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的功能是什麼?
1、貯存和濃縮膽汁。在不進食時,肝臟分泌的膽汁大多流入膽囊,並由粘膜吸收其中的水分和無機鹽從而使之濃縮便於貯存,據記載正常膽囊可將肝臟分泌的膽汁濃縮達10倍。
2、收縮排膽功能。在進食後尤其是油膩食物後在體內激素作用下,膽囊可出現較大幅度的收縮,排出其內50-70%膽汁,從而使食糜與膽汁混和,幫助食物尤其是脂肪消化吸收。
3、分泌功能。膽囊粘膜可分泌粘液,有保護膽囊粘膜的作用。
膽囊切除對人體的影響是什麼?
總體上說,切除膽囊對人體並沒有很大的影響。正常情況下,進食脂類食物後,膽囊收縮排出膽汁與食物充分混和以利於脂類的消化吸收。而切除膽囊後,膽汁失去了貯存的場所,肝臟分泌的膽汁可隨時排入腸道。雖然進食時肝細胞可隨反射增加些膽汁分泌,但總的來說,膽汁的排洩與進食脂類食物配合得較以前差。因此,術後一段時間部分病人進食脂類後可能會出現腹瀉,但隨著膽管的擴張等代償功能,消化功能一般都可恢復正常。
膽管的作用是什麼?
膽管的作用是運輸膽汁的通道。肝總管和膽囊管匯合處以上膽管主要讓肝臟分泌的膽汁流入膽囊,而膽總管主要負責將膽囊膽汁運入腸道。
哪些食物含有高濃度的膽固醇?
除人們平時所說有肥肉、蛋黃外,還有許多食物富含膽固醇。如螺螄等軟體動物類及墨魚等海產品類,以及動物內臟等。
膽囊的大小變化反映些什麼?
平時,正常人的膽囊容量也會發生變化,進食時膽囊收縮排出膽汁,平均容量約為15ml,而空腹時膽囊容量可達90ml,這主要是膽汁的排出、貯存與進食之間協調的結果。在有膽囊炎、膽囊結石的病人,尤其是經常發作的病人,膽囊由於反覆的炎症,組織萎縮,容積越來越小,並失去收縮能力,最後變成包裹石頭的一層纖維組織,徹底喪失功能,醫學上稱為萎縮性膽囊炎。
膽固醇結石為什麼好發於膽囊的?
膽囊是用來貯存和濃縮膽汁的,故膽囊內膽汁膽固醇濃度相對較高,較易析出結晶體。在膽囊收縮時,總會有部分膽汁殘留,這殘留的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更高,更易形成膽固醇結晶。加上膽囊分泌的一些糖蛋白、會進一步促使膽固醇晶體形成,所以膽固醇結石好發於膽囊。
有膽道疾病病史的人,出現哪些症狀就應該到醫院看病?
膽道疾病種類很多,各有不同的症狀,病人應該注意以下情況,一旦出現,就應該去醫院:
1、突然起病,疼痛較以往劇烈,伴有頻繁嘔吐時,應立刻去醫院看病,因為有可能是膽絞痛,膽道蛔蟲症等急性發病,須去醫院治療;如果病情重,還有寒戰高熱,眼睛發黃,說明是急性膽管炎發作,有出現中毒性休克的可能,更應該立即送病人去醫院,否則輕者耽誤病情,重者危及生命。
2、雖然膽道疾病以往有過明確診斷,但此次症狀較以往有不同或發展時,仍應該去醫院檢查。如原來是膽囊結石,以前從沒有黃疸,而這次有黃疸,要考慮膽囊結石掉入膽總管引起繼發的膽總管結石;原來是膽囊息肉或慢性膽囊炎,近來感覺症狀加重,伴消瘦/乏力,要考慮疾病是否有惡變。
以往有過膽道手術史,近來又出現上腹部疼痛、黃疸、發熱等,要去醫院檢查,是否有殘餘結石或結石復發,同時也有必要搞清這次發病和以前手術是否有關,如以前做膽道內引流手術的病人,出現經常的上腹部不適伴發熱,就有可能是逆行性感染引起的。
膽道疾病的發熱有什麼特點?
