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轉子間和股骨轉子下骨折,是一類多發和常見的骨折型別,多見於老年人,而年輕人多是因巨大的暴力作用引發,併發症多,傷情嚴重,因而對此型別骨折的治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3月~2005年5月我們採用AO動力髁螺釘(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 )內固定治療股骨近端骨折35例,經術後隨訪,臨床療效滿意。現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齡21~88歲,平均66歲,車禍4例,自行摔傷29例,墜落傷2例,左側26例,右側9例,均為閉合性骨折,傷後來診時間2小時~7天者33例,21天、30天者各1例。按AO[1]分類,A1.1型2例,A3.1型5例,A3.2型8例,A3.3型10例,轉子下骨折8例,轉子下骨折合併轉子間骨折2例。合併有糖尿病6例,高血壓10例,心臟疾患18例,腦血栓3例,其它部位骨折者3例。
2、治療方法
2.1 術前處理閉合性股骨近端骨折無其它合併傷者,應常規給予即時的皮牽引,移位畸形嚴重者,應行骨牽引,既緩解了創傷初期的疼痛,又利於骨折的復位。同時積極完善術前各項輔助檢查,及時治療合併症。待病情穩定後擇期手術治療。
2.2 手術方法採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臥位,術區常規消毒鋪巾,患側臀部墊高30°,取患側股骨近端外側切口,逐層切開,自股外側肌後側行骨膜下剝離,向前牽開,即可顯露股骨近端及大轉子。於G型臂x線機透視下行骨折端的復位,應儘可能的採用間接復位技術,以減少折端血供的破壞,利於骨折的癒合。透視下見骨折復位滿意後,於大轉子上1.0cm處利用95°導向器轉入1枚導針,正位透視下顯示導針應平行於股骨頸的軸,位於股骨頭的下1/3 ,軸位顯示導針應位於股骨頭頸中線偏後方,導針的深度應位於股骨頭皮質下1.0cm~1.5cm,測深後調整DCS三聯擴孔器的長度,並沿導針擴孔,攻絲後擰入適當長度的髁螺釘。安裝合適的套筒鋼板,並用配套的螺絲釘將鋼板和股骨幹牢固固定,最後用擰入加壓螺釘給予折端適度的加壓。如合併有小轉子的骨折,且骨折塊較大時,應給予拉力螺釘固定,以恢復內側骨皮質的完整性。沖洗術區,放置負壓引流管,逐層閉合切口。
2.3術後處理術後給予連續硬膜外麻醉後常規護理,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中藥口服,藥用當歸、續斷、威靈仙、紅花、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柴胡、黃芩、赤芍、羌活加減,配合抗生素藥物預防感染。患者應保持仰臥位,患肢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術後即囑患者行患肢的股四頭肌及踝關節的功能鍛鍊,以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術後24~48小時刀口常規外科換藥,拔除負壓引流管。給予患肢CPM機鍛鍊。根據患者骨質情況及術中固定的牢固程度,一般2~4周後即可下床扶雙柺患肢部分負重活動,不盤腿,不側臥。
3、治療結果
本組35例術後拍攝x線片顯示骨折解剖復位者28例,近解剖復位者5例,功能復位者2例,動力髁螺釘固定牢固。34例手術切口Ⅰ期癒合,1例出現切口的延遲癒合。本組有33例術後隨訪,隨訪最短4個月,最長10個月,平均6個月,拍攝x線片顯示均達到骨性癒合,平均癒合時間5個月(3個月~6個月)。無1例死亡,2例出現Ⅰ度的褥瘡(經對症治療後痊癒)。療效評價按照Harris髖關節功能標準評定[3]:優22例,良9例,優良率93.9%。
4、討論
4.1 治療方法的選擇股骨近端骨折多發於老年人,平均發病年齡較股骨頸骨折高8歲,此年齡段的患者或多或少都合併有內科疾患,如心臟病變,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變,本身生活質量就不高,加之傳統的臥床制動或持續牽引治療導致的臥床併發症,無異於雪上加霜,故早期的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有著較高的病死率。
