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板
(1)胎脂:出生後。面板覆蓋一層灰白色胎脂,有保護面板的作用。胎脂的多少有個體差異,生後數小時漸被吸收,但皺褶處胎脂宜用溫開水輕輕擦去。胎脂若成黃色,提示有黃疸、窒息或過期產存在。
(2)黃疸:生理性黃疸多在生後2-3天出現。一般持續一週後消失。
(3)水腫:生後3-5日,在手、足、小腿、恥骨區及眼窩等處易出現水腫,2-3天后消失,與新生兒水代謝不穩定有關。侷限於女嬰下肢的侷限性水腫提示Tunner綜合徵的可能。
(4)新生兒紅斑:常在生後1-2天內出現。原因不明。皮疹呈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斑丘疹,散佈於頭面部、軀幹及四肢。嬰兒無不適感。皮疹多在1-2天內迅速消退。
(5)毛囊炎:為突起的膿皰,周圍有很窄的紅暈,以頸根、腋窩、耳後、肘曲分佈較多,數日內消退。
(6)粟粒疹:在鼻尖、鼻翼、頰、顏面等處,常可見到因皮脂腺堆積形成針頭樣黃白色的粟粒疹,脫皮後自然消失。
(7)汗皰疹:炎熱季節,常在前胸、前額等處見針頭大小的汗皰疹,又稱白痱。因新生兒汗腺功能欠佳所致。
(8)青記:一些新生兒在背部、臀部常有藍綠色色斑,此為特殊色素細胞沉著所致,俗稱青記或胎生青痣。隨年齡增長而漸退。
(9)鬆紅斑:為分佈於新生兒前額和眼瞼上的微血管痣,數月內可消失。
2、頭面部
(1)顱骨:顱骨軟,骨縫未閉,具有前囟及後囟,有時在前後囟指尖可觸到第三囟門。前囟直徑通常為2-100px2,後囟一般只能容納指尖。囟門過大常見於腦積水、佝僂病及宮內感染患兒。出生時因顱骨受產道擠壓,常有不同程度的變形,骨縫可重疊。頂先露分娩的新生兒頭部可顯得狹長,先露部位經常見到水腫和瘀塊,幾天內可褪去。有頭顱血腫的新生兒頭部可表現為囊腫樣的腫塊,通常需2-3個月內消散。
(2)眼:生後第一天,眼經常閉合,有時一睜一閉,與眼運動功能尚未銣調有關。有難產史者有時可見球結膜下出血或虹膜邊緣一週呈紅紫色,多因毛細血管瘀血或破裂所致,可在數日後吸收。雙眼上斜或內眥贅皮應疑有21三體綜合徵。伴有眼瞼水腫和大量膿性分泌物常是淋球菌感染的典型表現。大面積角膜混濁伴有高眼球張力則是先天性青光跟的指徵。正常瞳孔反射呈紅色,若呈白色者提示有白內障、腫瘤或視網膜病的可能。
(3)鼻:鼻樑低,因鼻骨軟而易彎,可見歪斜,但以後不留畸形。新生兒用鼻呼吸。若後鼻孔閉鎖畸形,出生後可立即表現嚴重呼吸窘迫。先天性梅毒患兒出生後可表現鼻塞、張口呼吸,鼻前庭面板溼疹樣潰瘍。
(4)口腔:口脣面板和粘膜分界清,粘膜紅潤,牙齦上可見由上皮細胞堆集或為粘液包囊的黃白色小顆粒,俗稱“板牙”,或“馬牙”,可存在較長時期,切勿挑破以防感染。硬顎中線上可見大小不等(約2~4mm)的黃色小結節(彭氏珠),亦繫上皮細胞堆集而成,數週後消退。舌繫帶有個體差異,或薄或厚,或緊或鬆。兩側頰部各有一個隆起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有利於吸吮乳汁,不可挑破。巨舌症提示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有Beckwith綜合徵的可能。有時可見到脣裂或顎裂。小下頜要想到PierreRobin綜合徵的可能。
(5)耳:其外形、大小、結構、堅硬度與遺傳及成熟度有關,愈成熟耳軟骨愈硬。耳輪低於眶耳線稱為低位耳,在一些綜合徵中可見到。
3、頸部
甚短,頸部皺褶深而潮溼,易糜爛。有時可見到胸鎖乳突肌血腫,可導致其後發生斜頸。頸後面板過度摺疊呈頸蹼狀,為Turner綜合徵的體徵之一。
4、胸部
多呈圓柱形,劍突尖有時上翹,在肋軟骨交接處可觸及串殊。新生兒呈膈肌型呼吸,有時可見潮式呼吸,生後4-7天常見有乳
腺增大,如蠶豆或核桃大小,或見黑色乳暈區及泌乳,2-3周可消退,此是由於母體內分泌的影響所致,切不可擠壓以防感染。
5、腹部
多稍隆起,早產兒因腹壁甚薄,可見到腸型。肝臟軟,在鎖骨中線肋緣下50px,脾臟有時剛觸及。生後臍帶經無菌結紮後,一般1-7天脫落,脫落前應檢查紗布有無滲血。脫落後臍部應保持乾燥。有時可見到臍疝。
6、生殖器
生後陰囊或陰阜常有輕重不等的水腫,數日後消退。兩側睪丸多下降,也有在腹股溝中,或異位於會陰、股內側筋膜或恥骨上筋膜等處。有時可見一側或雙側鞘膜積液,常於生後2個月內吸收。一些女嬰在生後5-7天可有灰白色牯液分泌物從陰道流出,可持續兩週,有時為血性,俗稱“假月經”。此是由於因分娩後母體雌激素對胎兒影響中斷所致。生殖器色澤增深,多與先天性腎上腺增生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