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門診遇到不少的患者以“肩周炎”來就診,患者在其他醫院診治後,按醫生的囑咐口服藥物及功能鍛鍊等治療,然而,不但沒有效果反而症狀有所加重,這是為什麼?其實,這些患者所患疾病並非“肩周炎”。這說明我地區的醫生和患者對肩部的疾病認識還比較膚淺有關,以肩痛就診的患者習慣性的被診斷為“肩周炎”,其實,還有其他的很多病因可以引起肩痛。“肩峰撞擊症”就是其中一原因,而且其發病比肩周炎還要多見。下面簡要做一概述,希望對廣大患者有所幫助。
肩周炎是引起盂肱關節僵硬的粘連性關節囊炎,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肩關節各個方向主動和被動活動度降低,影像學檢查除骨量減少外無明顯異常的一類疾患。又名凍結肩 frozen shoulder。多見於40-50歲以上中老年,常有風溼寒邪侵襲史或外傷史。婦女多見,俗說“五十肩”。凍結肩尚沒有嚴格統一的診斷標準,推薦標準:進行性的肩關節疼痛並活動度下降,尤其是上舉受限明顯;肩周壓痛,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腱溝;周肌肉痙攣或肌萎縮;x線及化驗檢查一般無異常;MRI上喙肱韌帶多可見明顯的變短增粗;發現在排除其他病因時可診斷凍結肩。
肩周炎的整個發病機理中存在有以下3個特點:
①關節囊周圍的軟組織最終都要受到侵犯;
②病變的發展不一致,不是所有的組織都具有同等的病理變化;
③病理變化的進行是可逆轉的。肩周炎的整個病程可以分為三期:開始期、凍結期、解凍期。開始期的特點是肩關節不舒適及有束縛的感覺,疼痛可侷限於肩關節的前外側,也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點。肩關節逐漸出現僵硬與疼痛。凍結期的疼痛可輕可重,其特點是夜間加重而影響病人的睡眠,肩關節活動時則可引起強烈的疼痛及肌肉痙攣,以致肩關節的活動可以完全限制,似手被凝固、凍結一樣,本期時間長短不一,可以是數週、數月,甚至數年,疼痛才慢慢地消失。解凍期疼痛很輕微,肩關節開始逐漸地鬆弛,盂肱關節也逐漸地恢復較多的活動,也有的個別病人肩關節的功能只是部分恢復或是呈強直而不能活動。
肩峰下撞擊症”是引起肩痛的常見原因,比“肩周炎”要常見的多。肩峰下撞擊綜合徵也叫肩關節撞擊綜合徵,最常見的是由位於肩峰、喙肩韌帶和肱骨頭間的軟組織與肩峰、喙肩韌帶碰擊,造成這些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並引起疼痛,有時甚至發生嵌頓。肩峰撞擊綜合症的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夜間疼痛,痛醒,影響睡眠:難以指出明確的疼痛部位:手臂舉過頭困難。當出現無論怎麼用力,舉向斜前上方的手臂就是不聽使喚,好像有人把腋窩的衣袖緊緊拽住一樣。肩峰撞擊綜合症在年輕的運動員和中年人中比較常見。肩袖撕裂在40歲以上的肩痛患者中更為常見。多由於急性創傷和經常性的過度運動,如工作量超負荷的油漆工、倉儲上架工或建築工,游泳運動員或棒球的投手、網球手。
其與肩周炎的主要區別:
1、常無明顯的固定壓痛;
2、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外展受限,可能合併有肩內旋活動度的下降;
3、肩關節外旋活動度多正常,這是和肩周炎鑑別的重要依據;
4、肩外展60-120度疼痛弧,此時肩峰下肩隙中肩峰與岡上肌腱最貼近;
5、撞擊誘發試驗陽性(provocative test)。
neer試驗陽性:檢查者一手固定肩關節,一手保持肩關節內旋位,使拇指尖朝下,前屈過頂出現疼痛,機理是人為地使肱骨大結節與肩峰前下緣發生撞擊,誘發疼痛。hawkins實驗:肩關節內收位前屈90度,肘關節屈曲90度,前臂保持水平,檢查者用力使患者前臂向下致肩關節內旋,出現疼痛者是陽性,該試驗的機理是人為地使肱骨大結節和岡上肌腱叢後外方向前內撞擊“喙肩弓”(肩峰、喙突、喙肩韌帶組成喙肩弓)。
疼痛弧、NEER徵、Hawkins徵稱為肩峰撞擊三聯徵。另外,核磁可以清楚顯示肩峰下間隙減小,滑囊的炎性改變和肩袖的損傷與退變。
兩種疾病在發生機理,症狀和轉歸上都有所不同,治療上更是相反的方向。如果肩峰撞擊的患者被診為肩周炎而過度功能鍛鍊,勢必造成撞擊症狀的加重,最終導致肩袖的撕裂,肩關節不穩的發生,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所以,專科醫生一定要鑑別兩種疾病,才能真正的正確的治療患者。患者朋友們更應該對這兩種疾病有一定的瞭解,減少就醫過程中不必要的付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