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引”用玉佩,奇玉為引,彌足珍貴。然玉石也確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古代醫書名著中都有記載:玉石鹹寒,有“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等療效,馬皇后積滯必生內熱,用之為引,正合病機。“藥引”在方劑湯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執行的通路。氣血通過全身經絡,通達表裡‘臟腑,營養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經絡使人體內外表裡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藥引”猶如嚮導,它將諸藥引向某經絡臟腑及身體部位進行鍼對性治療。也就是說“藥引”的特殊作用,是引導藥力直達病所,有嚮導之妙用。
“藥引”的種類繁多,但以單味藥為主。例如桔梗開宣肺氣,引藥上行,上焦病變多用;牛膝補腎強筋,引藥下行,下焦病症可投;治太陽經病用羌活、防風;陽明經病用升麻、葛根;少陽經用柴胡;喉咽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牛膝等,臨症驗之,多有稗益。
再如生薑有發汗解表、溫中、溫肺止咳之效,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時,常用生薑2-3片為引。蔥白能散寒通陽、解毒散結,治療感冒風寒、小便閉塞不通時,常用5~7根為引。而在辛溫解表藥中,同時加入生薑、蔥白,則更增強發汗解表作用。大棗能益氣補中、養血安神、調和藥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藥時,常取大棗緩和藥性,以防中毒。治療腎陰虧虛的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宜用溫淡鹽開水送服,取其鹹能入腎之功。食醋能散瘀止痛、收斂固澀,治療婦女帶下、血熱崩漏、蛔蟲腹痛病症時,常取食醋一湯匙做藥引。紅糖能補血、祛瘀,治療產婦惡漏不暢、小腹冷痛等病症時,常取紅糖為引。醫生在處方用藥時,若能正確應用藥引,往往有事半功倍、藥到病除之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