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毛毛,1歲半的寶寶,長的胖乎乎的,有著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眼睫毛,看著可愛極了,但他反覆喘息發作已經1年了,從出生開始,由於擔心孩子營養不夠,家人想盡辦法給孩子新增各種奶粉,4、5個月新增各種蛋類製品,但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孩子沒什麼原因出現了咳嗽、喘息,喘息每個月都要發作一兩次,咳嗽基本沒有間斷過,幾乎任何原因都可以引起她的劇烈咳嗽。家人帶著她做了很多檢查,也檢測了過敏原,但結果都是陰性。也服用過很多治療咳嗽、哮喘的藥物,但咳喘一直控制不住,直到不久前在醫生的堅持下做了食物不耐受檢測,檢測發現毛毛對雞蛋、奶粉重度不耐受。於是按照醫生囑咐,停食雞蛋和牛奶。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奇蹟發生了,毛毛的咳嗽開始逐漸減少,發作間歇延長,咳嗽的劇烈程度也慢慢減輕,一個月過去了,孩子喘息沒有再發作,而且這種狀態一直保持了下去。這下喜壞了毛毛的爺爺,他刻意到為孫子檢查的醫院,感謝為孫子診治的醫生:“真沒想到雞蛋、奶粉還會讓人生病,如果早些檢查就好了,可以少受多少罪呀!”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張建奎
【案例2】牛牛,6月齡,持續了兩個月的腹瀉使父母心急如焚,各種方法都無法止瀉。醫生推薦檢測食物不耐受,結果發現牛奶重度不耐受,醫生建議不喂牛奶,同時以母乳餵養並適當新增輔食以確保營養的攝入。牛牛的父母當天就不再給牛牛餵食牛奶,第二天,牛牛的腹瀉就奇蹟般地消失了。此後都未再復發。
【案例3】歡歡,4歲,從上幼兒園短短1年時間內,反覆感冒及化膿性扁桃體炎已經十餘次,其中還有2次肺炎,平均不到1個月生一次病,家長做了很多檢查,一度以為是孩子上幼兒園體質弱,幼兒園環境不好造成的,給孩子用了很多提高免疫的藥物,孩子仍然是體弱多病,家長甚至想到了讓孩子休學,偶然的機會,家長給孩子做了食物不耐受檢查,才發現孩子對肉類高度敏感,回憶起來,從上幼兒園害怕孩子吃不好,每天送孩子上學都會在書包內放上幾根火腿腸,醫師聽後批評了孩子的家長,懷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家長給孩子禁了葷,奇蹟出現了,一個月過去了,孩子沒有生病,2個月過去了,孩子身體還是很好。
【解析】很多人知道食物過敏是怎麼回事,卻對食物不耐受一頭霧水。“一個人的補品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毒藥。”在我國的傳統醫學中經常採用“忌口”一法來防治疾病。民間的“發物”學說更是家喻戶曉。而英國營養學會提出食物不耐受概念則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種複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統把進入人體內的某種或多種食物當成有害物質,從而針對這些物質產生過度的保護性免疫反應,產生食物特異性IgG抗體,IgG抗體與食物顆粒形成免疫複合物(Ⅲ型變態反應),可引起所有組織(包括血管)發生炎症反應,並表現為全身各系統的症狀與疾病。據統計,人群中約有50%的人存在對一種或多種食物的不耐受現象。嬰兒與兒童的發生率比成人高。
嬰幼兒最常見的症狀即胃腸道、呼吸的症狀,如腹痛、腹瀉、口臭、口腔潰瘍、噁心、胃腸脹氣、溼疹、蕁麻疹等。呼吸系統症狀,如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鼻竇炎,反覆呼吸道感染等。
英國營養學會提出食物不耐受概念:是對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包括免疫機制的過敏反應和酶缺乏、藥理作用以及其他一些未定義的作用;食物不耐受不包括細菌、黴菌、病毒、化學毒物、刺激性食物的毒性反應和主觀厭惡某種食物的心理反應。食物不耐受的發生率很高,據統計,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會對某種或幾種食物產生不耐受,然而由於其緩慢的致病過程和長期的慢性症狀很少被人們發現或誤診。
由於個體差異,許多食物因為體內缺乏相應的酶而無法被完全消化,從而導致免疫反應的發生,產生食物特異性的IgG抗體,與不耐受食物分子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於體內。如果不能及時改變飲食結構,不耐受的食物會繼續形成複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狀並不斷繼續下去,免疫系統超負荷,致使人體各系統出現一系列症狀疾病。
一提起食物引起的身體疾病,人們首先會聯想到食物過敏,然而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有著本質的區別。通常的“食物過敏”其實屬於第Ⅰ型過敏,是速髮型過敏,患者進食某種食物後半小時內會出現面板、黏膜發癢、腫脹等症狀,用藥物治療後症狀緩解快,其主要影響的是面板、呼吸道和消化系統,敏感食物也多為不常吃食物,多為長期過敏,須進行免疫及對症治療。而食物不耐受與第Ⅰ型過敏的過敏發病機制不同,隱匿性更強一些,“慢慢發力”,免疫複合物往往要在人體長期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感到不適,全身各個系統都有可能出現問題。由於敏感食物多為喜食食物,只要採取忌食後6個月,症狀多能消除。
任何食物都有引發食物不耐受的可能,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不耐受的食物也不同,對牛奶、雞蛋白不耐受的人最多
特別提醒:反覆症狀治療無效,不妨做食物不耐受檢測
由於食物不耐受致病過程緩慢、症狀不明確,有些人面板過敏、腸胃不適就去面板科、消化內科檢查,幾乎不會把這些症狀與“吃不了某種食物”聯絡起來。如果身體某個部位總是反反覆覆出現某個或某幾個症狀,但又找不到原因,常規治療沒效果的人不妨到過敏反應科接受“食物不耐受”檢測,看看是否對某些食物不耐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