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患者下肢在功能恢復過程中常出現足下垂和足內翻的異常姿勢,拖延了步行訓練,儘管患者不能控制足的運動,治療師可以利用彈力繃帶牢固的纏繞在患者鞋外,使踝關節處於背伸並防止防止內翻,進而儘早進行步行訓練,同時可以預防踝扭傷的發生。本研究通過利用繃帶控制踝關節進行康復訓練來探討其對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張偉
1 物件與方法
1.1 研究物件 2010 年1月―2011 年1月在我科住院康復的腦卒中偏癱患者 80 例,均為第一次腦卒中1―3個月內伴有慢性偏癱的患者,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診斷標準[1] ,CT 或經MRI 確診為腦梗死或腦出血,入選標準為:能夠達到站立平衡1級,排除其他影響步行能力的神經肌肉骨骼疾病等因素:如帕金斯病、震顫、不自主運動、骨關節病等,並排除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不足以及認知障礙和不配合實驗者。患者或家屬均簽署受試知情同意書。將 80 例患者以抽籤的方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 40 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 1。
表1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
例數
性別(例)
腦出血(例)
腦梗塞(例)
平均年齡(歲)
男
女
治療組
40
26
14
18
22
57.4±(12.3)
對照組
40
28
12
17
23
56.3±(13.8)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運動再學習技術[2]為主的常規訓練和日常生活訓練,配合鍼灸、中藥燻蒸、功能性電刺激,以上治療每日1次,40min/次,5次/周,共治療8周。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在訓練時用繃帶控制踝關節,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坐在椅子上,膝關節成直角,足跟穩固的放在地板上,治療師跪在患者前面抑制足的痙攣,並用膝支援起患者的足趾,使踝關節保持在背伸位,治療師用繃帶在足前段纏繞兩圈使之固定良好,纏繞的方向是由足內側經足底向外側,然後從鞋外側緣向上拉緊繃帶,橫過踝前方並繞在踝關節上,同時用力向下壓患者的膝,防止足跟抬離地面,繃帶纏繞踝關節時不要拉緊,只在纏繞鞋底時拉緊,繃帶連續纏繞,並沿著鞋底從第五趾骨頭水平向鞋跟擴充套件,但不覆蓋鞋跟,以免繃帶滑脫。
1.3 評定標準 在8周的康復訓練結束後,對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評定,採用Fugl-Meyer評定法[3](Fugl-Meyer Assessment)評定下肢運動功能評分,Barthel指數評定[4],10米步行時間評定,10米步行時間超過360秒的,按360秒來計算。所有的評定由1名治療師來評定。
1.4 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17.0統計軟體分析,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8周的治療後各項評定較治療前均有明顯的進步,差異性有顯著意義(P0.01),治療後Barthel指數兩組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Fugl-Meyer下肢運動功能評定和10m步行時間比較,治療組明顯好於對照組法療組(P0.01),見表2。
表2兩組患者評定結果比較(±s)
治療前 治療後
Fugl-Meyer
治療組 9.53±6.37 24.26±11.59
對照組 10.09±5.17 18.78±10.03
Barthel
治療組 37.22±29.39 82.51±17.29
對照組 37.29±18.85 75.33±22.69
10米步行時間
治療組 322.46±146.19 89.56±145.36
對照組 315.12±125.40 155.62±185.46
3 討論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中風患者的死亡率已經明顯降低,但是至殘率依然很高,其中步行能力的障礙尤其常見。有文獻報道,腦卒中患者半數以上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5] 。通過康復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提高生活、工作能力,減輕患者功能障礙的程度,從而回歸家庭、社會。早期康復介入能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運動能力和ADL能力[6-8] 。因此,儘早的對患者進行步行能力訓練有助於患者的行走能力的提高。
為了使患者有一個正確的步行模式,踝關節和足趾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背伸,同時還要能抑制脛前肌的強烈牽拉使足背伸產生內翻。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步行的各個環節需要分別得到練習,一般能夠克服存在的障礙,在患者能充分控制之前,必須維持足的正確體位,否則患者不可能自由的行走,並可能有損害踝關節的危險。如果不能充分主動背伸踝關節,患者就會過度屈起整個偏癱腿,使得足趾抬離地面,以致擺動期扭曲並失去行走的自然節奏。
使用繃帶纏繞在患者的鞋外來控制踝關節,不像踝足矯形器那樣直接接觸足部,患足仍然可以在鞋內有正常行走的體驗。通過繃帶的控制,治療組的患者可以儘早的維持正確體位,使踝關節有效地減少內翻和足下垂,所以,也就能夠比對照組的患者更快的進行步行訓練,同時有效的較少不良步行模式的形成。通過本研究也證明了通過8周的治療,兩組治療前後比較Fugl-Meyer指數、Barthel指數、10米步行時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治療組的步行能也明顯優於對照組。
總之,用繃帶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控制踝關節,對步行能力的提高是明顯積極效的。
參考文獻
[1] 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誌,1996,29:379.
[2] 勵建安,王彤.康復醫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65――268.
[3] 殷秀珍,黃永禧.現代康復醫學診療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和中國協和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1.
[4] 錢珊,王蜀昌,陳志勇,等.流程化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Barthel指數的影響[J].2005,9(5):152.
[5] 龐思思,陳喜至,羅華,等.早期康復介入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誌,2008,23(6):546―547.
[6] 張東君,朱士文,崔貴祥,等.早期與晚期康復對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誌,2004,19(8):588―590.
[7] 鄭舒暢,朱士文,李義召,等.早期減重平板步行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影響[J].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