發熱是膽道疾病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主要和膽道的炎症相關。由於炎症的急、慢、輕、重和病人的病情、反應程度等不同,發熱的高低、規律也有所不同。急性膽囊炎發熱的特點是先有腹痛後發熱,熱度不會太高,在37.5~38.5度左右,一般沒有寒戰,經對症處理後大部分病人能自行緩解;急性膽管炎患者的特點主要是寒戰高熱,伴有腹痛、黃疸,但是少數病人(肝內膽管結石、Calori病)可以沒有腹痛或黃疸。高熱稽留不退或呈弛張熱(早晨沒有發熱或僅有低熱,但下午出現高熱,溫差在1攝氏度以上)者,一般出現在併發肝膿腫或膈下膿腫的患者。
懷疑膽囊炎、膽囊結石時應做哪些檢查?
當懷疑膽囊炎、膽囊結石時,首先應詳細地詢問病史並做仔細的體格檢查,瞭解有無黃疸,右上腹有無壓痛、肌衛、反跳痛,有無腫大的膽囊。B超是診斷膽囊炎、膽囊結石的首選檢查方法,98%的病人通過B超檢查可獲得明確診斷。口服膽囊造影既可瞭解膽囊內有無結石,又可瞭解膽囊功能,也是常用的檢查方法。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確診,還可進行CT、磁共振檢查。當然除了物理檢查外,必要的血、尿常規、肝功能檢查,對於判斷炎症程度,有無其他併發症也是必要的。
怎樣配合化驗檢查?
1、詳細瞭解所驗專案的內容和正確採集化驗標本:瞭解自已所做的化驗應該收集哪種標本,並應知道做哪幾項檢查,收集標本有何要求,檢查前應做哪些準備等。一般來說留取尿樣應以清晨第一次尿液為好,盛尿的容器要清潔,留取尿量約為20ml左右,保持尿液新鮮,半個小時內送達化驗室,婦女遇月經期應先清潔會陰再留標本。留糞便標本,容器要清潔且不透水,一般留取5g左右大便,如有異常大便,應採集有膿血或粘液較多的糞便。
2、認真做好化驗前的準備:有些化驗在檢查前要做些準備,才能正確反映檢查結果。一般化驗前一晚上要休息好,使機體處於最佳生理狀態。查肝功能、血糖、血脂,抽血前一晚上九點以後應不再進食,保持早晨抽血時為空腹狀態;留小便標本前不要喝糖茶或吃高蛋白飲食並避免劇烈運動;做大便隱血試驗,檢查前三天應禁食動物性食物,否則會影響化驗結果;有些藥物會影響化驗結果,檢查前應停用,如果不能停用應告訴醫生或暫緩檢查。
3、及時全面正確對待化驗結果,定期複查隨訪:化驗結果出來後應及時將結果告訴醫生,並逐項分析結果,不要只問正常與否。有的病人僅有幾項化驗指標異常,應結合病情分析,有的不正常是偶然情況或實驗誤差所致,應予複查。即使化驗結果不正常,也不應悲觀失望,應與醫生配合積極治療。即使這次化驗結果完全正常,有時也不能完全排除疾病,因有的膽道疾病在早期可以毫無症狀和生化檢查異常,應密切隨訪,定期複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
膽囊炎、膽石症為什麼要驗肝功能?
