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一種以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系統性硬化(SSc),多發性肌炎/皮肌炎(PM/DM)及類風溼關節炎(RA)等多種疾病的症狀相重疊的臨床綜合徵,其突出的特點是血清中有極高滴度的斑點型抗核抗體(ANA)和抗u1RNP抗體。
該病病因及發病機理尚不明確。MCTD是一種免疫功能紊亂的疾病,如抑制性T細胞缺陷,有自身抗體,高球蛋白血癥,迴圈免疫複合物存在和組織中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等。關於MCTD是否為一種獨立的結締組織病,還是列為重疊綜合徵仍有爭議。支援MCTD為一個獨立的疾病的證據:本病雖具備多種結締組織病的重疊症狀,但按傳統分類標準不能確診為某一種特定的結締組織病,且臨床以手指雷諾徵和臘腸腫最常見;MCTD有極高滴度的ANA和抗u1RNP抗體,而其他抗體滴度不高或陰性;與SLE相比,該病網狀內皮系統清除免疫複合物的能力正常;患者免疫調節T細胞發育過程異常,與其他結締組織病不同;該病血管的病理改變與SSc一樣,均表現為廣泛的血管內膜和(或)中層增殖性損害,導致大血管和許多臟器小血管狹窄;常有肺動脈高壓伴輕度纖維化的增生性血管病變。但隨診發現,有些MCTD患者最終會轉變成典型的SSc和SLE,故有人認為本病並非為一個獨立性疾病。
MCTD發病年齡從4歲到80歲,大多數患者在30~40歲左右出現症狀,平均年齡37歲。女性多見,約佔80%。我國發病率不明,但並非少見。
臨床表現
患者可表現出組成本疾病中的各個結締組織病(SLE,SSc,PM/DM或RA)的任何臨床症狀。然而MCTD具有的多種臨床表現並非同時出現,重疊的特徵可以相繼出現,不同的患者表現亦不盡相同。典型的臨床表現是多關節炎,雷諾現象,手指腫脹或硬化,肺部炎性改變,肌病和肌無力,食管功能障礙,淋巴結腫大,脫髮,顴部皮疹,漿膜炎等。
1、關節
幾乎所有患者都有關節疼痛和發僵。60%的患者有症狀明顯的關節炎,其臨床特點與RA相似,但通常無屈指肌腱關節炎,天鵝頸樣畸形和尺側偏斜。常易受累的關節為掌指關節。放射學檢查缺乏嚴重的骨侵蝕性病變,但有些患者也可見關節邊緣侵蝕和關節破壞。50~70%的患者類風溼因子(RF)陽性。
2、面板黏膜
大多數患者在病程中出現面板黏膜病變。雷諾現象伴手指腫脹、變粗,全手水腫有時是MCTD患者最常見和最早的表現。手指面板脹緊變厚,但不發生攣縮。有些患者的面板病變表現為狼瘡樣皮疹,尤其是顴部紅斑和盤狀紅斑。約25%患者有脫髮、指趾硬化,色素減退,光過敏,蕁麻疹,面部和甲周毛細血管擴張。面部面板可有硬皮樣改變,但真正硬皮病面容則少見。少數MCTD患者可有典型的皮肌炎面板改變,如紫紅色眼瞼,指、肘和膝關節處出現紅斑。黏膜損害包括頰黏膜潰瘍,乾燥性複合性口生殖器潰瘍和鼻中隔穿孔。前臂屈肌,手、足伸肌和跟腱可出現腱鞘周圍及皮下結節。面板組織學無特徵性改變,真皮層膠原成分增多,但很少有真正硬皮樣改變。有些患者在表皮―真皮交界處有免疫球蛋白沉積。
3、肌肉病變
肌痛是MCTD常見的症狀,但大多數患者沒有明確的肌無力、肌電圖異常或肌酶的改變。有明確炎性肌病的MCTD患者,有時伴高熱,其在臨床和組織學方面與PM相同,如肌酶升高,肌電圖為典型炎性肌病改變,肌活檢有肌纖維退化性變,血管周圍和間質有漿細胞和淋巴細胞侵潤。
4、心臟
20%的患者心電圖不正常,最常見的改變是心律失常,右心室肥厚,右心房增大和室間傳導損害。10~30%的患者出現心包炎,是心臟受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心包填塞少見。早期檢測有無肺動脈高壓有利於早期治療。超聲多譜勒估測右室收縮壓能檢測到亞臨床的肺動脈高壓,下列6條標準中如果具備4條或更多,則可診斷肺動脈高壓:⑴勞累性呼吸困難,⑵胸骨左緣收縮期的搏動,⑶肺動脈區第二心音增強,⑷胸片示肺動脈增寬,⑸心電圖示右心室肥厚,⑹超聲心動圖示右室增大。傳導紊亂包括束枝傳導阻滯和全心阻滯。
5、肺臟
85%的MCTD患者有肺部受累的證據,但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早期肺功能障礙,若不詳細檢查,則不易發現。症狀有呼吸困難、胸痛及咳嗽。胸部放射線檢查異常有間質性改變、胸膜滲出、肺浸潤和胸膜增厚等。最具有鑑別意義的肺功能實驗是一次呼吸CO的彌散功能。間質性肺部疾病通常呈進行性加重,有效容積和肺泡氣體交換減少。肺出血也偶有報道。
6、腎臟
25%患者有腎臟損害。高滴度的抗u1RNP抗體對瀰漫性腎小球腎炎的進展有相對保護作用。瀰漫性腎小球腎炎和實質間質性病變很少發生,通常為膜性腎小球腎炎,有時也可引起腎病綜合徵,但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有些患者出現腎血管性高血壓危象,與硬皮病腎危象類似。長期腎臟病變可引起澱粉樣變和腎功能不全。
7、胃腸道
胃腸道受累是有SSc表現的MCTD患者的主要特徵。多數患者有食道功能障礙症狀和食道壓力改變,這與面板損傷的嚴重程度無關。主要表現為食道上部和下部括約肌壓力降低,食道遠端2/3蠕動減弱,出現進食後發噎和吞嚥困難。MCTD的腹痛可能是由於腸道蠕動減少、漿膜炎、腸繫膜血管炎、結腸穿孔或胰腺炎所致。其他胃腸道損害還有低張力、假性囊狀擴張,吸收不良等。
