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醫院內醫學康復與學校內教育康復及家庭康復相結合的新模式。方法組織跨相關專業人員對57例多動症患兒進行評估和觀察,制定包括醫學康復、教育康復、家庭康復及日常飲食注意事項等綜合康復方案並實施。結果接受康復治療的多數患兒多動指數明顯降低,注意力和學習成績也有明顯提高,在醫學康復中表現得更配合。結論醫院內醫學康復與學校內教育康復及家庭康復相結合是治療兒童多動症的新模式和有效方法。
兒童多動症又稱少兒多動症、腦功能輕微失調、注意缺陷障礙等,是以與年齡不相稱的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衝動為主要特徵的行為障礙,其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學習困難,運動功能不協調及心理異常。患病率為3%~10%,其中男孩是女孩的3倍以上,男童發病率明顯高於女童。其原因之一可能與男童更易有衝動和攻擊行為,並且容易伴隨品行方面的問題,而更為人們所注意有關。
1、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共觀察57例,系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本院小兒腦病康復科門診和住院患者。其中男孩42例,女孩15例,男女比例為2.8:1;年齡最小3歲,最大14歲;學齡前期36例,學齡期21例;病程6個月~3年;28例伴有腦電圖異常,37伴有腦供血不足。
(2)診斷及納入標準:參照美國精神病協會《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中的兒童多動症的診斷標準。
(3)排除標準:
(1)其他影響兒童多動的疾患;
(2)未按治療方案執行者;
(3)治療未滿3個月者。
(4)方法:採用鍼灸、耳穴、感覺統合和引導式教育等醫療康復結合學校(幼兒園及中小學)教育和家庭康復的綜合方法治療3個月。
(5)療效判定標準 以治療前及3個月後作為觀察時點,參照《最新國內外疾病診斷標準》中制定的臨床療效標準及Conners量表的減分率評定療效。痊癒:主要症狀消失,多動指數評分減少>80%,學習成績顯著提高;顯效:主要症狀明顯改善,多動指數評分減少>50%,學習成績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主要症狀改善,多動指數評分減少>30%,學習成績改善,但不穩定;無效:上述症狀或指標無改善或惡化。
2、結果
所治療的57例患者中,痊癒20例(35.09%),顯效14例(24.74%),有效18例(31.58%),無效5例(8.59%),總有效率為(91.41%)。
3、討論
(1)進行常規醫療:
舉辦健康講座,普及基本知識多動症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衝動等行為在學校表現為干擾行為及學習落後,老師會錯誤地認為孩子自身不能控制的衝動行為是其故意而為,有意無意地疏遠這些孩子。身處校外的父母看不到這些,就造成了家長和教師的矛盾,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家長認為老師太敏感、沒有愛心,沒有能力較好孩子,對孩子有成見;老師卻認為父母太散漫、對孩子漠不關心,家教差。
到學校舉辦講座,介紹兒童多動症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臨床干預等知識,使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家長及相關部門對本病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使老師認識到本病產生的特殊背景,不能將患兒的過激行為和學習困難歸咎於父母,理解患兒的過激行為,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有組織、有規律、直接而特定的方式指導這樣的兒童治療,使多動兒童獲得適當的教育,以利其身心健康發展和康復。
(2)改變家長:“醫學的盡頭才是教育的開端”的陳舊觀念,醫療和教育同時進行。如果家長在求醫的過程中只重視醫療康復,而忽視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培養這些非智力因素對於多動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起到的至關重要作用,也會給醫療康復也帶來阻礙。引導式教育對處理自傷、破壞性行為、尖叫等異常行為問題可採取使注意力發生轉移的方式逐漸降低異常行為發生頻率,直至消失。
(3)學校的教育康復
學校作為殘疾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是聯絡各方的紐帶。加強醫院、家庭與中小學校的合作,建立支援網路,進行以醫生為主,家長和中小學教師為輔的治療體系,這種合作方式在帶動醫療研究工作開展的同時,也為這種治療模式的應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多動兒童缺乏自我抑制能力,在與教師和同學發生矛盾時會頻繁地表現出攻擊性行為,他們的不良衝動行為和不加思考的動作會給老師和同學帶來諸多的麻煩。因此他們很容易被他人排斥,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教師應循序漸進,做到了解和理解患兒,做患兒的朋友,實行鍼對性強的重複直觀教育;對有利於孩子發展的事要予以肯定和增強,對其學業的進步給予高度的關注;禁止做歧視性的干預,例如,單獨坐和當著父母的面批評他;運用規矩簡單的遊戲方法,儘量使語言、認知學習有趣生動;加強對兒童多動症患者的關注和鼓勵,促使患兒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為他們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提升他們的能力,對克服自卑、膽小的心理障礙有很好的作用。
家庭康復
發育兒科學認為不良的家庭環境和父母養育方式不當容易使兒童出現多動症狀或加重已有的症狀,緊張的家庭關係,喧鬧的活動環境,對多動症患者來說,不僅會加重他們自卑、憂慮、孤僻或反抗心理也影響著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家長是兒童最主要的教育者,是兒童生活中最早遇到的重要的人,與醫院和學校共同參與患兒的治療,可為兒童的發展構建和諧的教育環境,促進兒童積極健康發展,可以維持和鞏固患兒的康復效果,因此家庭康復訓練顯得尤為重要。為兒童營造安寧和諧的活動環境是多動症兒童治療的前提。這就要求家長必須具備良好心理素質,要耐心細緻,因人而異地好患兒的心理工作,將訓練融入遊戲之中,方式以易被患兒接受為主,培養患兒的訓練興趣,切忌強迫訓練。
家長還應該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陪孩子做遊戲,內容、規則由患兒制定;多和孩子說正面的活,在不影響遊戲進行的前提下,也可以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善意。但患兒有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時,給出明確的反應並背向患兒,以冷靜而堅定的語氣告知孩子游戲已經結束了;輕微的不良行為可不予理睬。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合適的作息時間規律,每天安排一定時間的戶外鍛鍊,既可強健體魄又可消耗多餘的精力,避免家庭中、課堂上活動過多難以控制,使多動行為、睡眠得到改善,增加依從性和模仿性。飲食上避免食用含穀氨酸、水楊酸鹽、食品調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鉛、鋁汙染的食物以免誘發或加重本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