膽囊與肝臟在解剖位置上彼此相鄰,肝臟分泌的膽汁就貯藏在膽囊內,而膽囊的疾病也往往會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因此在患膽囊炎、膽石症時,瞭解肝功能,對膽囊炎,膽石症的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都是有幫助的。
1、有助於判斷膽囊炎,膽石症的嚴重程度:膽囊炎,膽石症一般不會引起黃疸也不會影響肝臟功能,但在下列二種情況下可出現黃疸並引起肝功能損害。一是出現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膽囊壞疸,膽囊炎症十分嚴重的時候,可引起輕度黃疸和血清轉氨酶的升高;二是膽囊內結石落入膽總管或膽囊水腫嚴重,張力高,膽囊頸部壓迫膽總管,引起梗阻性黃疸,則造成血清膽紅素,轉氨酶,鹼性磷酸酶等升高。
2、有助於瞭解肝功能情況:膽囊炎、膽石症的病人有時可合併有肝臟疾病,如: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門脈高壓。這些病人的肝功能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此時正確估計病人的肝臟情況,有助於採取合理的治療措施,保護肝臟功能,避免肝功能的進一步損害,如在藥物治療膽囊炎、膽石症時,對肝臟功能有影響的藥物就可儘量不用或減少劑量。
3、有利於術前準備,提高手術安全性:膽囊炎、膽石症病人往往需手術治療,而術前瞭解肝功能及時糾正因肝功能不良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低蛋白血癥等將使手術安全性大大提高,也有利病人術後的恢復。
4、有助於採取合理安全的治療措施:膽囊炎、膽石症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方法,具體採用何者,應根據症狀、體徵及全身情況和重要臟器功能決定。肝功能損傷嚴重時,應儘量採用非手術治療,並且不用對肝功能有損傷的溶石藥物治療。如果病人同時伴有肝硬化,門脈高壓,則應先做斷流或分流手術,再做膽囊切除術,這樣可大大減少術中大出血的可能,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化驗鹼性磷酸酶(AKP)對膽囊炎膽石症有何意義?
正常人以及單純膽囊炎、膽石症患者的血清鹼性磷酸酶一般維持正常水平,而當有膽道梗阻時,血清AKP水平則明顯上升。這是因為,肝臟分泌的鹼性磷酸酶進入膽汁,使膽汁中含有較高濃度的鹼性磷酸酶,但是在膽道通暢的情況下它們均通過Oddi括約肌進入腸道,不會導致異常的血清學表現。
而在膽道梗阻的情況下,高濃度的AKP不能進入腸道,在膽道高壓的作用下返流入血,造成血清內濃度的明顯上升,這種變化往往出現在病人出現明顯的黃疸症狀之前,即使膽道部分梗阻也會有顯著的上升。而在肝細胞性黃疸時,血清AKP僅輕度升高或無改變。
另外,血清AKP升高還可見於肝臟的轉移性腫瘤、一些肝臟的佔位性病變(膿腫,澱粉樣變,肉芽腫等)以及骨增生性疾病等。
化驗谷胺醯轉肽酶(γ-GT)對膽囊炎膽石症有何意義?
和鹼性磷酸酶不同的是,γ-GT在肝細胞性疾病和膽道梗阻時均有明顯的升高,因此無法鑑別阻塞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但是,如果同時存在血清AKP升高,則異常的γ-GT可以進一步確認病變來自肝-膽系統,而非肝外臟器。
怎樣看化驗報告?