8、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並不是本病顯著的臨床特徵。與SSc一樣最常見的表現是三叉神經病。頭痛是常見症狀,多數患者可能是血管性頭痛。有些患者頭痛伴發熱,有時伴肌痛,有些表現象病毒感染後遺症。這些患者中有些出現腦膜刺激徵,腦脊液檢查顯示無菌性腦膜炎。無菌性腦膜炎也可能是一種對非甾類抗炎藥(尤其是舒林酸和布洛芬)的高敏反應。其他神經系統受累包括癲癇樣發作,器質性精神綜合徵,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腦栓塞和腦出血等。
9、血管
中小血管內膜輕度增生和中層肥厚是本病特徵性的血管病變,組織學改變與SSc所見相似。所有患者有SSc樣的毛細血管顯微鏡下改變,73%患者可見“灌木叢型”的(bushy pattern)的形態。大多數患者有甲皺毛細血管襻的改變如毛細血管擴張,與SSc所見相同。甲皺毛細血管襻的SSc樣改變是MCTD與SLE的特徵性區別。抗內皮細胞抗體和血清VIII因子相關抗原水平的升高支援MCTD存在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管造影發現MCTD患者中等大小血管閉塞發病率較高。
10、血液系統
75%的患者有貧血。60%的患者Coombs試驗陽性,但溶血性貧血並不常見。如在SLE所見,75%的患者有白細胞減少,以淋巴細胞係為主,這與疾病活動有關。血小板減少,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發育不全相對少見。大多數患者有高丙球蛋白血癥,33%的IgG分子有抗u1 RNP特異性。
11、其他
患者可有乾燥綜合徵,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和持久的聲音嘶啞。1/3患者有發熱,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診斷依據
目前國際上對該病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1986年Sharp、Kasukawa和Segovia各自提出對該病的診斷標準,近年來經沈南等考核比較,結果認為以Sharp的診斷標準特異性較高。
1、肌炎(嚴重)。
2、肺部損害:①DLco<70%;②b.肺動脈高壓;③活檢示肺血管增殖性損害。
3、雷諾現象或食道蠕動功能異常。
4、腫脹手或指端硬化。
5、抗ENA抗體滴度≥1:10000,且抗U1RNP抗體(+),抗Sm抗體(-)。確診條件需符合4項指標以上同時排除抗Sm抗體(+)。然臨床上即使符合Sharp診斷的病例在以後的隨訪中,有一部分病例轉歸成其他結締組織病。
有學者提出根據患者兼有紅斑狼瘡、皮肌炎或多發性肌炎和硬皮病混雜症狀,而難以確診屬哪一種疾病,其中突出的有雷諾現象、手或面腫脹、面板緊醫學教 育網 原創張增厚彈性差但不硬變,手指呈臘腸樣或硬化,伴關節痛或關節炎、肌炎、食道蠕動減弱,DLco<70%,輕度或不累及腎,加之高效價抗nRNP抗體,一般可做出診斷。對該類病例需作定期隨訪,觀察其轉歸亦至關重要。
容易誤診的疾病
1、系統性紅斑狼瘡:顴部蝶形紅斑、腎臟累及多及程度重,抗dsDNA、抗Sm抗體陽性,LE細胞陽性率高,罕見灌木叢型甲皺毛細血管異常,手面罕見腫脹和手指硬化可與混合性結締組織病鑑別。
2、硬皮病:本病面板硬化不僅侷限於面、手部,臂、頸和軀幹部亦可累及,ANA熒光核型除斑點外尚可見著絲點型,抗nRNP抗體陽性率低,且為低效價,對皮質類固醇的效應亦較差,可予鑑別。
3、皮肌炎或多發性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尚具有皮肌炎外若干紅斑狼瘡和硬皮病特徵,血清高陽性率和高效價抗nRNP抗體可予區別。
4、重疊綜合徵:此類病例症狀需同時符合兩種疾病以上的診斷標準,且無高效價的抗nRNP抗體。
治療原則
皮質類固醇對手面腫脹、漿膜炎、肌炎、無菌性腦膜炎、早期間質性肺炎等有效,劑量為每日20~60mg,對合並心肌炎、嚴重腎血管病變患者需加用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等,雷公藤製劑亦可應用。靜脈點滴丹蔘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秋水仙鹼可使面板軟化,後者對肺動脈高壓亦有效。非甾體類抗炎藥物能使關節症狀緩解,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吡啶等對雷諾現象有幫助,血管擴張劑如妥拉唑啉、菸醯胺等亦見效。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勿過度勞累亦很重要。
預後
以往認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累及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少,對皮質類固醇療效好,預後佳,但近發現有些病例並不如此,成人死亡率為4%~7%,死亡原因為肺動脈高壓、腎功能不全、心肌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腦栓塞和泛發性血管炎、結腸穿孔。
與妊娠的關係:妊娠的成功率顯著下降,胎兒死亡率明顯升高,有自發性流產和死產,妊娠時患者病情活動可加劇。發生在兒童的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病情較嚴重,中樞神經系統、心和腎累及較成人為多,關節炎亦常見,可有嚴重血小板低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