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疾病,以關節軟骨進行性變性和消失、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變化為病理特點,其特徵是關節軟骨破壞或變性產生的關節病變,其主要臨床表現有三條,一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活動多時,疼痛加劇,休息後好轉,有的病人在靜止或晨起時疼痛,稍微活動後減輕,稱為“休息痛”;二是關節活動不靈便,多累及膝關節、髖關節,多有關節腫脹或側副韌帶止點區域的腫脹,壓痛,嚴重時有膝關節屈曲,膝內、外翻畸形和肌萎縮,三是X線片表現為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及關節畸形,它是引起中、老年人關節疼痛和功能喪失的最常見原因。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5歲以上的人群中,女性 OA患病率高達67 %,男性OA患病率高達55 %,並且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OA發病率逐漸增高。保守估計,我國不同程度的OA患者至少在3000萬以上,由於OA是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勢必給越來越多的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痛苦,也給越來越多的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目前,為了解決OA患者關節疼痛症狀,並改善其關節活動功能與生活質量,早期OA的外科治療方案主要是針對引起患者OA的原因,中期OA的治療方案主要是用關節鏡技術行關節腔沖洗清理術,晚期OA的治療方案主要是行關節置換術。
膝關節置換術:
隨著OA病情的進展,膝關節關節面日益破壞嚴重,全膝關節置換術便成為當今社會膝關節OA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1974年, 從Insall等施行第一例全膝關節置換術開始至今,經過多年的發展, 膝關節置換技術日益成熟,其臨床效果也取得了絕大部分患者的滿意。隨著微創觀念的發展,為了減少手術創傷,微全膝置換的觀念也引起臨床矯形外科醫師的重視。1993年,Siguier及其同事開始用前外側小切口對1037例患者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1994年,Rormanowski及其同事利用小切口行單髁膝關節置換術,隨著微創單髁置換術的成功,微創全膝關節置換術發展方向掀開了新的篇章。
髖關節置換術:
自從1963年Charnley奠定了現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的基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已成為治療晚期OA、股骨頸骨折等疾病的最佳治療方式。近二十年來,隨著假體設計的改進,關節承重面的改良,醫療技術的發展,材料學的進步及計算機技術在骨科領域的應用,在追求更小的手術創傷和更快的術後恢復基礎上,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應運而生。在保證現有遠期療效的前提下,不切斷肌肉、肌腱,更少的軟組織損傷,更快的術後功能恢復,成為當今髖關節置換術的追求方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