼內炎。整個病程發展較為緩慢,可長達2~3個月。因真菌菌絲有向深部生長的能力,故易反覆發作,有時潰瘍初步癒合,但旋又復發。

  診斷一般藉助真菌的塗片檢查或真菌的反覆培養加以證實。由於塗片檢出率低,培養時間過長,故對農作物外傷後發生的潰瘍,尤其起病不那麼驟急的病例,在多種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應該首先考慮到真菌性潰瘍的可能,並積極採取治療措施。

  真菌性角膜潰瘍治療以抗真菌藥物為主,常用0.25%二性黴素B(該藥球結膜下注射易致結膜壞死,臨床上要特別注意)、金褐黴素眼膏、制黴菌素眼膏及10%大扶康、1%咪康唑、1% 克黴唑等,每日3~4次點眼,並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皮質類固醇無論全身或區域性單獨使用均屬禁忌。由於本病多引起虹膜炎,須經常注意散大瞳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