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朱濤

  顱內腫瘤包括原發和繼發,前者源於顱內諸組織結構:顱骨、腦膜、血管、顱神經、腦實質及胚胎殘餘組織。嬰兒和兒童以幕下多見,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發生率較高。

  神經上皮腫瘤以往稱膠質瘤。起源於神經上皮細胞,包括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細胞瘤等,為最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佔顱腦腫瘤的40%~50%,主要靠CT和MRI診斷。兒童較常見的包括:

  1、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瘤為神經上皮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腫瘤(佔40%),佔顱內腫瘤的17%。男性發病率稍高,成人75%位於幕上,額顳葉多,可沿胼胝體侵及對側。兒童71%位於幕下,小腦半球佔80%,其次是蚓部及腦幹。病理分級(按分化和間變程度)Ⅰ級腫瘤內異形細胞<25%,為良性。包括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鉅細胞型星形細胞瘤。Ⅱ級低分級星形細胞瘤,腫瘤內異形細胞25%~50%,為良惡性過渡性。包括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Ⅲ級間變性星形細胞瘤,腫瘤內異形細胞50%~75%,為惡性。Ⅳ級膠質母細胞瘤,腫瘤內異形細胞>75%,為惡性。兒童的星形細胞瘤多見於小腦半球和蚓部,常壓迫或阻塞第四腦室引起顱內壓增高,步態不穩和眼球震顫等症狀,腦幹腫瘤在臨床上主要出現頭暈、複視以及後組顱神經和錐體束受損症狀。小腦星形細胞瘤80%位於小腦半球,20%位於蚓部。局灶性或全身性癲癇發作是本病最重要的臨床表現,神經功能障礙和顱內壓增高常常在病變後期出現。

  2、髓母細胞瘤:約佔顱內神經上皮腫瘤的4%-8%。發病年齡多在20歲以內,主要見於兒童(75%),是兒童最常見的後顱窩腫瘤。兒童典型的發病部位為小腦蚓部、四腦室頂部,成人多見於小腦半球。髓母細胞瘤是一種極度惡性的腫瘤。典型的發病部位為小腦蚓部,容易突入第四腦室,常致梗阻性腦積水。最好發生腦脊液播散,並廣泛種植於腦室系統、蛛網膜下隙和椎管。呈浸潤生長,邊界不清楚,突入腦室或偶有假包膜而顯邊界清晰,腫瘤囊變、鈣化、出血均少見。軀體平衡障礙,共濟運動差;顱高壓徵象;神經根受刺激引起斜頸。

  3、室管膜瘤:起源於室管膜細胞,主要發生在腦室系統,四腦室多見,側腦室其次,三腦室少見。腫瘤呈膨脹性生長,界限清楚,間變者浸潤生長,並由CSF種植轉移。兒童以四腦室多見,成人以側腦室多見。成人和兒童均可發生於小腦半球,幕上室管膜瘤31.3%位於腦實質內,是小兒最常見的幕上腫瘤。以顳頂枕交界區多見。小兒腦實質內者常有大囊變,並可有鈣化。症狀取決於腫瘤所在位置,癲癇和顱高壓常出現.腦實質室管膜瘤可伴輕度(Ⅰ度)瘤周水腫。在兒童和青少年多位於顳頂枕交界區和額葉,瘤內也常有較大的囊變和鈣化,偶爾可有出血;成人也常發生顳頂枕交界區,但極少在額葉,囊變和鈣化少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