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除痛科 副主任醫師 張金山

  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症髓核突出的位置、程度、方向、退變程度與神經根的關係及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有多種分型方法:

  病理分型

  腰椎間盤突出症雖有多種分型方法,但大都以病理分型為基礎,該型可分為退變型、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後縱韌帶下型、脫出後縱韌帶後型和遊離型。前三型為末破裂型,佔 77.4% ,後三型為破裂型, 約佔 37% 。

  位置分型

  根據突出物與椎管的位置(橫斷面)分為中央型、後外側型、椎間孔內型或稱外側型和椎間孔外型或稱極外側型。前兩側多見,佔 85% 左右,後兩型少見,且多發於腰 3~4 和腰 4~5 水平。中央型又分類Ⅲ度,中央Ⅰ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側為主,伸展已過中線 2mm ;中骨Ⅱ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側為主,伸展已過中線 4mm ;中央Ⅲ度突出:突出居中,伸延到兩側。

  根據神經根與突出椎間盤的關係分為肩上型、肩前型、腋下型。肩上型:突出物位於神經根的肩外側;肩前型:突出物位於神經根腹側,將神經根頂向後方;腋下型:突出物位於硬膜囊與神經根之間,神經根受壓,向上迂曲變形。

  形態分型

  分為凸起型、破裂型和遊離型。

  凸起型:纖維環內部破裂,外層因受髓核壓力而凸起,常呈半球形,孤立凸起於椎間盤後外側,居神經根外前方或內下方(約佔 30% )。臨應表現:年輕,發病緩慢,發病初期腰痛重於腿痛,神經根刺激症狀較明顯,如面板過敏,但肌肉萎縮不明顯。 X 線片可表現椎間隙前窄後寬。

  破裂型:纖維環全層破裂或幾乎全層破裂( 67% ),已纖維化的髓核或破碎的纖維環致部分軟骨板向後移位入椎管,突出塊表面高低不平,僅有薄膜覆蓋,突出範圍一般較凸起起型廣泛,與神經根可有粘連。重者可壓迫兩條條神經根或產生馬尾神經受壓綜合徵,腰椎後凸為主要體態。 X 線片見相依為命本邊緣硬化。個別造影顯示較大的一側或前方壓迫,中央型突出我屬此型。

  遊離型:較少見,突出物已離開突出的破裂口移到椎管中,甚至破入硬膜腔,可壓迫硬膜囊和刺激神經根,臨床徵象與破裂型相似,神經根痛較輕,但馬尾神經受壓症狀較重。非手術聞法以凸起型最好,破裂型次之,遊率型應手術治療。

  綜合分型

  彈力型、退變失穩型和增生狹窄型。

  彈力型:青壯年多見。常伴有跌、撲、閃、扭、等損傷史。發病急,腰痛明顯,持續,根性症狀明顯。從病理上來說,該型的椎間盤組織彈性較好,外層纖維環完整,突出物光滑。 X 線片示椎體間隙高度正常, CT 顯示呈半球狀邊緣整齊的突出塊影,關節突關節、黃韌帶無異常改變。

  退變失穩型:中年多見。病情特點:在慢性腰痛的基礎上突然出現下肢放射痛。輕微的腰部閃、扭動作卻可成為誘因。常在椎間盤已有明顯退變和小關節失穩的情況下發生,隨資勢變更或臥床休息,臨床症狀可減輕,也可出現雙下肢交替串痛。 X 線徵示患部椎間隙變窄,椎間軟骨板邊緣出現硬化,椎體前後緣移位等徵象。 CT 示椎間盤組織密度增高,向後突出,或呈不規則突出塊影,黃韌帶肥厚,小關節突增生。 增生狹窄型:中老年多見,是上述兩型的不良轉歸,或椎間盤和小關節退變晚期產生的椎管狹窄所致。臨床特點是既往有過載或慢性勞損史,腰腿痛持久,間歇性跛行,腰椎生理曲度改變較固定,此型以椎間盤侷限性突出、鈣化等為病理特徵。 X 線平片、 CT 有典型的椎管狹窄或側隱窩狹窄徵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