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龔時國

  關節鏡下自體半腱股薄肌腱前交叉韌帶重建注意事項:
  1、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儘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迴圈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區域性的恢復。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龔時國
  2、早期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覆屈伸,多次練習。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 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
  3、活動度練習後即刻給予冰敷20-3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練習時要按著康復方案的要求完成,不要超過規定的角度,也不要達不到規定的角度。
  一、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一)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繃勁及放鬆。
  (二) 術後一天:
  1、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對踝關節屈伸練習不規定時間,在讀報、看電視、看書或臥床休息時都可以進行,越多越好,對於促進迴圈、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群)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繃勁及放鬆。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每日)

  3、N繩肌(大腿後側肌群)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枕頭的高度在鬆軟的狀態下不要大於5cm),使大腿後側肌肉繃勁及放鬆。要求同上,大於500次/每日。
  4、術後第一天可以扶拐下地走路,但是患腿要在夾板下保護,要扶拐,患肢不負重。
  (三)術後2天:拔除引流,如果關節內沒有放置引流管,術後關節腫脹嚴重可以考慮關節腔穿刺抽出積血。
  1、繼續以上練習。
  2、踝泵練習同術後第一天。
  3、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M處,保持至力竭。2―3次/日。練習時手術切口處的疼痛屬正常現象,應予以耐受。練習時要特別注意:在開始抬腿之前,應該將大腿前方和後方的肌肉繃緊,使得整個腿部在肌肉的保護下形成一個整體,膝關節要確保完全伸直,然後再將腿抬起,這樣可以防止在直抬腿時將剛重建的韌帶拉鬆。
  4、開始側抬腿練習,10次/組,2組/日,可以上下午各進行一組。
  5、扶拐下地走路,但是患腿要在夾板下保護,要扶拐,患肢不負重。
  (四)術後3天:
  1、繼續以上練習。
  2、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雙足站在地上時負重相同。5分/次,2次/日。(注意:不要負重行走,行走時要扶拐,而且手術膝關節只負重體重的三分之一)。

  3、開始屈曲練習。患者可以試著坐在床邊,將膝關節自然下垂到30°微痛範圍內。如果患者自己完成困難,可以請家屬或主管大夫協助完成。如果此時患肢帶有夾板或石膏,練習時要將石膏或夾板去掉,練習完畢再將石膏或夾板帶上。
  (五)術後4天:
  1、繼續以上練習。
  2、加強負重及平衡練習,逐漸至可用患腿單足站立。如可輕鬆完成,則開始使用單拐(扶於健側)行走(注意:不要完全負重行走,行走時只負重體重的三分之一)。
  4、屈曲練習至0°―60°範圍。(如基本無痛可達接近90°)
  (六)術後5天:
  1、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2、屈曲練習至70°―80°,並可開始主動屈伸練習。
  3、開始伸展練習(坐位懸吊):於足跟處墊枕,使患腿完全離開床面,放鬆肌肉使膝關節自然伸展。10分鐘/次, 1-2次/日。
  (七)術後1周:
  1、屈曲角度到90°,主動屈曲也可以90°。
  2、其他練習同前。
  二、初期:(2―4周)
  (一)術後2周:
  1、被動屈曲至100°.
  2、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達6分鐘)
  3、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二)術後3周:
  1、被動屈曲至110°。
  2、加強主動屈伸練習,強化肌力練習。
  3、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4、開始坐或臥位抱膝練習屈曲。抱膝至開始感到疼痛處保持10秒,稍稍放鬆(整個練習過程中不可完全伸直休息)休息5秒,再抱膝,反覆練習20分鐘,每日一次。
  (三)術後4周:(睡眠時可不帶夾板)
  1、被動屈曲達115°。
  2、開始靜蹲或靠牆滑動練習。
  3、力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
  4、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5、活動夾板可以改到在0-60°範圍。
  三、中期:(5周―3個月)
  (一) 術後5周:
  1、被動屈曲達120°。
  2、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沒有條件可以省略。
  3、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4、活動夾板可以改到在0-90°範圍。
  (二)術後6-8周:
  1、被動屈曲角度達至與健側相同。
  2、術後6周開始完全負重。
  3、逐漸嘗試保護下全蹲。
  4、強化肌力,增加直抬腿練習和靜蹲練習次數。
  5、活動夾板維持在0-90°範圍。
  (三)術後10周―3個月:(可去除夾板)
  1、主動屈伸膝角度基本與健側相同,且無明顯疼痛。
  2、每日俯臥位屈曲使足跟觸臀部,持續牽伸10分鐘/次。
  3、開始跪坐練習。
  4、開始蹬踏練習。
  四?後期:(4個月―6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運動。
  後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1、開始膝繞環練習。
  2、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3、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4、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5、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此期間重建的韌帶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及安全,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五、恢復運動期:(7個月― 1年)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
  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通過測試,患健關節活動度達正常,肌力達健側85%以上,則可完全恢復運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