據統計對比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組患者的死亡率,發現保守治療組的死亡率為41%,而手術治療組的死亡率為13%。而本組的4例年輕病人均系車禍引起,併發有其它部位的損傷,骨折多呈粉碎性,穩定性差,故堅強的內固定和早期的患肢功能鍛鍊,更有利於患者的病情恢復,減輕護理壓力。而從股骨近端的解剖關係來看,區域性分佈著合理而複雜的骨小樑,是承載人體活動的重要部位,不良的對位會造成骨折的不癒合或髖內、外翻,導致肢體的傷殘,因而良好的復位、堅強的內固定以及早期的功能鍛鍊就顯得異常重要,而保守治療往往難以達到要求。
4.2 生物力學原理動力髁螺釘是由動力加壓螺釘,95°套筒髁鋼板,尾部加壓釘以及配套的皮質骨螺釘組成。動力加壓螺釘為半螺紋設計,與95°套筒髁鋼板之間在受力作用時有滑動加壓趨勢,既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又使骨折端更趨於穩定。而套筒髁鋼板放置於股骨轉子部的外側皮質上,有效的承載了張應力的負荷,具備了張力帶的作用,使骨折端更穩定,患者可早期行肢體的功能鍛鍊。
4.3 圍手術期的幾點體會
①術前應積極治療合併症,因患病者多為老年患者,往往合併有內科疾患,術前進行鍼對性治療,將手術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概率降到最低,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亦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②手術當中,當顯露股外側肌後,應由其後緣作骨膜下剝離,向前牽開以顯露股骨近端及大轉子。應儘量避免自股外側肌纖維之間分離進入,造成術區過多的出血。
③術中骨折端儘可能利用間接復位技術,減少區域性軟組織的剝離,以利於骨折的癒合。
④髁螺釘進入股骨頭的深度應達到關節軟骨面下0.5cm~1.0cm,並通過抗張力和抗壓力骨小樑的交叉部位,才能更有效的控制骨折近端。同時應注意髁螺釘在骨折近端的位置要儘可能的高,以使近折端可以獲得更多的螺絲釘固定,使內固定更加牢固。
⑤內固定物的機械強度和設計上的合理性固然重要,但不應單純依賴內固定的強度,而應達到骨折穩定的復位,這才是維持內固定效果的必要條件。
尤其應注意對骨折內側骨皮質完整性的恢復,以減少後期發生髖內翻的機率,而這多體現在對股骨小轉子的復位上,術中將股骨小轉子復位後,可給予1~2枚拉力螺釘固定,必要時可行植骨以求恢復內側皮質的完整性。如果手術當中骨折難以達到解剖復位,此時可將遠折端向內移位,依靠股骨距支撐,使力臂縮短,以增強骨折的穩定性和內固定效果。
⑥術後早期的功能鍛鍊是肢體恢復的必要條件,可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的收縮練習,如內固定牢靠,可行下肢CPM機的鍛鍊,防止患肢肌肉出現廢用性萎縮,預防長期制動出現膝關節的粘連。但應避免患肢的內收練習以及患者的習慣性側身臥床。
手術適應症的選擇內固定物的選擇,根據生物力學要求應具備和骨相同的抗彎曲強度,抗扭轉剛度,形態設計應符合區域性生物力學要求。
DCS可有效地固定股骨近端骨折,起到良好的動力加壓作用,同時DCS還具有固定強度高,承重能力大,手術創傷小,出血少等優點,因而正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以及患者的青睞。
但DCS治療股骨近端骨折並非萬能鑰匙,臨床應用時應掌握其嚴格的適應症。一般來說,按AO的分類,大多數A3骨折適用於動力髁螺釘固定,鋼板部分的加壓以及抗張力作用,使骨折的固定更加穩定。本組35例中,A3型的就有23例。
部分股骨轉子下骨折亦是動力髁螺釘固定的適應症,本組35例中,轉子下骨折8例,均起到了良好的固定作用,解決了早期轉子下骨折內固定物不夠堅強的問題。而對於股骨近端複雜的骨折,動力髁螺釘更顯示出其優越的固定作用,本組有2例股骨轉子下合併轉子間的骨折,僅使用單純的動力髁螺釘,即獲得了可靠的固定,無需輔助其它內固定材料,療效可靠。
A1型骨折大多數應用動力髖螺釘即可,而本組2例A1.1型均存在髖螺釘進針點處骨皮質的不完整,而髁螺釘進針點即股骨大轉子區骨皮質良好的特點,故我們應用了動力髁螺釘,亦獲得的良好的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