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群眾體育運動的廣泛普及,帶來的運動損傷也日益增多,其中前交叉韌帶(ACL)損傷是常見損傷之一,傷後關節疼痛,穩定性差,嚴重影響患者膝關節正常功能活動。若沒有進行早期修復,常遺留不同程度的膝關節不穩,不穩定的關節容易反覆受傷,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相應肌肉出現廢用性萎縮,因此,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術後患者不配合功能鍛鍊,可以導致重建後的韌帶鬆弛或被拉長,甚至斷裂,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嚴重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患者的功能鍛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治療措施,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在執行本計劃的功能練習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後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次數、時間、負荷視自身情況而定,且應同時練習健側。
肌力的提高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必須認真練習。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儘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迴圈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區域性的恢復。
早期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覆屈伸,多次練習。更應該按著規定的角度練習,既不要提前,也不要推後。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 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或直接請大夫幫忙。活動度練習後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如果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複診。
一、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㈠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繃勁及放鬆。
㈡術後一天:
1、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對踝關節屈伸練習不規定時間,在讀報、看電視、看書或臥床休息時都可以進行,越多越好,對於促進迴圈、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群)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繃勁及放鬆。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每日)
3、術後第一天可以扶拐下地走路,但是患腿要在夾板下保護,要扶拐,患肢不負重。
㈢術後2-7天:拔除引流,如果關節內沒有放置引流管,術後關節腫脹嚴重可以考慮關節腔穿刺抽出積血。
1、繼續以上練習。
2、踝泵練習同術後第一天。
3、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M處,保持至力竭。2―3次/日。練習時手術切口處的疼痛屬正常現象,應予以耐受。練習時要特別注意:在開始抬腿之前,應該將大腿前方和後方的肌肉繃緊,使得整個腿部在肌肉的保護下形成一個整體,膝關節要確保完全伸直,然後再將腿抬起,這樣可以防止在直抬腿時將剛重建的韌帶拉鬆。
4、開始側抬腿練習,10次/組,2組/日,可以上下午各進行一組。
5、扶拐下地走路,但是患腿要在夾板下保護,要扶拐,患肢不負重。
二、初期:(2―3周)
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達6分鐘)
三、中期:(4周―3個月)
(一)術後4周:(睡眠時可不帶夾板)
1、被動屈曲達90°。
2、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3、活動夾板可以改到在0-60°範圍。
(二)術後5周:
1、被動屈曲達100°。
2、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3、活動夾板可以改到在0-90°範圍。
㈡術後6―9周:
1、術後6周被動屈曲角度110°,術後7周屈膝到120°,術後8周屈膝到130°,術後9周屈膝接近正常對側腿的最大角度。
2、術後6周開始完全負重。
3、強化肌力,增加直抬腿練習。
4、開始靜蹲練習。
5、活動夾板維持在0-90°範圍。
㈢ 術後10周―4個月:(可去除夾板)
1、主動屈伸膝角度基本與健側相同,且無明顯疼痛。
2、每日俯臥位屈曲使足跟觸臀部,持續牽伸10分鐘/次。
3、開始跪坐練習。
4、開始蹬踏練習,但不做抗阻力的任何伸膝練習和屈膝練習。
5、此時最好不要跑步,跑步到術後5個月以後,但可以以任何速度快速行走。
四、後期:(5個月―6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但慢跑的動作要到術後5個月才進行。 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運動。
後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1、開始膝繞環練習。
2、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3、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4、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5、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6、要在術後6個月結束前,使得手術膝關節的肌肉力量達到好腿的85%以上。
此期間重建的韌帶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及安全,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五、恢復運動期:(7個月― 1年)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前提條件是:手術膝關節的肌肉力量達到好腿的85%以上,否則要推遲進行劇烈運動)。
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通過測試,患健關節活動度達正常,肌力達健側85%以上,則可完全恢復運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