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患者過醫院救治倖存後,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他們不可能在醫院長期接受康復治療,出院後進行家庭康復是一種有效的好方法。在家庭康復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重視心理疏導。中風病人由於偏癱或失語,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現為抑鬱、悲哀、自卑等心理狀態,性格也變得暴躁。家屬應多給予些愛心和理解,滿足其心理需求,盡力消除病人的悲觀情緒。家人說話時儘量面帶微笑,柔聲細語,措辭謹慎。要給病人以足夠的信心和力量。
二、注意早期康復鍛鍊。許多腦中風患者發病以後,自認為癱瘓就應當臥床,一切生活都由別人照顧,更不願多鍛鍊。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偏癱程度不嚴重,但依賴性強,早期不注意康復,到了晚期造成肢體功能嚴重障礙。臨床實驗證明,人體臥床靜息二週,肌力會降低40%,並可隨之發生骨萎縮、關節攣縮、直立性低血壓和心臟貯備能力下降,還可能帶來精神障礙,尤其老年患者更易發生這種廢用性綜合徵。早期康復鍛鍊可減少後遺症的發生。因此,腦中風康復鍛鍊宜早不宜遲,一般在患病後生命體徵如呼吸、心跳、血壓等穩定後,家屬就可以為病人進行翻身、按摩及關節被動活動,直至主動運動恢復。接著可對病人進行床上移動訓練、床上動作訓練、起坐訓練、坐位平衡訓練等。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開始做從床上到輪椅上,從輪椅到床上的移動能力訓練。再逐步進行步行、上肢功能鍛鍊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為日後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它包括飲食動作、洗漱動作、更衣動作、大小便自理訓練、洗澡、家務勞動及散步等,在訓練中必須有人照顧。例如,家務活動(烹調、打掃衛生、照顧小孩和家庭事務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與裝置(鑰匙開鎖、開關電燈、門窗、家用電器等)、交流技巧(利手書寫、閱讀、使用電話和錄音機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參加各種娛樂活動等,同樣能取得良好的康復效果。值得提醒的是,要把訓練重點按排在患側肢體。有的患者和家屬在訓練時,偏重鍛鍊健側,忽視功能差的患側。正確的方法是從患側開始,這樣有利患肢血液迴圈,防止肌肉韌帶攣縮。
四、加強飲食調理。中風患者應遵循“三低二高二適”的原則,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適量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高膳食纖維、高維生素膳食。不要吃得過飽、不要大量飲酒,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鮮魚、鮮蛋、青菜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身體康復。同時,由於患者長期臥床,因潮溼、摩擦等原因,面板容易發生褥瘡。此時,應給予病人高蛋白飲食,特別是維生素C和魚肝油、葡萄糖酸鋅等,以促進傷口癒合。要保證足量飲水。飲水不足則體內血液黏稠度會增高。晨起空腹飲一二杯白開水,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管擴張,以利改善機體新陳代謝,減少血栓形成。
五、重視睡眠。病人的房間,空氣要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天氣冷暖轉變時,應注意給病人加減衣服,防止感冒。病人睡姿宜採用側臥位,這樣有利於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的排出,防止吸入性肺炎。側臥時應注意患肢在上。為了避免褥瘡,病人最好睡充氣床、充水床等,注意每隔2小時翻身一次,這是預防褥瘡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每次翻身後輕拍病人背部,幫助排痰,但要注意翻身時儘量不要使病人的面板與床面摩擦。
六、重視語言康復訓練。對失語者,要進行口語訓練和書面語言訓練,訓練患者用喉部發音,或用咳嗽或用嘴吹氣誘導發音。隨家屬發音和說單詞,應由易到難,由短到長,循序漸進,所教的內容應適合病人的興趣,儘可能與日常生活相聯絡。還應讓病人看電視、聽廣播等,給予聽覺和視覺的刺激。
七、注意保護關節。腦血管病如果引起較嚴重的偏癱,病人常常需要臥床很長一段時間,因而會導致癱瘓肢體的關節病損,主要是由於癱瘓肢體肌無力廢用性萎縮,使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鬆弛,對關節的保護和固定作用減弱,從而導致關節脫臼、關節炎等。也有些病人,因為腦血管病,多少遺留一些肢體的功能障礙,即使恢復到能走路,但由於癱瘓肢體力量差,走路跛行或不正常的走路姿勢,造成偏癱側膝、踝關節過度磨損,導致關節損傷或骨質增生、強直而出現關節痛。所以患有腦血管病的病人早期要注意保護關節:一方面注意適量活動,另一方面可將關節固定在正常姿勢位置以免發生脫臼。對偏癱恢復期病人的康復鍛鍊也要適度,過度增加偏癱肢體的運動量也會引起患肢疼痛。此種情況下患者需休息或進行理療,或服用鎮痛藥緩解疼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