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細胞性乳腺炎,我們簡稱“漿乳”英文縮寫PCM,又叫乳暈旁膿腫、瘻管,導管炎。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我們簡稱“肉芽腫”英文縮寫GLM,是肉芽腫性乳腺炎這含混名稱中最常見的一種,也叫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這兩個病有時外表十分相似,不少醫生分不清楚,經常統稱為漿細胞性乳腺炎,診斷說是“漿乳”,實際上不少就是“肉芽腫”,甚至在出院小結的檔案中出現明顯的概念錯誤。病人就更不明白了,不知網上諮詢那一條?實際上這兩個病完全不同,漿乳發病過程類似粉瘤感染,肉芽腫則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上差異更大,如果你看見過肉芽腫那散在的爛肉餡樣病灶,你就會明白區域性切開引流是多麼無能為力。為了讓大家分清這兩姊妹,簡單概述如下:
1、年齡與哺乳:
漿乳發病年齡小,常是未婚少女,多是20多歲。肉芽腫多為經產婦,產後3―5年內發病,平均30歲以上,與哺乳障礙,激素類藥物等有關。從年齡上看漿乳是妹妹,肉芽腫是姐姐。何以稱其為姐妹?因為二者同屬於非哺乳期慢性炎症家族,都與自身物質(大導管內脂性物質或腺泡內乳汁)的刺激有關,都有自身免疫性的肉芽腫形成。只是反應的程度和性質不同(刺激性炎症和超敏反應),妹妹較為溫柔,發病稍緩。姐姐性子暴戾,突然發病或閃電般加重。妹妹是區域性炎症,姐姐是全乳性炎症。
2、病因與發病過程:
漿乳與乳頭畸形有關,乳頭內翻、分裂形成藏汙納垢的場所,得不到清洗,乳頭下大導管扭曲阻塞,內容物外溢,誘發漿細胞、淋巴細胞侵,逐漸形成小腫塊,繼之發紅、破潰出膿,雖然反覆,但可以暫時緩解或短期治癒。肉芽腫是對以前積存乳汁的超敏反應,腺泡小葉是分泌和積存乳汁的地方,故炎症反應以小葉為中心,散在而廣泛,互不連線,一旦發病不會停止,後期大片病灶壞死、融合、紅腫、化膿,此起彼伏,不得消停。
3、首發部位:
漿乳總在乳暈周圍,肉芽腫以腺葉為中心,首先發病部位在各個象限,遠離乳頭,如果肉芽腫位於乳暈附近,二者就很像,一時難以分清。
4、主要症狀:
二者均是以腫塊、疼痛、紅腫、破潰出膿為主要表現,全身症狀都不明顯,彩超、X線均無特異性改變,針吸都是炎性細胞,一般臨床醫生只注重與乳癌的鑑別,忽視這兩個病的診斷,常籠統的稱其為漿乳。但漿乳腫塊小,疼痛可忍,發病相對較慢,多是乳暈旁小膿腫,只當繼發細菌感染才膿腫較大,形成單個膿腔,周邊腺體脂肪正常。肉芽腫初起腫塊如果不痛,誤診為癌的比例更高。但肉芽腫常突然變大,或遠距離發病,多發膿腫,劇痛難忍,印象深刻,因此病人能記住發病的具體日期和發病經過。
5、治療難度:
漿乳雖然容易復發,但只要乳頭下病灶清除徹底,就不會再發,但可能影響乳頭血運,發生部分壞死。肉芽腫早期徹底切除效果尚好,當病變波及全乳,區域性切除無濟於事,病灶分散,互不相通,全部切淨只能憑肉眼辨認。全切對乳房外形影響必然很大,所以醫生面臨艱難的選擇,手術費時費力,出血也多,手術的難度比漿乳大的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