病人到醫院看病,常要作化驗檢查, 並急切地想知道化驗報告的結果,瞭解自己是否有病和生什麼病?這種心理狀態是可以理解的。為早點拿到化驗報告,化驗時可問清楚何時可取報告,拿到化驗報告時要核對明確是否自己的,然後再看結果,並正確對待。
化驗的意義:化驗是醫生診斷、治療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有時還可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是醫生看病的重要參考資料。病人要認識化驗結果的重要性,但也不要因化驗結果有異常而驚惶失措。
瞭解化驗正常值的意義:
1、瞭解正常值,方可知道不正常,所謂正常值,是指該專案絕大多數正常人(95%)的資料,應該數可靠,但也並非絕對準確,因為還有一定的差異。
2、即使同一個正常人,由於飲食起居等內外環境的變化,正常值也會發生變化。
3、正常值常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範圍,如正常白細胞計數為每立方毫米400~10000。
正確理解化驗結果:
1、正常值是代表95%的人,對還有5%的正常人不適用,化驗結果正常仍可能有病,不正常又不一定有病。
2、生理因素可影響化驗結果,如妊娠中期白血球會升高,到分娩時可能更高,但孕婦並沒有生病。
化驗結果要與病人情況結合:醫生看病要先了解病症,再做化驗,化驗有結果,再結合病情分析,需要時還要反覆驗證,方可作出判斷。健康檢查常做化驗,結果發現不正常,這時醫生亦要了解情況,看是否有病和生什麼病?
為什麼要化驗血清澱粉酶?
由於膽道和胰腺在解剖上的密切關係,當發生病變時二者之間也會相互影響。特別是膽道遠端梗阻,可能會引起膽汁返流入胰管,啟用胰酶而導致急性胰腺炎的發生。這就是所謂的膽源性胰腺炎的發病機理。因此,在膽道疾病、特別是急性病變的診斷中需要檢測血清澱粉酶的濃度,以防漏診,造成治療措施的選擇不當。當然,其他的急腹症(如腸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腹膜炎等)均會引起澱粉酶水平的升高,所以還應當予以鑑別。
什麼是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1分鐘膽紅素、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遊離膽紅素?膽紅素究竟有哪幾種?
膽紅素分為結合膽紅素與遊離膽紅素。前者又稱為直接膽紅素或1分鐘膽紅素,後者又稱間接膽紅素。遊離膽紅素主要由紅細胞破壞後代謝而成,它在檢測時需先加入酒精,再加入重氮試劑才能起反應,這個試驗叫間接反應,故遊離膽紅素又稱間接膽紅素;遊離膽紅素進入肝臟後加工與其他物質結合後,再排入膽汁,稱為結合膽紅素,它在檢測時直接加入重氮試劑反應即可,稱為直接反應,所以又叫直接膽紅素。直接反應一般在一分鐘內完成,故常稱為1分鐘膽紅素。結合膽紅素與遊離膽紅素的總量之和為總膽紅素。
測CA19-9、CA125、CA50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CA19-9、CA125、CA50均為腫瘤標誌物,它的本質是一種蛋白質。目前的經驗發現,此三項增高可提示體記憶體在惡性腫瘤的可能,其準確性較高,其中尤以CA19-9增高可強烈提示胰腺腫瘤可能,三項均增高者更有意義。
B超檢查膽道疾病前要做什麼準備,為什麼?
超聲檢查簡便易行,病人無痛苦,一般無需特殊準備。但為了取得更好的檢查效果,病人應注意下列幾點:
1、檢查前禁食8小時,檢查前一晚上不吃油膩食物,這樣可使膽囊內膽汁充盈,有利於檢查。
2、有便祕的病人,可於檢查前一天晚上服瀉劑排除腸腔內積氣和積糞,因為腸道過度積氣會干擾B超觀察。
3、X線胃腸道造影時的鋇劑及胃腸內窺鏡檢查時的充氣均會影響B超檢查圖象的清晰度,因此應先做超聲檢查然後再做如胃腸內窺鏡等其它檢查。已做胃腸造影者,三日後再做超聲檢查。⑷上床檢查前應鬆解衣褲,充分暴露兩側季肋區。
膽囊結石與膽囊息肉在B超檢查時有哪些不同?
膽囊息肉B超表現是在膽囊腔內出現單個或多個圓形強光團,它不同於膽囊結石之處是其強光團之後沒有聲影,也不隨體位的改變而變化。有時膽囊後壁上的小結石,聲影不清楚,移動範圍小,很象息肉,這時囑病人大範圍變動體位,這些小結石可出現結石滾動徵,多方位切掃,亦可出現聲影。
B超檢查發現肝內膽管結石是否正確?是不是一定很嚴重?
