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顱腦創傷搶救中心 副主任醫師 張曉東

  近年來,嚴重顱腦損傷後持續性植物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眾多的研究認為,PVS患者能夠甦醒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時至今日,人們對PVS的本質及其發病機理尚缺乏全面瞭解,本文僅就目前國內外有關PVS的研究情況綜述如下。

  1、臨床研究

  近20年來顱腦損傷後PVS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到重視,關於PVS的報道也愈來愈多。據統計,一些西方國家PVS的發生率多在0.01%-0.03%之間,美國約為0.168%。PVS既不同於腦死亡,也不同於一般昏迷,是一種特殊的意識障礙。對於PVS的診斷,不同國家的診斷標準不盡相同。

  美國多學科PVS研究組的標準為(1994):

  ① 對自身及周圍缺乏認知,不能與他人交談;

  ② 缺乏對視、聽、觸或有害刺激持續的、可重複的、有目的的或隨意的行為反應;

  ③ 缺乏語言的理解及表達能力;

  ④有睡眠-覺醒週期;

  ⑤下丘腦及腦幹的自主神經功能保持良好,通過治療及護理可以保持生存;

  ⑥ 大小便失禁;

  ⑦ 顱神經反射(瞳孔、眼-頭)、角膜、前庭-眼及嘔吐反射不同程度保留。

  美國康復醫學大會標準(1995):

  ① 自動或刺激後睜眼;

  ② 不能執行命令;

  ③ 不能說話或發出可理解的單詞;

  ④ 不能執行指令(可有移動姿勢、躲避疼痛或不自主微笑等活動);

  ⑤ 用手撐開雙眼時缺乏持續性眼球跟蹤活動,眼球各方向運動不超過45°。

  中華醫學會急診學會的標準(2001南京標準) :

  ① 認知功能喪失,無意識活動,不能執行指令;

  ② 能自動睜眼或刺激下睜眼;

  ⑨ 有睡眠一覺醒週期;

  ④ 可有無目的的眼球跟蹤活動;

  ⑤ 不能理解和表達語言;

  ⑥ 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壓;

  ⑦下丘腦及腦幹功能基本儲存。

  目前對PVS時間標準也尚未達成共識[6],日本認為PVS(VS)必須在3個月以上才能診斷PVS,而英美國家則主張1個月以上。現我國學者也將PVS的時間界定為1個月。根據外傷昏迷資料庫統計,PVS於3個月內意識恢復者約為33% ,3~6個月者為9% ,6-12個月僅有10%患者恢復意識。

  導致PVS的原因有顱腦損傷、急性腦缺氧、腦血管疾病、各種中毒、腦炎等。其損害部位可以是大腦皮層及白質的廣泛損害,也可為間腦、下丘腦或腦幹網狀結構的不完全性損害,延髓的結構和功能完好。最近研究發現,任何原因引起的神經細胞損害,在一定條件下可通過軸索發生新的側支,建立新的突軸聯絡,使神經功能得以恢復。據此眾多學者採用手術、藥物、高壓氧、神經康復等綜合治療已取得較好效果。

  研究認為,下丘腦及前額葉的多巴胺能通路受損是引起PVS的重要原因[8]。其可能是由於外傷後腦組織缺血缺氧,酪氨酸羥化酶受到抑制,致使DA合成減少。現國外學者用DA的代謝前驅物及受體激動劑治療PVS取得較好療效。

  2、實驗室研究

  2.1 腦電圖早期Jennett等認為等電位或腦電靜息是PVS腦電改變的基本特徵,但後期研究發現絕大多數腦電圖為廣泛瀰漫性、多形性δ或θ活動。δ波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昏迷波型改變,主要由於大腦皮質廣泛性受累或腦幹網狀結構受累所致。

  隨著臨床症狀的好轉,PVS的δ或e波亦可相應減少,並可重新出現α節律。雖然PVS的腦電圖缺乏特異性,但對PVS患者的腦電監測,對其療效觀察和預後評估均有較高價值。約有10%的病人在晚期出現正常腦電圖,PVS時很少有典型的癲癇樣活動。

  2.2 誘發電位主要指腦幹聽覺誘發電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和體感誘發電位(somati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BAEP一般表現為V波以上波形消失或不清楚。SEP是目前診斷PVS最敏感和最可靠的電生理指標,主要表現為N13-N20的中樞傳遞時間延長和N20波幅降低。SEP波形正常者意識可望恢復。

  2.3 P300(事件相關電位,認識相關電位) P300是當前研究PVS的重要手段。可作為PVS療效評定與預後評定的可靠指標,P300的存在意味著其認知功能的保留。Maruta等研究發現,PVS患者的P300均消失,隨著意識的好轉P300重新恢復。

  2.4 腦血流圖用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查發現,PVS患者的整體和區域性腦血流均降低。以大腦前動脈血流變慢明顯,而椎基動脈系統的血流相對完好,

  提示PVS患者腦幹功能受損相對較輕。

  2.5 腦代謝用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發現,PVS患者的腦代謝較正常人低約1/2~1/3。因部位不同其代謝可不盡一致,造成這種選擇性分佈不均可能與不同部位腦組織對缺氧敏感性不同有關。

  2.6 主要病理變化

  ①瀰漫性皮質層樣壞死:此型改變,多見於缺血缺氧性腦病。Doughety等[15]報告,屍檢鏡下可見新皮質層樣壞死,神經元脫失及膠質增生。此外海馬、紋狀體、丘腦、小腦亦可有類似改變。

