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主治醫師 姚衛傑

  中醫理論認為,人有五臟六腑。五臟即腎、心、肝、脾、肺;六腑即胃、大腸、小腸、膀胱、膽、三焦。五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六腑與之配合,並通過經絡而執行氣血,協調陰陽,聯絡四肢百骸、皮毛筋骨、肌肉血脈、五官九竅等,使之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耳為五官之一,耳殼露於頭側,耳竅內通於腦,它的生理功能的發揮,以及病理病症的產生,與臟腑均有關係。
  1、腎:耳為腎所主。腎氣通於耳。只有腎氣充盈,精氣調和,耳才能行使其正常生理功能。反之,腎精虧損,髓海不足,耳竅失於榮養,則有平衡感覺障礙,如自覺天旋地轉,自身動盪不安,以及耳鳴、耳聾、嘔吐等一系列症狀。臨床上,腎功能失調的病理變化,多產生耳鳴、耳聾、眩暈、耳內脹塞、膿耳日久等虛性證候。
  2、心:耳為腎之竅,又為心之奇竅,心主火,腎主水,心火與腎水相互制約,共同維護耳的功能。若心腎失調,腎水虧虛,心火亢盛;或心血不足,不榮於耳,均可導致耳病。古人云:“憂愁思慮則傷心,心虛血耗,必致耳聾、耳鳴。”
  3、肝:中醫有“肝腎同源”之說,兩者在生理方面的相互關係極為密切。肝需要腎陰的滋養,賴以保持陰陽平衡;反之,水谷精微需要通過肝的疏洩作用,才能不斷地產生腎陽。由於肝腎關係密切,構成耳與肝之間的一定聯絡。主要表現為,只有肝氣條達,陰陽平衡,才能保持聽戶清靜,耳聰腦寧。反之,若肝氣上逆,陰虛肝旺等,則會引起聽戶失聰、耳鳴、眩轉等症。

  4、脾: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耳的功能與脾有關。脾的功能旺盛,生化之源充足,運化有力,清氣上升,濁陰下降,耳竅得其滋養而清寧,聽力聰敏而無病。若脾氣虛,不能上奉於耳,則耳易得病,引起耳鳴、眩暈等症。
  5、肺:耳與肺也有一定的關係。臨床上,耳病初起,常出現邪在衛表的肺經症狀。
  由此可見,從中醫理論來講,耳鳴的產生與人體五臟皆有關係,所以認為耳鳴是由腎虛引起的是片面的,而且有時候部分患者往往會濫用補腎的藥物,以至於延誤病情。應四診合參,辯證論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