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乃世界所公認的醫學頑症,且致殘率幾乎為100%。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骨壞死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如激素(包括食品與藥物激素)、外傷、飲酒、風溼、骨質疏鬆、骨關節病、高血脂等均會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效果與病情輕重、發現早晚、病程分期有很大關係,病變發現越早,病情越輕,治療效果就越好,因此股骨頭壞死應做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早期診斷並預測患病的股骨頭是否會塌陷,對那些不會進展者採用非手術治療可以大大節約醫療費用和減少患者痛苦。
一、懷疑股骨頭壞死早期應做哪些檢查?
1、懷疑股骨頭壞死早期應做哪些影像學檢查?如何科學的進行影像學檢查?當患者出現髖關節疼痛及存在骨壞死易感因素,懷疑股骨頭壞死時,應選擇核磁共振或同位素骨掃描檢查,可以早期發現骨壞死。
2、在診斷或瞭解股骨頭壞死的病情進展時,應科學地選擇影像學檢查。同位素骨掃描可用於股骨頭壞死的篩選;核磁共振檢查是早期發現骨壞死的最佳手段;骨壞死表現一旦在X線片或CT中出現,股骨頭壞死至少已經進展到Ⅱ期,通過它們來了解股骨頭壞死的病情進展。
二、核磁共振在骨壞死診治中的應用
核磁共振檢查(MRI)是診斷股骨頭壞死的的金標準。骨壞死在MRI影像中有其特定的表現,當股骨頭的外上區發生壞死後,骨質的修復開始於壞死區和正常骨質之間的介面,形成的新骨組織覆蓋於壞死上,從而產生一個硬化邊緣。在T1和T2加權相上股骨頭壞死特徵的異常訊號被一低訊號帶所圍繞,此低訊號帶即代表上述硬化邊緣。如出現此“線樣徵”時,可確立骨壞死的診斷。修復過程繼續進行,在硬化邊緣的內側形成纖維肉芽組織帶,在T2加權相上其表現為高訊號,此“雙線徵”為MRI骨壞死的特徵性表現。另外,在MRI抑脂相中,骨壞死組織表現為高訊號。MRI檢查應用於發現骨壞死的存在,除非單側骨壞死患者用於確定另一側是否發生壞死,而在病情隨訪中複查MRI用於瞭解病情的進展是錯誤的。
三、CT檢查在骨壞死中診治的應用
CT檢查多用於瞭解骨壞死的病情進展,根據其影像表現幫助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CT檢查的影像學表現為壞死區域骨小樑消失、硬化、囊變及塌陷等,壞死區周圍出現硬化帶,“星芒徵”為骨小樑結構中骨質片狀修復的表現。壞死區內點狀低訊號區或微骨折預示股骨頭出現早期塌陷,骨壞死已進展到Ⅲ期。
四、普通X片在骨壞死診治中的應用
與CT檢查一樣,普通X線片用於瞭解骨壞死的病情進展。一旦在X線片上出現骨壞死的表現,說明已經進展到Ⅱ期。如出現“新月徵”,則是軟骨下骨板骨折的表現,股骨頭髮生早期塌陷,說明已進展到Ⅲ期。攝X線片時,應包括骨盆正位相及雙髖蛙式位相,因為只有蛙式位相才能發現股骨頭壞死前方的塌陷。
五、何時需要做X和CT檢查
MRI檢查確診股骨頭壞死後,應做X線片和CT檢查。在病情隨訪時,有條件者2年內應每3個月複查1次X線片和CT檢查。
六、骨掃描檢查在骨壞死診治中的應用
骨掃描早期發現骨壞死高度敏感,但對骨壞死的診斷仍缺乏特異性。骨掃描適用於疑有多灶骨壞死而未能做MRI檢查的患者,或髖部持續疼痛的骨壞死高危患者但MRI未見異常者。當表現為熱區中的冷區即“炸麵包圈”徵時才是骨閃爍顯像診斷骨壞死的特徵性徵象。
七、骨掃描的優缺點
優點:敏感性高;缺點:特異性差。
八、影像學診斷標準
嚴格地講,骨壞死的確診需要病理診斷,但在臨床應用中受到限制。因為此項檢查為有創性,再者骨壞死早期在影像學上有其特徵性表現而有助於診斷。MRI影象上可見“線樣徵”或“雙線徵”,抑脂相中骨壞死病灶為高訊號。
九、影像學對股骨頭塌陷的預測及意義
根據股骨頭壞死自然病程的研究表明,約80%未經治療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在1~3年內會發生股骨頭關節面的塌陷。由於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多發生在中青年,此類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長期療效仍不確定,因此尋求切實有效的儲存股骨頭治療很有必要。並非所有股骨頭壞死均會進展到股骨頭的塌陷,早期診斷並預測患病的股骨頭是否會塌陷,對那些不會進展者採用非手術治療可以大大節約醫療費用和減少患者痛苦。將股骨頭壞死的MRI影像資料輸入到計算機中,使用軟體系統進行三維重建,立體化確定壞死的部位並準確地計算出骨壞死的體積,預測股骨頭是否塌陷,個體化模擬髖關節載荷計算機有限元分析,確定股骨頭將來是否發生塌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