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位於顱腔中,在顱腔於大腦之間有一層腦膜叫蛛網膜,蛛網膜與大腦之間的空隙叫蛛網膜下腔,其中充滿腦脊液,而大腦就被浸泡在腦脊液內。供應大腦血液的大血管就在蛛網膜下腔中穿行,並且所有的腦神經也從蛛網膜下腔中穿出。
當腦血管破裂出血時,血液首先流入蛛網膜下腔,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典型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嚴重時會出現昏迷。
醫生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手段是頭顱CT,典型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的CT表現為下圖
對於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僅普通人對其認識存在誤區,甚至某些醫生對其也存在認識誤區,主要有以下幾點:
誤區一: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神經內科疾病,應該由神經內科治。傳統的醫學觀點認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長期以來都是由神經內科診治。但是,現代醫學已經證實:蛛網膜下腔出血不是一種獨立疾病,而是許多種疾病的共同臨床表現。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腦動脈瘤破裂出血(見下圖),其次是腦血管畸形破裂,少見的原因為腦腫瘤、腦血管異常閉塞症。這些原因都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得到徹底根治,而內科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此不應該再是內科疾病,而應該是神經外科疾病,理應由神經外科收治。
誤區二:對於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就是治療頭痛,頭痛好轉就是治療好了。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症狀是頭痛,即使不治療,隨著出血的消散,頭痛自然會減輕。但是出血的原因如果不處理,肯定還會再出血,那時所有的前期治療將化為烏有。因此,對於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來說,頭痛的好轉絕不是病情的痊癒,還需要查清原因並針對原因進行治療。
誤區三: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不能轉運,只能就地治療,搬運會引起再出血。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關鍵是防止再出血,而防止再出血的關鍵是診斷出血原因並處理原因。對於沒有沒有條件診斷和處理出血原因(主要是腦動脈瘤)的醫院來說,所作的治療並無實際意義,一旦再出血,所有前期的治療將前功盡棄。所以,與其呆在沒有條件的醫院等死,不如早期轉院求得最及時有效的治療。而且,並沒有證據表明搬運病人會導致再出血,而不處理腦動脈瘤是導致再出血的更本原因。
誤區四:出血早期不能做腦血管檢查。實際上,現在的腦血管檢查(腦血管造影)非常安全,不會引起出血的風險,而等待的風險遠大於檢查的風險,所以應該儘早進行腦血管的檢查,查清原因。現在的CTA檢查不需要動脈插管,幾乎沒有風險,可以清晰顯示顱內的腦血管和引起出血的腦動脈瘤(見下圖)
誤區五:介入治療比開顱手術安全。
腦動脈瘤夾閉術需要開顱,其歷史將近百年,特別是在顯微神經外科技術條件下,該項手術已經幾乎成為神經外科常規手術,在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手中,效果非常可靠。其手術原理就是用鈦質夾子將動脈瘤頸夾閉,血液將不再流向動脈瘤,也就不會出血了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開顱實在是太可怕了,因此傾向於介入治療。介入治療不需開顱,創傷確實小,但是並非全能。對於寬頸動脈瘤介入不能實施,而且還會因為血管痙攣的原因可能無法實施。其最大的缺點是遠期效果差,據統計5年以後再發率為30%左右。而且,如果病人合併有腦積水、腦內血腫,介入根本無能為力,最終還需要手術處理。在臨床中,醫生會根據動脈瘤的具體特點、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採用哪種治療方法,不存在介入比手術安全的現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