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腦癱患兒運動功能水平的內部生理條件主要包括肌內協調性、肌肉和肌群之間的協調性、肌張力異常水平和關節活動度等。對於腦癱患兒來說,如何恢復上肢功能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恢復腦癱患兒上肢功能的過程中,無論我們運用哪種方法進行治療,都要在重視肌肉、骨骼和關節等問題的同時,不能忽視影響上肢功能的其他因素,如感覺、認知、運動動機等。而在運用外科手術或康復訓練的治療中,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每個腦癱患兒的具體情況再決定如何進行:如偏癱患兒擁有較強的粗大運動能力,所以其手部精細運動能力可能會被更多地關注,尤其是雙手的協調能力;而四肢癱患兒的上肢功能障礙更嚴重,因此抓握與釋放是這些患兒的主要訓練專案,目的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日常的康復訓練可以物理療法和作業療法為主,包括生物力學理論(矯形器、階段性石膏固定、牽拉、力量訓練等)、神經和認知發育理論(神經發育療法、認知運動療法、運動學習),以及強制性誘導運動治療等,我們以肘部支撐及雙手支撐訓練為例進行分析,這個動作是今後患兒膝手立位和爬行的基礎,也是誘導上下肢隨意運動的一項重要訓練。
1、肘部支撐訓練
正確姿勢是肩肘連線垂直於地面,肘關節呈90度,頭部上抬,讓患兒利用自己的雙肘支撐上半身的體重。如果患兒肩部穩定性差的話,應從患兒兩肩部給予幫助,使患兒肩肘處於正確位置上,完成掌握這個姿勢。治療師可以從一側肩部向另一側推壓,促進肘立位姿勢下重心的轉移。同時,也可以練習患兒均勻地低頭、抬頭、向兩側側屈及向左右旋轉動作的訓練。如果患兒頭部控制有困難的話,治療師可以輕輕在患兒後頸或兩肩胛骨之間給予適當的刺激。比較嚴重的患兒,開始肘立位時,可以在胸下放入一個枕頭或圓筒狀支援物,幫助支撐體重。
2、雙手支撐訓練
正確姿勢是肘關節伸直,利用手掌支撐體重,兩手間的距離與兩肩同寬,手指向前方伸展。如果患兒雙上肢支撐能力差,治療師可以用雙手扶助患兒雙肘關節,保持雙上肢支撐性姿勢,防止出現肘關節突然性彎曲,或是利用夾板,使雙上肢保持支撐性姿勢。也可以像肘立位一樣,在患兒胸部的下方放一枕頭或圓筒狀墊物,誘導患兒胸部及上腹部離開床面,利用下腹部以下部位支援身體體重。雙手支撐也應同時強調頭部控制訓練、上肢的支撐能力和重心的轉移訓練。需要提請注意的是,這些訓練方法可以根據腦癱患兒的實際狀況綜合性地進行,如作業療法結合穴位注射可提高腦癱患兒手的精細運動功能。
除了康復訓練之外,必要的外科手術治療也很重要,我們這兒所說的手術治療主要目的是緩解痙攣以及痙攣所致傷害,從而提高患兒的上肢功能,以FSPR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跟部分離斷術)為例,在頸椎部進行手術,通過對脊髓神經後根的處理全面調整患者的肌肉張力,使痙攣肌肉的肌張力盡量接近正常狀態,且可以長期、穩定、徹底地解決患者肌肉痙攣的痛苦,為其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提供了前提條件。為了更好的達到改善上肢功能的目的,此類手術後的康復訓練特別是具有動機的功能訓練更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可忽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