肝內膽管由於干擾少,因此B超檢查診斷效果較好,但是,肝內膽管分枝多範圍廣,檢查時容易漏查而漏診。某些肝內鈣化點可誤診為結石,而且,做過膽道腸道吻合手術的病人,腸道內的氣體可能進入膽道而被誤認為結石,因此其診斷正確率僅為70%~80%。
B超發現肝內膽管結石,除有高熱、黃疸等急性膽管炎表現時需急診處理外,大多需作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病情,要結合病史全面考慮,一些病人可以先用藥物治療。待明確診斷及病理情況後製定進一步治療方案,另一部分病人仍需手術治療方可根治。
什麼叫ERCP?
ERCP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teatography 的縮寫,又稱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操作時如同做胃鏡,具體操作是將十二指腸鏡鏡頭通過口、食管、胃進入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第二段內側找到膽胰管乳頭開口,並插入造影管,注入造影劑後即可從各個方位拍片檢查,觀察膽管和胰管的顯示圖象。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前要作什麼準備?
ERCP檢查基本如同做一次胃鏡,病人應先禁食6~8小時,檢查前15分鐘給予鎮靜劑和阿托品以減少唾液分泌,同時咽部噴局麻藥以減少噁心等不適感,所不同的是另須作碘過敏試驗,檢查前還應化驗血和尿澱粉酶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身上去除金屬飾品以免影響拍片。近期內有膽道或胰腺炎發作者,檢查前宜先用抗生藥物,以防造影劑啟用潛伏的細菌感染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后病員要怎樣配合?
1、因為咽部的麻醉劑要1~2小時才失效,為避免食物誤入氣管,檢查後要6小時後方可進食,而且以後1~2天,咽部仍會有不適感。
2、注意觀察有無腹痛、發熱,注意大便顏色,有無便血、嘔血,一旦發生應及時就醫。
3、造影時胰管顯影者,造影后應進低脂肪飲食2~3天。
怎樣配合醫生做好T管膽道造影?
1、消除顧慮。
2、造影前一天宜先開放T管。
3、造影時注入造影劑會有右上腹輕度脹痛,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脹痛異常,須告訴醫生,以免造影壓力過高。
4、拍片時應遵囑摒住呼吸。
5、造影后應繼續開放T管,如有腹痛、發熱等及時與醫生聯絡。
什麼是MRCP(核磁共振膽胰管成像)?
磁共振膽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是近年來臨床開始應用的一種新的三維影象技術,它方法簡單、無創傷且無需注射造影劑,但能得到類似ERCP和PTC的影象效果,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診斷技術。MRCP的基本技術是T2權重的脈衝序列。因此,靜止的液體,諸如膽汁、胰液均有高強度的訊號,而實質性臟器和血液流動的訊號強度均很弱,甚至測不到。綜合上述成像特徵,就能得到背景訊號低而膽道和胰管呈高強度訊號的影象。該影象可以達到接近直接膽道造影的效果。
MRCP檢查膽道疾病有什麼優點?
