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癌症的健康負擔逐年增長,每年超過 160 萬人診斷為癌症,120萬因癌症而死亡。與其他大多數國家一樣,乳腺癌也成為了中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中國乳腺癌新發數量和死亡數量分別佔全世界的 12.2%和9.6%。中國對全球的“貢獻率”逐步增加,主要歸因於中國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
這篇綜述,我們將概述中國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著重從流行病學和社會經濟學方面強調差異,並發現不同人群治療機會的差距。
發病率
全球腫瘤流行病統計資料(GLOBOCAN)認為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年齡標化率(ASR)為每 10萬人 21.6例。根據中國國家腫瘤登記中心的資料,乳腺癌是城市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是農村女性第四大常見癌症。城市地區的 ASR(34.3 例 /10 萬女性)是農村地區的2倍(17.0 例 /10 萬女性)。
社會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發病率最高,廣州乳腺癌 ASR 為 46.6 例 /10 萬女性,這一比率與日本接近(ASR:42.7 例/10萬女性)。相反,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乳腺癌 ASR 可低於 7.94 例 /10 萬女性。
在中國,診斷為乳腺癌的平均年齡為 45-55 歲,比西方女性更加年輕。來自上海和北京的資料顯示了乳腺癌的兩個發病高峰,第一個出現在45-55歲之間,另一個出現在 70-74 歲之間,並且診斷為乳腺癌的中位年齡有逐漸增大的趨勢。2008 年,中國 16.6% 的乳腺癌患者年齡大於等於 65 歲(美國為42.6%),到 2030 年,這一數字將提高到 27.0%。
乳腺癌的年齡分
注:資料比較了 2008 年中國和美國乳腺癌年齡分佈,並估計了中國 2020 年和 2030 年乳腺癌年齡分佈,資料來源 WHO 中國國家概況之所以會出現45-55歲這個特定發病高峰,也許是因為存在著出生佇列效應。在多數出生佇列中普遍存在著月經和生育模式變化,以及其他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影響。相似的出生佇列效應在臺灣和香港已經有報道,這一效應使得危險因子作用在年齡較輕的女性中凸顯。
死亡率
2008年,GLOBOCAN 報道,乳腺癌是繼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之後,第六大中國女性癌症死亡原因,ASR 為 5.7 例/10萬女性。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城鄉地區乳腺癌死亡率逐漸增長,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癌症登記資料逐漸提高。城市地區的 ASR 為 7.2 例/10萬女性比農村地區(ASR:4.9 例 /10 萬女性)高46.9%。
我們推測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在經濟欠發達的內陸農村地區比較低,而在社會經濟較好的地區生存率將會與上海地區接近。為了消除差距,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並明確產生的原因。
中國女性乳腺癌危險因素
中國女性乳腺癌危險因素僅有部分與高收入國家的一致。與西方相同的部分包括:生殖和激素因素例如月經年限長(初潮較早或絕經推遲),從未生育,初產年齡推遲,母乳餵養受限。在中國人群中這些因素緩慢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風險。生育率下降(一定程度是因為獨生子女政策)也能間接影響乳腺癌風險(例如縮短母乳餵養時間)。
在中國,多次生育與絕經後婦女乳腺癌低風險相關(比值比 OR,0.69;95%CI,0.52-0.91)。中國總和生育率(每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數)從1950-1955 年的 6.0 下降至 2010 年的 1.6。富裕的沿海城市總和生育率最低。
篩查和早期診斷乳腺癌
50歲前進行乳腺X線檢查是否有益還存在爭議,然而,中國 57% 的患者都在這個年齡段。這一結果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乳腺X線檢查的成本效果研究在西方女性中沒有中國女性中那樣令人信服。
在北京做的一項研究發現,僅有 5.2% 新發乳腺癌病例是通過定期乳房 X 線篩查發現的,而82.1%的女性發現患乳腺癌時已經有明顯的症狀了。通過篩查發現的乳腺癌在美國這一比例高達60%左右中國還需進一步提高公眾認知,繼續研究乳腺 X 線檢查和乳腺臨床體檢在乳腺癌早期發現中的作用,提供更多可用的醫療服務,以便中國女性願意接受篩查。
臨床診斷
1、診斷年齡
中國女性診斷為乳腺癌的中位年齡是48-50歲,相比於美國的64歲。中國女性患者中 57.4% 的人不到50歲就被診斷為乳腺癌,62.9%的女性被診斷為乳腺癌時還未絕經。然而,中位診斷年齡在持續增加。
2、診斷時分期和推遲早期檢測
晚期乳腺癌的頻發是造成美國非洲裔女性和白種女性生存率差異的主要原因。一項中國多中心全國範圍的研究顯示,診斷為乳腺癌時,15.7%的病人處在Ⅰ期,44.9% 處在Ⅱ期,18.7% 處在Ⅲ期,2.4%處在Ⅳ期。相比於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女性呈現更多的是Ⅲ期和Ⅳ期,上層女性更多呈現的是Ⅰ期和Ⅱ期。
3、診斷和病理學報告
雖然影像引導下穿刺活檢是診斷原發性乳腺癌的金標準,但是來自北京的資料,34.1% 的病人通過空心針穿刺活檢診斷出乳腺癌,19.0%通過細針穿刺抽吸細胞學檢查,46.9%通過術中組織冷凍活檢。雖然這一資料不能代表整個中國,但是來自這樣一個發達城市的資料已經表明了在診斷原發乳腺癌的缺陷。
總的來說,亞洲國家的乳腺腫瘤分子和基因特點與白種人相似。激素受體陽性的患病率相比於白種人的超過70%,中國女性患者中相對較低,大約為50-60%,也許是由於中國受影響人群年齡更輕。這一觀點得到了如下事實的支援,中國雌性激素受體陽性疾病的發病率逐漸提高,與診斷年齡不斷增長的乳腺癌相似。
在北京,甚至有8.9%的病人無法接受 HER2 的檢測,接近 10% 的患者樣本免疫組化結果含糊不清,又未進一步原位熒光雜交法檢測HER2。中國已經發布 HER2 標準化檢測指南,並建立了網上系統(Pathology Teleconsult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Center see http://www.mpathology.cn)以幫助提高 HER2 檢測的準確性。即便如此,還需要在準確測量上下功夫。
乳腺癌治療
1、手術
乳腺癌最佳治療的及時性與有效性影響臨床療效,但是在中國這兩點差異比較大。不同地區不同醫院治療乳腺癌所採用的手術方式有很大差別。從90年代起,保乳手術(只要有可能)便成為了參考指南推薦的手術治療方式。
為了提高前哨淋巴結活檢的比率,中國乳腺癌臨床協作組開展的一項持續研究(CBCSG001),將術前淋巴結閃爍成像和前哨淋巴結活檢病例報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納入為次要研究終點。
2、放射治療
中國回顧性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全國範圍內僅有 27% 的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作為初級治療的一部分,這一比率低於其他國家(例如,韓國為40%,荷蘭為 58-68%,巴西為 76%)
在中國,藥物報銷政策對於最佳系統療法選擇上影響巨大。許多藥沒有涵蓋在醫療保險之中,這無形中增加了病人自掏腰包的花費。缺失獲得新藥的途徑也限制了轉移性疾病系統治療的選擇範圍。
3、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療
中國缺乏一般健康治療和臨終治療的支援。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研究,中國的臨終治療和姑息治療專案開展不佳,在 40 個國家中排名 37 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