  ②瀰漫性軸索損害:常見於急性顱腦損傷,由於廣泛皮層軸索損害中斷了大腦皮層與腦的其它部位的聯絡。

  ③選擇性丘腦壞死。

  2.7 神經影像學PVS的病因複雜,其影像學(CT、MRA)改變差異很大,大多數呈現大腦半球及腦幹廣泛而多發性軟化灶,其中大腦半球多分佈在額、顳、頂葉及基底節區。腦幹病變主要累及中腦(8O%)和橋腦(20%),而延髓多未受影響。

  Andreas等報告42例外傷後PVS的MRI表現,全部病例都有瀰漫性軸索損傷,在腦白質、胼胝體及腦幹背側均可見損害灶,且額、顳部是常見的損害部位。故其認為,瀰漫性軸索損傷是外傷性PVS原發性腦損害的主要形式。臨床觀察發現,PVS患者另存在有廣泛性腦萎縮及腦白質脫髓鞘改變、腦積水等影像學表現。

  3、治療研究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顱腦損傷急性期的治療已有很大進展,表現為急性期死亡率明顯下降。隨即而至的問題是“植物生存狀態”者逐漸增多,顱腦損傷的致殘率並未因治療的手段進展而下降。大量出現的PVS患者帶來了一個新的醫學和社會問題。儘管目前對PVS治療手段及方法多種多樣,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如何更好地使患者受傷的各種神經功能得到改善,仍是一個世界性的治療難題。

  3.1 藥物治療對神經保護藥物和策略的研究已有數年,然而,未能證實那一種藥物在臨床上對PVS治療有確切療效的證據。常用藥主要為兩大類,一類為促進腦迴圈及腦代謝藥物,其中公認比較有效的藥物有兒茶酚胺能促效藥、膽鹼能促效藥,如苯丙胺、左旋多巴、溴隱停、胞二磷膽鹼及抗膽鹼酯酶類藥物等。另一類為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藥物,如一氨酪酸、腦活素、神經生長因子、神經節苷酯。目前用於臨床的還有一些促醒藥,如醒腦靜、納洛酮、中醫中藥等。

  3.2神經刺激療法目前常用的有:

  ①深部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法:包括丘腦電刺激、腦幹中腦電刺激、小腦電刺激。其方法是通過立體定向手術將DBS電極植人丘腦的非特異性核團、中腦網狀結構楔形核、小腦等部位,然後給予持續刺激。Tsubokawa等應用DBS治療25例PVS患者,其中20%病人能生活自理,28%能與他人語言交流,但長期臥床。

  ②頸部脊髓硬膜外電刺激法:通過手術將刺激器置人C2 和C4水平硬膜正中部和前胸皮下.按照一定的強度和頻率進行刺激;Kanno等[12]應用此法治療130例患者,56例(43%)意識恢復,另有23例GCS評分提高了5分;目前認為其總有效率為20%-40%。

  ③周圍神經刺激法:包括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迷走神經刺激等。

  ④其它:還有控制性感覺刺激,方法是在嚴格控制下給患者不同的感覺刺激(愉快性刺激和不愉快性刺激),文獻報道此法亦有一定效果。

  3.3 高壓氧治療高壓氧是當前國內外較為推崇的一種方法,對PVS後期神經功能的恢復起明顯的促進作用。高壓氧可促進PVS瀰漫性軸索損傷的修復與再生,並形成新的突觸聯絡,達到促進受損神經元修復的目的。高壓氧還可啟用上行性網狀啟用系統,加速清醒,促進意識恢復。目前認為,高壓氧治療時間越早,療程越長,效果越好[18]。

  3.4 腦積水治療對顱骨去骨瓣減壓術後患者,治療期間若減壓窗腦膨出明顯,臨床症狀好轉不明顯,影像學檢查腦室系統進行性擴大,腦積水明顯時,腦脊液分流手術是治療PVS的重要手段。有利於減輕和避免因腦積水而加重腦的損害,對促醒有積極作用。

  3.5 其它基因治療是一種很有前途治療手段。實驗證實,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神經生長因子可以調控成年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的可塑性,並可促進損傷後的皮質功能恢復。因此,人們將寄希望於基因治療。

  中樞神經系統幹細胞移植也是當今研究的熱門話題,其可能的途徑是通過誘導分化外周造血幹細胞,使之成為所需的神經幹細胞,然後將這些細胞移植於腦組織而發揮其功能。胎腦移植是一項較新的技術,動物實驗已將胎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移植到成年大鼠的大腦皮質、海馬和尾狀核。

  此項技術對PVS患者是否有效尚未定論。毋庸置疑,隨著對PVS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將會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應用於臨床。

  4、預後

  PVS是由於大腦半球的嚴重損傷,導致皮層功能喪失而腦幹功能相對完好,處於皮層下生存的一種臨床綜合徵。在其治療過程中,以促醒、認知功能改善為其目標。迄今,PVS尚無肯定的療效。

  有作者認為,下列情況有助於PVS預後的判斷:

  ①MRI顯示基底節區無出血性梗死;

  ②氙-CT測量大腦半球腦迴圈血流量每分鐘每100g腦組織平均超過25ml;

  ③乙醯唑胺治療後20min,大腦半球100g腦組織腦迴圈血流量增加速度每分鐘超過5ml;

  ④ 正中神經體感誘發電位的N20波幅明顯。也有作者認為,PVS的預後還與下列因素有關:年輕人預後相對較老年人好;外傷性腦損害較缺氧性腦損害預後神經刺激越早效果越好;EEG、SEP波形正常者意識可望恢復,傷後一週SEP仍消失者預後不良;CT、MRI示大腦皮層廣泛性萎縮或大面積低密度灶預後不良;對DBS缺乏反應預示PVS是不可逆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