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位於上腹部腹膜後,橫跨脊柱,位置較深,移動度小,各方向都有其他臟器掩蓋,外傷的發生率較低,約佔腹部閉合傷的2%~5%,但隨著現代交通事故的增多,胰腺損傷也呈上升趨勢。胰腺損傷常合併有其他臟器損傷,臨床症狀常被掩蓋,病情複雜,易造成漏診,延誤治療,同時其併發症發生率高,致使胰腺損傷死亡率高約12%~20%,若延誤治療可高達60%。因此,應儘早診斷和治療,以減少損傷後的併發症和死亡率。
胰腺外傷的分型Ⅰ型: 小血腫、淺表裂傷,無大胰管損傷; Ⅱ型: 較大血腫、較深裂傷,無大胰管損傷; Ⅲ型: 胰腺遠側斷裂傷有大胰管損傷; Ⅳ型: 胰腺近側斷裂傷或累及壺腹部,有大胰管損傷; Ⅴ型: 胰頭嚴重毀損,有大胰管損傷。
胰腺損傷的診斷
胰腺位於腹膜後,解剖部位深而隱蔽,單純胰腺損傷時少量出血和胰漏僅侷限於腹膜後間隙,無明顯的腹腔內出血和腹膜刺激徵;
若合併其他臟器的損傷,常被其它臟器的症狀和體徵所掩蓋,導致術前確診率低,延誤治療。
病史及體症
對胰腺損傷有足夠的重視可減少漏診、延診。首先應詳細詢問病史並仔細查體判斷受傷部位,對於上腹部撞擊傷尤其應該警惕。胰腺損傷臨床症狀出現遲緩且不具特異性,隨著病程的進展,胰酶啟用刺激腹膜可使大量的血漿滲入腹腔,致使腹膜刺激徵和腹脹進行性加重,同時低血容量等全身反應亦漸進明顯。進行性腹脹是胰腺損傷較有意義的症狀,應予以足夠重視。
血清澱粉酶測定
對上腹部外傷的患者應常規做血清澱粉酶檢查,有利於胰腺損傷的初步判斷。腹部外傷後若血清澱粉酶明顯升高,或在連續反覆測定中呈進行性升高趨勢,可作為胰腺損傷的重要依據。但不能完全依據澱粉酶增高來診斷胰腺損傷,更不能依據澱粉酶正常來除外胰腺損傷,需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若有明顯的胰腺損傷的症狀體徵,又有血清澱粉酶升高,則可確立胰腺損傷的診斷; 若腹部症狀不明顯,僅有血清澱粉酶升高,則不能肯定胰腺損傷的診斷。
診斷性腹腔穿刺及穿刺液澱粉酶檢查
單純性胰腺損傷腹腔穿刺液一般呈粉紅色血性液體,並非全血,測定澱粉酶可升高。胰尾輕度損傷時,如近端胰管無阻塞或破裂以及其他部位的輕度挫傷,澱粉酶值可不升高。同時腹腔穿刺液澱粉酶測定易受胰腺周圍炎症反應的干擾而影響其結果。因此,動態觀察澱粉酶的變化對確診胰腺損傷更有價值。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簡單易行,並可重複進行,在胰腺損傷中其聲像圖為胰腺回聲不均和胰腺周圍積液,但易受胃腸內氣體的干擾而影響診斷。近年來由於應用內鏡超聲,其不受胃腸內氣體的干擾,對胰腺損傷的診斷有較大價值。
CT及MRCP檢查
CT是顯示腹膜後器官最佳的檢查方法,是判斷胰腺損傷最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其具有無創性及快速性,顯示胰腺實質優於B超,且可用於胰腺損傷後併發症和術後病人的監測。胰腺損傷的CT表現為胰腺實質不均勻或斷裂、血腫,腹腔內或腹膜後積液,脾靜脈與胰體間有液體分隔,左腎前筋膜增厚,腹膜後血腫等。但CT在判斷主胰管損傷方面診斷價值不大,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在診斷胰腺損傷方面與CT相同,在檢測主胰管損傷方面是一種無創、敏感性、特異性均較好的方法。對懷疑有胰腺損傷的病人進行MRCP檢查,胰管均能清晰顯示,對判定胰管損傷及損傷程度有較大的幫助,還可避免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術(ERCP)引起的一系列併發症。
ERCP檢查
ERCP不僅可以用於胰管損傷的診斷,而且可以用於治療,對於血流動力學穩定的病人可行急診ERCP檢查。ERCP診斷胰管損傷的準確率和特異性高達100%對胰管部分破裂的病人,還可進行微創的治療,如胰管內建入支架管等。但由於多數病人入院時病情較重,不允許行ERCP檢查及治療,故目前應用較少。
腹腔鏡檢查 雖然近年用腹腔鏡診斷腹部損傷的報告逐年增多,但由於胰腺的解剖位置以及患者合併傷的存在,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病情重者一般不予考慮應用
剖腹探查
病史和體檢是診斷胰腺損傷的基礎,而剖腹探查仍然是診斷胰腺損傷最可靠的方法。對懷疑有胰腺損傷的患者原則上均應行剖腹探查,在探查時首先處理危及生命的損傷。術中應仔細、系統、有序地探查腹腔內臟器,對腹膜後血腫、積氣、皂化斑、十二指腸周圍膽汁染色應高度懷疑胰腺損傷的可能,需切開胃結腸韌帶進入小網膜囊,全面仔細探查整個胰腺,注意胰腺包膜有無裂傷、出血點、血腫。必要時需開啟十二指腸側腹膜,探查胰頭。主胰管損傷術前確診較困難,手術探查時也易漏診。術中探查主胰管應使胰腺充分遊離,從前後兩面觀察,若見白色液體流出,肯定為主胰管損傷,這種現象越近胰頭越明顯。對懷疑有主胰管損傷者可行胰管造影或亞甲蘭注射法進一步確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