它具有如下優點:
1、適應證較廣:幾乎可以適用於各種膽道、胰腺疾病病人(有MRI禁忌症者除外,如有金屬義肢或裝有起搏器等),包括手術以後解剖改變者、胰腺炎和膽管炎發作者以及各種原因不適於作ERCP或PTC者。
2、顯影率高:即使無膽道擴張,亦能100%地顯示肝內外膽管。胰頭部胰管的顯影率為95%,體尾部為42%,在胰管擴張時顯影率近100%。根據MRCP特殊的成像原理,未顯影的膽管、胰管除非近端有明顯的擴張可以診斷膽道狹窄外,多為正常。
3、無併發症:由於MRCP不是介入性檢查,且無需注射造影劑,因此和B超和CT一樣無痛苦、無併發症。
4、診斷正確率高:MRCP能提供精確的定位診斷,且不受造影劑分佈不均等的影響。在定性診斷方面特別適用於膽道結石和膽管囊腫等良性病變期診斷膽道結石的正確率為97%左右;在診斷惡性膽道梗阻時,不但能準確地判斷梗阻部位,而且根據腫瘤的部位、佔位的形態能作出初步的定性診斷。
5、能顯示膽道全貌:MRCP能展現包括病變在內的膽道全貌、胰管以及膽胰管合流的情況。這不但為診斷提供更多的資訊,而且根據病變近、遠端正常膽管的長度、形態可幫助制定適當的手術術式。
6、常規掃描:MR的T1、T2常規掃描能顯示上腹部臟器,包括肝臟、胰腺以及周圍血管和內臟等的情況,為腫瘤的定性診斷、術前判斷腫瘤能否切除和切除範圍提供了依據
MRCP有什麼缺點?
1、由於MRCP的成像原理不依賴於注射造影劑,它所反映的是膽、胰管的靜態情況,因而無法判斷梗阻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即使十二指腸部分顯影也不能說明Oddi括約肌是否通暢。這為診斷膽管遠端狹窄和Oddi括約肌功能不全帶來困難。
2、對膽管遠端小結石的顯影效果不佳,但有時藉助於掃描的冠狀面原像能明確診斷。
3、對壺腹周圍腫瘤雖能根據佔位形態提供初步的定性診斷,但由於MR常規掃描的胰腺顯影效果不佳,因此明確的診斷有時還依賴於CT檢查。
4、MRCP永遠不能代替PTC的可同時行膽道引流作用和ERCP的可同時行EST、取石等治療作用
膽管囊性擴張、膽管囊腫有沒有區別?它是什麼病?
膽管囊腫又稱膽管囊性擴張,因其大部分發生在總膽管,故又稱總膽管囊腫,其發病與先天性發育異常有關,故又稱先天性膽管囊腫,是一種良性的膽管病變。病理上,它不是真正的囊腫,而是膽總管相當部分不同程度的囊性擴張,囊壁由纖維結締組織所構成。囊腫大小差異很大,小的容量僅30毫升,甚或更小,大的可容數百毫升以上。主要的臨床表現是:反覆腹痛、阻塞性黃疸、右上腹觸及腫塊,年輕病人、特別是女性凡是具備上述三聯徵者臨床診斷基本成立,宜進一步檢查肯定診斷。
除膽總管囊腫外,有時囊腫生在肝內膽管,有時肝內外膽管都有囊腫,故懷疑為本病者都要作膽道系統的全面檢查。
據統計,膽管囊腫惡變率較高,可視作一種膽管癌的癌前期病變,所以診斷明確者要抓緊時機及時手術治療。
正常膽道是否是無菌的?
正常膽道內是有少量細菌的。但只要膽道無梗阻,細菌一般不會在膽汁中繁殖而造成感染,進入膽道的細菌可隨膽汁排入腸道。
何謂“夏枯氏”三聯徵?何為“雷諾氏”五聯徵?
膽管炎會引起“夏枯氏”三聯徵,即腹痛、寒戰高熱和黃疸。因1877年Charcot首先提出而得名。多數病人腹痛是由於結石嵌頓於膽總管下端壺腹部,刺激oddi′s括約肌和膽管平滑肌致痙攣所致。寒戰高熱是由於膽道感染逆行擴散,致病菌和毒素逆流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狀。黃疸是由於結石嵌頓引起膽管梗阻所致。
在上述三聯症的基礎上,再出現休克和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精神症狀,1954年Reynolds等首先認為這是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病情嚴重,細菌和毒素大量進入迴圈系統所致,故稱為“雷諾氏五聯徵”。出現這些症狀反映病情危重需及時手術引流膽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