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主任醫師 王太增

  
  1、吻合方式及操作技巧是術後吻合口瘻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2、感染和營養不良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
  3、三管(胸管、胃管、營養管)暢通是治療的關鍵所在。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表現與診斷
  臨床表現因吻合口部位和瘻發生時間不同而不同。胸內早期瘻多發生在術後3~6天,症狀較重,體溫升高達39以上,單純退熱藥不易控制,脈搏心率加快,胸痛、胸悶、呼吸困難。聽診術側呼吸音減弱,叩診區域性濁音或鼓音,胸腔穿刺可抽出氣體及混濁酸臭的稀薄膿液或胃液。血化驗示白細胞增高,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X光透視下造影檢查見造影劑自吻合口外溢即可確診。
  瘻發生的時間愈晚,症狀愈輕,有的僅表現為持續低熱,造影檢查可發現小瘻口。本組有3例晚期小瘻,其中2例無任何症狀,常規吻合口造影時發現線狀瘻口,周圍無明顯炎症陰影,1例持續低熱,造影發現小瘻及吻合口旁直徑約2.0cm的包裹性小膿腔,改變體位,造影劑可返回胃內。頸部吻合口瘻全身症狀多不明顯,可有體溫升高,白細胞增高,區域性紅、腫、熱、痛,切開後有腐臭膿液,有胃液、涎液和/或氣體外溢即可確診。
  1.2治療方法
  根據吻合口瘻發生的時間、部位、瘻口大小及病人的全身情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胸內較大的早期瘻症狀均較嚴重,資料顯示死亡率很高[4],治療早期應以抗感染為主,首先是胸管通暢引流和胃管減壓吸引,兩管有效引流可使全身中毒症狀在3~5日內明顯減輕,其次應給予有效抗生素治療。感染基本控制後則應以支援治療為主。胃腸道功能未恢復正常前,以靜脈營養為主,恢復後則以營養管注入營養液為主(營養管系手術中自吻合口預先置入,其遠端置於十二指腸遠段,近端經吻合口隨胃管從鼻孔引至體外)。營養液要富含動植物蛋白、脂肪、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本組3例胸內小瘻口均未行胸腔引流,僅禁飲食、胃管減壓及營養管支援治療,很快痊癒。頸部吻合口瘻要切開充分引流,禁飲食、胃管減壓及營養管支援治療。本組148例吻合口瘻在治療過程中均未採取食管-胃重新吻合術及瘻口修補術,也未行空腸造瘻術。其中7例注入的營養液返流較重,由胃管吸出,造影發現營養管過淺或已返入胃內,均在透視下經導絲重新放置營養管於曲氏韌帶以遠,避免營養液返流。

  2結果
  本組吻合口瘻148例,除1例合併II型糖尿病,且對多種抗菌素過敏,繼發雙肺感染及切口感染,未能有效控制,瘻後15日死於感染性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外,餘147例均痊癒。住院22~68天,平均住院46天,出院後3月、9月隨訪均無異常。
  3討論
  3.1吻合口瘻的發病因素
  (1)吻合方式及技巧:當前食管-胃吻合方式多種多樣,據報道近年來採用吻合器機械吻合越來越多。本組全部為手工吻合,多數採用食管-胃粘膜懸入胃腔式吻合術(該術式吻合口瘻發生率為0.87%)[5]。我們認為:術中操作粗糙,邊緣對攏不齊,針距過稀或過密,邊距過窄,線結過鬆或過緊,區域性汙染等,是造成吻合口瘻的重要原因。
  (2)吻合口區血運不良:術中胃網膜右血管損傷、扭曲、受壓,吻合口區粘膜下血腫,均可造成癒合不良。
  (3)吻合口漲力過高:頸部吻合或殘胃過小的胸內吻合,可因張力高而影響癒合。本組頸部吻合口瘻的發生率為胸內發生率的8.8倍,與頸部吻合口張力高有關。
  (4)區域性炎症:吻合口區炎症水腫,組織壞死,可引起吻合口瘻。
  3.2吻合口瘻的致死原因
  感染和營養不良衰竭是吻合口瘻的主要死亡原因。胸內早期較大的吻合口瘻,若不能及時有效引流,多發生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之後多因不能充分補充熱量,長期營養不良,致使多器管功能衰竭死亡。年老體弱、合併糖尿病、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者,發生吻合口瘻死亡率較高。而胸腔晚期小瘻、尤其如已包裹侷限的線狀瘻、頸部吻合口瘻,一般不致死亡。

  3.3吻合口瘻的治療體會
  以往報道吻合口瘻發生後的死亡率甚高,一般在40~60%,本組死亡率僅為0.68%(1/148),我們認為治療關鍵是控制感染和支援治療,控制感染應重點放在通暢引流上,同時胃管減壓吸引,儘量減少胃內容物從瘻口外溢,適當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多數能平穩渡過感染關;隨之支援治療成為治療的主要問題,早期可間斷輸血或輸白蛋白、脂肪乳等,但經濟代價較重,長期使用,廣大病人負擔不起,經鼻小腸營養管給營養液是既經濟又有效的支援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