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腸潰瘍很常見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之所以叫做“消化性”潰瘍,主要是由於其潰瘍形成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
潰瘍和糜爛病變程度不同,糜爛是一個限局性的粘膜缺損,它不穿透粘膜肌,癒合後不遺留任何痕跡;而潰瘍的粘膜缺損穿透整個粘膜層,時常穿入甚至穿通其他各層,癒合後遺留疤痕。
胃酸和幽門螺桿菌是潰瘍發生的兩個重要因素,嚴重的潰瘍甚至可以穿透整層胃壁。
消化性潰瘍作為一種常見病,發病率非常高。據早期統計,約10%-12%的人一生中會患消化性潰瘍,發病人群更是非常廣泛。近年來,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大,從醫院就診人數來看,消化性潰瘍發病率還是非常高的。
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腹部疼痛,胃灼熱,打嗝……部分患者因治療不當,潰瘍反覆發作,嚴重時甚至出現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及潰瘍癌變等併發症,嚴重威脅著患者身心健康。
消化性潰瘍的疼痛特點
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多出現於中上腹部,或在臍上方,或在臍上方偏右處;胃潰瘍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處,或在劍突下和劍突下偏左處。因為空腔內臟的疼痛在體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確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準確反映潰瘍所在解剖位置。
疼痛性質多呈鈍痛、灼痛或飢餓樣痛,一般較輕而能耐受,持續性劇痛提示潰瘍穿透或穿孔。疼痛常因精神刺激、過度疲勞、飲食不慎、藥物影響、氣候變化等因素誘發或加重;可因休息、進食、服制酸藥、以手按壓疼痛部位、嘔吐等方法而減輕或緩解。
消化性潰瘍發作有長期性、週期性和節律性等特點
長期性:由於潰瘍發生後可自行癒合,但每於癒合後又好復發,故常有上腹疼痛長期反覆發作的特點。整個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長達一、二十年,甚至更長。
週期性:上腹疼痛呈反覆週期性發作,乃為此種潰瘍的特徵之一,尤以十二指腸潰瘍更為突出。中上腹疼痛發作可持續幾天、幾周或更長,繼以較長時間的緩解。全年都可發作,但以春、秋季節發作者多見。
節律性:潰瘍疼痛與飲食之間的關係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和節律性。在一天中,裝晨3點至早餐的一段時間,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時間內很少發生疼痛。
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好發在二餐之間發生,持續不減直至下餐進食或服藥物後緩解。所以有一餓就痛,吃點東西就好轉的特點。
而胃潰瘍疼痛的發生較不規則,常在餐後1小時內發生,經1~2小時後逐漸緩解,直至下餐進食後再復出現上述節律。
治療和預防
目前胃十二指腸潰瘍藥物治療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大部分人使用三聯或四聯療法基本都能起效。但胃十二指腸潰瘍易復發是其一大特點,復發與不規律治療、飲食生活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患有胃潰瘍的人在生活中時要留意以下幾點:
1、遵醫囑、治療幽門螺桿菌: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可分為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和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兩大類,常與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配合使用。需遵醫囑,切莫症狀好轉就擅自停藥,不規範用藥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耐藥或復發,也容易導致潰瘍復發,有效根除幽門螺桿菌能大大減少潰瘍復發。治療停藥2周後記得複查幽門螺桿菌,家裡有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最好分餐或一同治療,避免交叉感染。
2、戒酒煙:吸菸會引起胃黏膜下血管收縮、痙攣,胃黏膜出現缺血,不利於潰瘍癒合。高濃度白酒會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導致胃粘膜損傷,得了胃十二指腸潰瘍更不能喝酒。
3、注意休息:不可過度勞累,避免緊張的情緒,精神壓力會改變胃腸道血供,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癒合不利,要注意調整好。因為不少人會因為工作壓力突然或精神壓力誘發原本“沉睡的”胃十二指腸潰瘍。
4、飲食: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餓一頓,飽一頓,也不要暴飲暴食。多吃蔬菜水果米麵等,少吃大魚大肉,因為這類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不利於潰瘍癒合,且可能加重胃疼症狀。避免食用咖啡、濃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5、如果有服用抗血栓藥或止痛藥應酌情更換:以阿司匹林為代表的非甾體抗炎藥,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消炎止痛方面應用廣泛,但這類藥物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導致胃粘膜受損。如果得了胃十二指腸潰瘍,最好尋求醫生建議是否繼續使用,酌情更換或停用這類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